概況
【作品名稱】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陸游
【作品體裁】詞
原文
蝶戀花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作者
陸游
(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浙江紹興人。一生著作豐富,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賞析
這首詞是陸游離開南鄭入蜀以後所寫的。上片寫對南鄭戎馬生活的懷念,下片抒發壯志難酬的感慨。
開頭一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詞人托物起興,桐葉飄零,寒蛩夜鳴,引發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了同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無往而非淒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後,“秋光”點明了時間的先後順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這一句有兩重含意,一為寫實,一為暗喻。從寫實方面來說,當日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為金人占領,詞人在南鄭王炎宣撫使幕中時,他們的主要進取目標就是收復長安,而一當朝廷下詔調走王炎,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長安收復,渺茫無期,道路黯黯,這一切使得詞人不禁悽然神傷從暗喻方面來說,“長安”是周、秦、漢、唐的古都,這裡是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無光,隱喻著詞人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詞人北望長安,東望臨安,都使他深為不安,而最使他關切的還是抗金前線的情況,那大散關頭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橫戈盤馬”之處,也曾是他立志恢復中原與實現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時的情況又怎樣呢?“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願“如故”,更擔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說,隨著王炎內調以後形勢的變化,金人會不會乘虛南下呢?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這兩句不是旁斜橫逸的轉折,而是詞人所感情事的變化,詞人聯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戰鬥經歷,說明他旅思的內涵,不是個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風霜之苦,而是愛國憂時的情懷。
下邊轉到描寫個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輕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來,其意來源於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句話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難以忘情的是“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一卷兵書”,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過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一整套進軍策略,也可虛指為抗敵興國的重大報負,“無人”不是一般所說的沒有人,而是春秋時期秦國隨會對晉國使臣所說的“子無謂秦無人”中“無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嘆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歇拍兩句從慨嘆轉為激憤:“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長楊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詞里活用了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麼恢複方略了。這“悔”的背後是“恨”,透露出詞人的憤憤不平之氣,不過只用“悔”字表現得婉轉一些罷了。
全詞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迴環往復,寫得神完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