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7月1日)平裝:247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6338751X,9787563387519
條形碼:9787563387519
商品尺寸:22.6x15.6x1.6cm
商品重量:381g
品牌:北京貝貝特
ASIN:B002JPJULE
內容簡介
《藝術家的真實》講述了:羅思科的這部革命性的藝術哲學著作以藝術及藝術家的真實性立論,探討了現代藝術世界、藝術史、神話、美、藝術家所面臨的社會挑戰、“美國藝術”的真實本質以及諸多相關問題的觀念。《藝術家的真實》充滿哲學的思辨,同時又飽含對藝術的熱情,注入了強烈藝術精神。《藝術家的真實》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羅思科的論證有多么充分,或者他多么連貫地證明了自己的論點;其真正價值是我們對一位藝術家的世界觀獲得了異常難得的理解,這種世界觀通過書面語和相當具體的論證得以表達。羅思科之子克里斯托弗·羅思科“儘可能地將這部手稿以完整可信的版本公之於眾”。《藝術家的真實》還包括他撰寫的長達30頁的序,描述了這部手稿的發現過程,以及將這部手稿付諸出版的複雜而動人的際遇。序言中闡述了藝術家羅思科的相關作品範例.同樣也附上了原著手稿中的複製品。克里斯托弗的序言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羅思科的這一有些令人費解的經典著作。編輯推薦
《藝術家的真實》為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媒體推薦
羅思科現在是非常著名的藝術家,大部分藝術愛好者起碼都曾見過其繪畫,而想要看這本書的人,基本都具有關於其藝術作品及其運行方式的實質性了解。有些人可能希望找到一條通往羅思科依然神秘莫測的作品本質的快捷路線圖。而本書的內容信息之密集程度,使得這種溫和而淺近的理解無法立即實現。因而這些讀者將要殫精竭慮地來理解他的哲學,這種理解所花費的力氣不亞於感悟其繪畫所需要的程度,唯其如此,他們才能明了其中蘊含的智慧。本書之所以具有如此吸引力的一個原因,就是羅思科很顯然是一個有思想的畫家。他用特有的方法來表達自己,一次又一次,而人們可以透過他在某種意義上看來沒有定型的抽象作品表面感覺到這一切。確實,人們可以這樣問,如果這裡沒有思想,那還有什麼呢?但是這些思想可能是什麼呢?繪畫本身只具有最為概括的線索,而不少的觀賞者也感到自己在感官上得到了刺激,卻由於作品的抽象性而無比沮喪。由於沒有什麼具體可把握的東西,許多人都從這些作品前走開——也許去別處,也許是因為憤怒——然後他們會認為,那肯定是一些空無一物的塗鴉。所以,如果能夠得到一本羅思科的書——這不僅僅是一本書,而且是一本闡明了其藝術哲學的作品——這確實是上帝賜予那些迷戀他作品的人們的禮物。這就像獲取了通往一座過去只能敬而遠之的神秘之城的鑰匙。
——克里斯托弗·羅思科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馬克·羅思科(Rothko.M.)譯者:島子島子,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史學者、詩人。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其學術研究和創作方向為:藝術批評學.現代藝術歷史與理論.宗教藝術研究:詩歌寫作,水墨藝術創作。主要著作有《島子實驗詩選》(中國和平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當代油畫研究:觀念變形記》(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後現代主義藝術系譜(上、下卷)》(重慶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6年再版):主要譯著有《美國自白派詩選》(灕江出版社1988年版),《燃燒的女巫:西爾維婭·普拉斯詩選》(新世紀出版社1992年版),《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藝術家的真實:馬克·羅思科的藝術哲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以及《建築新範式:後現代主義語言》(即將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等。
馬克·羅思科(1903-1970)美國畫家,著名的抽象主義大師.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是對色彩、形狀、平衡、深度、構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關注。他在自己的事業生涯中創造了一種新奇而沉靜、簡約而感人、大器而激情飽滿的抽象派繪畫形式,達到了視覺和精神的宏偉境界,他的繪畫作品蘊涵的思想信念與哲學意蘊,正是美國當代藝術主流所匱缺的,因此而顯現出獨特的精神魅力。羅思科可說是自學成才的,他對哲學和心理學有濃厚興趣,這喜好啟發他閱讀大量有關神話和精神分析的書籍,加上一生熱衷戲劇和音樂,皆為他帶來不少創作靈感。在不停的思考和探索中,他成了一位思想者。
目錄
序言藝術家的困境
藝術作為自然生物機能
藝術作為一種行為方式
可塑加工的完整性
藝術、真實和感官
具體與概括
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概括
情感性與戲劇性的印象主義
客觀的印象主義
可塑性
空間
美感
自然主義
主題與題材
神話
關於今天的探索性神話
原始文明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現代藝術
原始主義
本土藝術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傳說,它處於我的意識範圍之外。它的分量和偉大之處可能已經超越了它的內容,並且毫無疑問由於它的空靈性而格外充滿意義。沒有什麼比神秘性更能增長未知事物或我們不甚了解的事物的維度,而在家父去世後黑暗而喧囂的深淵中,能讓我們堅實把握的東西已經很稀罕了。當然,傳說總是基於事實,但是鑒於我從未見過這本書,我無從了解故事從哪裡結束,而真實又從何處開始。毋庸置疑,本書的某些光環來自家父,儘管直接來自他的光環並不多。本書可能已經得到了家母的篩選過濾,她在我父親停止耗費心血撰寫之後不久到來。他們對朋友和同事談論過這本書,雖說並不經常提及,但他們卻從未對我們姐弟提到過這本書。而在家父於1970年去世後,圍繞著這本書的神秘感,隨著關於他的論文所展開的爭鬥愈發濃烈起來。在此情況下,這部當時依然未被發現的手稿就更形重要。
後記
在諸多西方現代藝術史乃至美國現代藝術史的著述中,馬克·羅思科比起同時代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諸如波洛克、德·庫寧、紐曼,其所占有的地位和評價似乎僅僅是一個陪襯角色,而他在中國藝術界1990年代之前的影響,也只有極少數從事抽象藝術的畫家才把他奉為大師。這種境況如同其個人命運,很難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過,據研究資料表明,美國著名批評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評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國本土風格的現代主義藝術,羅思科並不完全認同而且始終懷疑這種命名的真實性,儘管他在生前也從中分享到名聲和利益。藝術運動的定義往往是預設的、模糊的,它無法確切展現該運動中思想最深刻的藝術家,即使它成功地闡釋了其他人。
嚴格說來,羅思科的大師地位的確立是1990年代之後的事情,可以說兩個書寫事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文摘
上面就是關於這部手稿的簡要歷史。家父一般不在家庭中具體討論其藝術作品,而我也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他的行為與本書有著任何不同。如果他曾經探討過的話,凱特(在他去世時十九歲)和我(在他去世時六歲)並沒有任何關於此類討論的印象。由於我們的母親,瑪麗·艾麗斯(梅爾)·羅思科(MaryAlicemellRothko)在他去世後六個月隨他而去,她對此掌握的任何信息也沒有能夠透露出來,至少沒有透露給我們。這部手稿最初是在家父去世後的那些醜惡的法律糾紛中浮出水面的。簡言之,這些法律訴訟使得我姐姐和我(事實上是我姐姐,因為當時我還年少)同我父親財產的執行者,以及在過去十年中代表我父親的馬爾伯勒畫廊(MarlboroughGallery)進行了競爭。在最初幾個月的爭論中,關於我父親曾經寫過一本書的傳聞被凱特得知,而這本所謂的手稿很快就成了執行者同羅伯特·戈德華特(RobertGoldwater)之間爭論的關鍵所在,戈德華特曾經在家父去世前幾年同意寫一部帶有學術性、傳記性、主要為評論性的關於家父一生和他的作品的評價。據凱特所知,戈德華特和執行者們都沒有見過這本書的手稿,而由於戈德華特在家父去世後一年也去世了,這件事情當時看起來也就沒有那么炙手可熱了。最終,這部手稿在一個被無傷大雅地標註為“雜項文稿”的摺疊資料夾中度過了將近二十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