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家(第6輯)》

藏書家(第6輯) 內容簡介

書摘:“*”為左右結構,由“馬、來”組成。《行述》雖是漢奸政權的出版物,但其中也保存了不少可資參考的史料,尤其是為研究汪精衛生平和汪偽政權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如汪逝世後,《行述》載《日本政府聲明》全文,其中稱“值茲中日兩民族,自覺責巨任重,力謀精誠團結愈切之際,中國極應克體汪主席閣下未竟之志,愈益一致協力為東亞之將來再接再厲”,對汪偽政權的繼承者,使用了不折不扣的命令口氣,頤指氣使,溢於言表,這也可看出汪偽政權是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傀儡本質。此外,對國共合作史也提供了某些線索,如在該書第十八至十九頁稱“二十七年(1938)元旦,中共首腦廿三名,恢復國民黨籍”,不見於別的文獻記載,不知是否可信,為探討第二次國共合作史提供了線索。再以周作人為例,《行述・榮哀錄》載,周不但是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委員”,還於1944年11月16日下午親自參加了在中南海懷仁堂華北各界公祭汪精衛的活動,可見他並不是掛名的“委員”。至於汪精衛的青年時代,在《行述・附錄》載他的遺著《正月的回憶》一文中,稱1905年他二十一歲,在日本法政大學學習,正月正值日俄戰爭在中國的旅順口一帶展開,“日本的關心集中於旅順的攻擊,全國國民期待著還是今天陷落,還是明天陷落”,這本來是兩個帝國主義在中國領土上為爭奪我旅順的強盜廝殺,汪作為血氣方剛的中國青年,若稍有國家民族意識,就應該感到痛心和憤怒,但汪卻完全不是,他當時的心情是:“這種日本國民的熱烈的愛國心,深深的燃燒了年青的我的心曲”。請看,二十一歲時的汪精衛已經忘記了自己還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溶合在一起了,本此,說他青年時就是個漢奸坯子並不為過。
遙夜閨思引(俞平伯撰並用毛筆楷書。北平彩華印刷局1948年3月影印本)
《遙夜閨思引》一冊,小32開本,邊欄左下標明“仿紹興本通鑑行格”,版框高12.3厘米,寬9厘米,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未標頁碼,計二十頁(十個單張)。封面標“遙夜閨思引丙戌正月許寶純*題”。封底標“中華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初版景印共一百冊”、“自寫遙夜閨思引第六本”、“著作者俞平伯”、“發行人暴春霆”、“承印者北平彩華印刷局”、“有著作權不得翻印”,在“著作者”和“發行人”上端,鈐有“平伯所作”朱色印一方。紙用能影印之白色硬厚紙。非線裝,穿四個孔,用兩根紅絲繩栓結。全書分《遙夜閨思引自序》和《遙夜閨思引》正文兩部分。《自序》為駢體文,正文為五言長詩。全書為俞平伯手書小楷,字型娟秀而舒展,氣韻流暢,有功力,富書卷氣,不失為法佳品,當時之所以影印發行,就是作為名家書法作品看待的。
當然,《遙夜閨思引》不僅是一本法書佳作,其賦(駢體文)和詩也是佳作,一篇五言長詩達三千七百多字,也很少見。作者在近千字的《自序》中稱:“仆也三生憶杳,一笑緣堅,早墮泥犁,遲升兜率。況乃冥鴻失路,海燕迷歸,過槐屋之空階,寧聞語�裕幌肜笸ぶ�秋雨,定失寒花,未刪靜志之篇,詩續閒情之賦,此遙夜閨思引之所由作也”,可見作者這篇長詩,是出於真情實感而又富於寄記的。一般人只知俞平伯是“紅學家”和“詞學家”,這篇《遙夜閨思引》,說明他還是書法家,而且也是寫傳統詩賦的高手,對傳統文化有很深造詣的。
古越藏書樓的藏書有二大來源,一是“以家藏經史古籍及一切有用之書,悉數捐人”;二是出資購置“近來譯本新書以及圖書標本、雅訓報章”。這與徐樹蘭“存古開新”的宗旨相關。徐樹蘭認為:“學問必求貫通,何以為之貫通,博求之古今中外是也。往者士夫之弊,在詳古略今;現在士夫之弊,漸趨於尚今蔑古。其實不談古籍,無從考政治學術之沿革;不得今籍,無以啟借鑑交通之途徑。故本樓特闡明此旨,務歸平等,而杜偏駁之弊。”徐樹蘭這種古今並重的藏書觀也是超越前人的。
古越藏書樓開辦之日,藏書總額達七萬餘卷。古越藏書樓藏書印鑑計有四種:“古越藏書樓圖記”、“徐樹蘭捐”、“會稽徐氏檢庵見本”、“檢庵購藏舊本”。由於人藏時間、來源不同,每種書上所加蓋的印鑑種數不一。對捐贈入藏之書,標有“某某惠贈”的字樣。藏書樓有存書之例,對暫存之書,也印有標識。
藏書樓曾兩度編目。1902年,徐樹蘭親自主持編制《古越藏書樓書目》,將藏書分為經、史、子、集、事務五部,共三十五卷六冊,由本樓刊行。1904年,藏書樓延聘慈谿孝廉馮一梅(丙子科舉人,紹興府中學堂教師)重新編目,將藏書分為政、學二部四十七目,共二十卷八冊,當年由上海崇實書局印行。是目將中西書籍融為一體,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學術體系,是我國學術史、思想史和圖書分類史上的一個突破,具有創新意義。
徐樹蘭還參酌東西方各國圖書館規制,制訂了《古越藏書樓章程》,共七章三十節,有古越藏書樓單刻本和上海崇實書局石印本。章程的各項規章周到完備,具體管理方法細密嚴謹,體現了既嚴格管理,又方便讀者利用的思想。
藏書樓有工作人員八人。設總理一人,負責制訂章程,稽核經費,統攬樓中一切事務。監督一人,管理財務支出,添購圖書,考察司書以下的工作人員。司書二人,在開放借閱時,一人收發書籍,一人收發報紙,忙閒彼此照顧。司事一人,做讀者出入的登記工作。門丁、雜役、庖丁各一人。總理之職,由徐樹蘭自任;徐氏去世後,由其嗣子中推舉一人充任。監督以下的人選,均由總理延聘。如總理在外,則司事以下人選由監督招聘。
古越藏書樓自1904年正式對公眾開放,1911年底停辦。1916年,徐氏之子徐爾谷呈請教育部批准繼續開辦,1924年再度停辦。1926年,經由徐樹蘭之孫徐世南整理,重新開放。1930年復停辦。1932年,紹興縣教育局報經部、廳核定,將古越藏書樓改組為紹興縣立圖書館。
古越藏書樓房舍早廢,門樓尚存。今紹興市魯迅圖書館猶存古越藏書樓的書五千七百八十九冊,書櫃四十隻。1960年,古越藏書樓遺址被紹興縣人民政府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
1月”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越藏書樓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具有公共圖書館性質的藏書樓,是開放的藏書樓,在中國圖書館史上有重大意義。今年是古越藏書樓創建一百周年,特撰此文以志紀念。
沈德潛在六十七歲的時候才成為進土,很受乾隆皇帝恩寵,被乾隆稱之為“江南老名士”,並將自己的御製詩命沈逐日校閱,還要求他每日有新作進呈御覽。在乾隆十一年,沈德潛夫人俞氏去世,沈寫了一首悼亡詩,名為《夜夢俞淑人》,其詩寫得淒切真摯,乾隆帝看後深為感動,特命其回家料理後事,並贈詩送行,其中有一句“我愛德潛德”,而當朝戶部侍郎錢文敏不知是嘆羨還是有感而發,當時也贈一首詩給沈,其中有一句“帝愛德潛德,我羨歸愚歸”(歸愚為沈德潛號),一時傳為佳話。
晚年沈德潛在蘇州紫陽書院執教。在蘇州先後四次接駕,隨同乾隆帝南巡,兩次進京為皇太后祝壽,前後得到四十餘首乾隆御賜詩,可謂恩寵之極。但沈德潛去世後十年,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發,因此書是由沈德潛作的序,故受到牽連。其後又有人從沈德潛所作的《詠黑牡丹》詩中摘出“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詩句,被解釋成奪取明王朝的統治者並非有正宗的出身,而“異種”更是對滿清的蔑視了。故乾隆帝下令,將沈德潛剖棺戮屍。一個人在當朝即可體現榮辱之極,也可略窺人生難測了。
教忠堂是乾隆十四年沈德潛退休之後所建,現在大部分原建築已被拆毀,僅餘原規模的三分之一,存有門廳、大廳和轎廳。我前往尋訪之時,門前鐵柵欄門開著,但裡面的大門卻上著鎖,坐在門口等了兩個多小時仍未見有人來開門。向旁邊的商戶打聽,他們也搞不清什麼時候才有人來開門。只好在門口照了一下外景,以伺將來再窺全貌了。
寶山樓是蘇州潘家家族上世紀最後的輝煌――潘承厚、潘承弼的藏書樓,今址在蘇州市南石子街,無門牌號。南石子街是一條小街道,處在蘇州老城區,整個街兩邊的建築都保持了舊貌。寶山樓地處南石子街中段,緊鄰安徽會館。進了院門是一條長長的甬道,有二十多米長,走到院子盡頭,就看到一個頗大的院落。由於年久失修,再加上雜居著十多戶居民,院落顯得破舊雜亂。但從建築的規模和雕樑畫棟所透出的氣勢,仍然可看出昔日的富貴和大氣。同院中的居民聊天,得知原來的規模要比這大得多,從南石子街到進深二十多米其實原來都是院內的建築,而現在都已拆改過了,只剩最裡面的這二進院子,才是當時僅存的一小部分舊居。在第一進院子門樓上磚雕刻著“媚玉輝珠”,是嘉慶年間的題款。尤其能透出大家之氣的是第二進樓上的雕花飾板,整個是用楠木所雕,一反江南的細巧而顯得粗獷有力,也帶出了官家的霸氣。樓上的其中一家住戶,善解人意,知道我們要拍照,趕忙將樓上他家的幾扇窗子都關上,,並且還要下樓把晾在院子裡的衣服都收起來。我趕忙告訴他不用動,我們要拍的不只是藏書樓,同時也要拍下這些文化遺蹟今天的景況。
民國十八年秋,蘇州書市上出現了一部宋版蜀大字本《陳後山集》,由於此書紙色較差,所以市場上都認為這是明代的翻刻本染紙充宋,而無人購買。潘氏兄弟倆人經仔細研究認定這是宋版,花了二百元以明版書的價錢買了下來。後經許多藏書家鑑定都認為是宋版無疑,為此兄弟倆人驚喜不已,特為此將祖父的竹山堂改為寶山樓。這部書後被大藏書家傅增湘在潘宅見到,也認定是驚世秘籍。
竹山堂原藏書四萬餘卷,經過兄弟倆人的努力,在鼎盛時期寶山樓的藏書達到了三十餘萬卷,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藏書樓了。可惜好景不長,正當兄弟倆人努力收書之時,抗日戰爭開始了,寶山樓遭到了炮火的襲擊,部分藏書被毀了;兄弟倆人避難到了上海,家中餘書又遭到了盜竊。正在這困厄之時,潘承厚在上海病逝了,年僅四十歲。連遭打擊,再加上經濟上的困難,潘承弼陸續將餘書出售,其中大部分歸了合眾圖書館,而此館藏書在解放後又由張元濟等人捐給了上海圖書館。寶山樓劫餘宋元善本在解放後由潘承弼捐給了北京圖書館。
……

藏書家(第6輯) 本書前言

編後記 今年濟南的夏天特別熱,真是“七月流火”(用其字面意思)了,而本輯《藏書家》就是在這個時候編成的。編稿時,外面天氣雖然熱,但編者的心裡卻更熱。在二十多年的編輯生涯中,編者甘於寂寞,甘做嫁衣,編輯出版了許多古籍整理和學術著作,但真正能與作者、讀者作思想感情交流、與時俱進並為之傾注大量心血的,還是已出版的或即將出版的《藏書家》。 隨著《藏書家》出版輯數的增加,它已得到更多讀者的認識,近年來作者自投稿越來越多,讀者來信也越來越多。其中有些讀者來信遠自川、貴、青海等內地,他們介紹《藏書家》如何在許多書友中傳看,以致封面破損,因為當地偏僻,買書困難,甚至跑很遠路到縣城去買《藏書家》,……所以希望《藏書家》能通過郵局預訂;有的讀者告知每輯《藏書家》他都要買百冊,送給那些愛書的朋友;還有許多讀者對辦好《藏書家》繼續出謀畫策……這都是使編者心頭髮熱,既感動又感激的。編者將繼續心中裝著讀者,努力使每一輯《藏書家》對廣大讀者都能是開卷有益、值得品味的書。 至於作者方面, 出好每輯《藏書家》與他們更是密不可分的。不久前,江蘇的徐雁、薛冰、王稼句等作者,還趁到濟南開會之機,蒞臨本社與社領導及編者會晤,進行了推心置腹地交談,給編者以很大鼓勵。《藏書家》的老作者黃永年、林夕二先生,慨允將他們關於古籍的鑑別、收藏的講稿分別在本輯發表,是我們的榮幸。另外,本輯新加入的作者有十五位之多,特別是出版、古舊書業老前輩范用、江澄波等先生的文章,或披露出版史上鮮為人知的編輯出版的奇特經歷,或介紹藏書界中久享盛名藏家的軼聞逸事,等等,都是引人注目的。而海外作者沈津、鄭樹森二先生分別寫的文章,則使讀者略窺“異域書情”,定會大開眼界,甚至對國內的收藏界以至出版界都是有借鑑作用的。這些都說明關心、支持《藏書家》的作者越來越多,編者也由衷希望更多的學者、藏書家加入到《藏書家》作者隊伍中來。 還值得一提的是,本輯繼續刊出韋力先生的《藏書訪古日記》,並爭取繼續連載下去。韋力先生是近年來崛起的年青的實力派藏書家,他不僅大力搜藏散落民間的歷代名槧佳刻等善本,並頗具規模,而且多年來長途跋涉,自費到全國各地去尋訪古代藏書樓遺址孑存,錄以文字,存以照片,以期保留曾經輝煌過的歷史殘照,使藏書傳統薪燼火傳,《藏書家》已刊出的幾篇文章僅印證他一小部分足跡,已受到藏界矚目,許多讀者來電來信對此壯舉表示敬重和歡迎。在這裡,編者祝願他的尋找藏書文化的萬里長征一路風順,不斷給藏書界和廣大讀者源源送來新發現、好訊息。 夏天是火熱的,如果我們始終保持著心中的熱情,去滋育這一冊我們愛書人所喜愛的小書,《藏書家》一定會發育得更加豐潤,以更加完美的姿態展示給大家。

藏書家(第6輯) 本書目錄

藏書講座
黃永年我怎樣學會了鑑別古籍版本
林夕明刻本的鑑賞與收藏
書林一葉
黃裳來燕榭書跋(續四)
版本談故
塗宗濤四本罕見書――苹樓藏書瑣談之一
姜德明《北方木刻》
范用兩本試刊號
墨炎早期翻譯小說兩種
於淼朱啟鈐與《存素堂絲繡錄》
竇水勇清刻善本瑣談
雪泥鴻爪
江澄波丁祖蔭的訪書藏書和刻書
梁穎郎園軼事――讀葉德輝遺札
虞浩旭開放的藏書樓――紀念古越藏書樓創建一百周年
韋力藏書訪古日記――蘇州之行
徐雁福州書肆記
黃惲蘇州舊書業的今天
書海披沙
謝其章百歲蝴蝶老鴛鴦――民國舊派文藝期刊過眼錄
方竟成六本艾青《詩論》
李本德貼著藏書票的書
讀書偶得
張國功書目傳統中的人文情懷――漫說魯迅日記中的書賬
謝明洲名人書趣
藏書閒話
余章瑞藏書有福
李世揚與時俱進話藏書
異域書情
沈津韓南教授及其所藏清末民初
小說寶卷
鄭樹森文章有價書無價――美國的書市及善本書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