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智慧大全集》

《菜根譚智慧大全集》

《菜根譚智慧大全集》一書,以發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為宗旨,用凝鍊的語言,豐富的內容,精當的故事,透闢的分析,結合現實生活和時代特點,對《菜根譚》中的精華思想進行了細緻的解讀。願你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提高品德修養和處世能力,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行動,獲得更多快樂。

基本信息

目錄

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陰謀詭計、怪異的言行、奇怪的技能,這些都是招致災亂的根源。只有平凡的德行和尋常的言行,才可以保持自然與和平。】
——明·洪應明《菜根譚》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當心中的邪念浮起時,一旦發覺這種邪念有可能走向欲望之路,便立即把這種慾念拉回正路上去。只要壞的念頭一產生就立刻有所警覺。有所警覺就立刻設法來挽救,這才是轉災禍為幸福、變死亡為生機的緊要關頭。所以,絕對不可以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明·洪應明《菜根譚》
學會忍辱負重
品德是立業的根基
勿以惡小而為之
陰謀詭計是招致災亂的根源
至誠之心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保持樸實的個性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做善於掌控自己身心的人
抵禦物慾的誘惑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
多做一些平凡無奇的好事
把慾念拉回到正路上
沽名釣譽危害大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君子不欺暗室
小處不滲漏,末路不怠荒
常自我反省
二、不受功名利祿的誘惑
波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別人有財富我堅守仁德,別人有爵祿我堅守正義。一個高風亮節的人,絕對不會被君主的高官厚祿所束縛或收買。】
——明·洪應明《菜根譚》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堅守道德節操的人。只不過會遭受一時的冷落;可是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千年萬載的淒涼。胸襟開闊且通達事理的人,重視物質以夕卜的精神價值,且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明·洪應明《菜根譚》
做人要有原則
注重氣節有骨氣
不為五斗米折腰
富貴不淫,貧賤不移
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不能無傲骨
多追求修養,少追求物質
君子好義不好利
只要肯付出-份愛心就好
不要嫉妒他人的聰明才智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推功攬過,更好地修養品德
用美德去感化別人
要有吃虧忍辱的胸懷
絕對不能輕易炫耀自己的才華
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
要有胸懷天下的雄心壯志
做一個有用之人
三、待人寬一分是福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務加讓三分之功。【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因此當你遇到困難走不通時,必須明白退一步的為人之道:當你事業一帆風順時,一定要有謙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明·洪應明《菜根譚》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為人處世都要有讓人一步的態度,才算高明。因為讓人一步,就等於為日後進一步做好了準備:待人接物以抱寬厚真誠的態度,為最大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明·洪應明《菜根譚》
避免結交行為不正的人
對朋友的甄選一定要慎重
交友不可太輕率隨便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
平等待人
對人不要求全責備
水至清則無魚
儘量做到。一念慈祥
待人處事的心胸要寬厚
路徑窄處留一步
讓一步,寬一分
不要將對小人的厭惡寫在臉上
排除存積在內心的怨恨
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
持身不可太皎潔
不可輕視任何人
做氣和心暖之人
不要輕易許諾
不可縱容朋友交遊之失
責備別人時不可太嚴厲
批評別人時要溫和
呵護別人的自尊
機智靈活,剛柔相濟
生活中複雜的人際關係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四、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
繩鋸材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要努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把繩索當鋸子摩擦久了可鋸斷木頭,水滴落在石頭上時間一久,就可穿透堅石,做學問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水匯集在一起,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後,自然會脫離枝蔓而掉落,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憑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明·洪應明《菜根譚》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少停:日月晝夜賓士,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麓閒的趣味。
……
五、快意時須回頭
六、歷練寵辱不驚平常心
七、安分守紀才是快樂的根本

精彩書摘

旦丁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也特彆強調,修身養性對於一個人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存亡禍福,其要在身”、“善養浩然之氣”,只有“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當然,修身,絕不是一種單純的外在修飾,而更是內心的匡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世界之大,無所不有,人眾之多,乾差萬別。一個人要想立德修身,究竟依據什麼樣的尺度?這是非常重要的。這要從時代需要出發,廣泛汲取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營養。應該說,自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們為此做了不懈的探求與實踐,結下了非常璀璨的果實,夯實了攀登崇高人格的根基。自古人們所崇尚的以“萬事莫貴於義”為核心的做人準則,諸如嫉惡從善、公正無私、正氣浩然、與人為善、誠實守信、重義輕利、潔身自愛、憂國愛民等,都是道德修養中的閃光之處,是我們應該仿效的。而那些口碑如山的英雄豪傑、志士仁人,更是學習的榜樣,為人的楷模。
人格在時時昭示一個人的精神風貌,顯現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其實,它就是一個人靈魂的旗幟。
中國古代思想家對個人的道德修養給予特別的關注,把它作為政治學說和人生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德行與事業看作人生追求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強調德是事業的基礎。立業如果不注重品德,事業就沒有根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