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

《舌》

②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舌。 ――《說文》兌為口舌。 ⒊像舌的東西:帽~。

《舌》《舌》

shé
①舌頭,嘴裡辨別味道、攪拌食物和發音的器官:舌尖;口乾舌燥。
②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舌
③指說話:學舌;嚼舌費盡口舌
舌戰:shézhàn 比喻激烈地辯論。
例句:這兩人就愛跟人抬槓,尤其他們倆在一起時,更是舌戰不休。
更多信息——
舌〈名〉會意。從乾,從口。本義:舌頭
同本義
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乾,從口,會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說文》
兌為口舌。――《易•說卦》
心在竅為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乾);舌簧(巧舌);舌乾唇焦
(說話過多,舌頭乾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反覆申說、勸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語
舌shé
⒈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位於口腔底部:~頭。
⒉鈴、鐸等內部的錘。
⒊像舌的東西:帽~。火~。
舌是口腔中隨意運動的器官,位於口腔底,以骨胳肌為基礎,表面覆以黏膜而構成。具有攪拌食物、協助吞咽、感受味覺和輔助發音等功能。
[1]舌的形態 舌的上面有一向前開放的“V”型溝叫界溝,將舌分為前2/3的舌體和後1/3的舌根。舌體的前端叫舌尖。舌的下面正中有一黏膜皺襞,稱為舌系帶。在舌系帶根部的兩側有一對小的隆起,稱為舌下阜,阜頂上有下頜下腺管和舌下腺管的共同開口。由舌下阜向後外側延伸的黏膜隆起,稱為舌下襞,此襞深面藏有舌下腺。
[2]舌黏膜 淡紅濕潤,舌上面的黏膜表面有許多小的突起,稱舌乳頭。按其形狀可分為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等。絲狀乳頭數量最多,呈白色絲絨狀,具有一般感覺的功能。菌狀乳頭數量較少,為紅色鈍圓形的小突起,散在於絲狀乳頭之間,內含有味蕾,司味覺。輪廓乳頭最大,有7~11個,排列在界溝的前方,乳頭中央隆起,周圍有環狀溝,溝壁內含有味蕾司味覺。
【中醫】舌,解剖學同名器官。又名靈根、心竅。位於口腔。舌之尖部稱為舌尖,中部稱舌中,根部稱舌本,兩側稱舌旁。舌內應於心,故《景岳全書》卷二十八認為:“舌為心之苗,心病則舌不能轉。”舌又司味覺,故《靈樞·脈度》認為:“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也”。舌又與發音有密切關係,故《靈樞·憂恚無言篇》:“舌者,音聲之機也。”舌的色、質、形態及舌苔的色澤厚薄等是中醫診斷學中重要的診查內容。參見舌診條。
舌面上的許多小突起叫乳頭,乳頭裡有味覺感受器味蕾。每個味蕾由若干個味細胞組成,味細胞通過頂端的纖毛伸出味蕾小孔,感覺出溶解在水中的化學物質是什麼味道。固體或氣體物質,也要先溶解在唾液中,味蕾才能嘗出味道。味細胞末端連線著進入神經。當味細胞興奮時,衝動就沿著傳入神經傳入大腦的味覺中樞,產生味覺。
基本味覺只有酸、甜、苦、鹹四種,其餘都是混合味覺,是基本味覺的不同組合。四種基本味覺由四種不同的味細胞感受,它們在舌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感受甜味和味覺細胞多集中在舌尖,所以舌尖對甜味最敏感。同樣的道理,舌的兩側中部對酸味最敏感,舌的兩側前部對鹹位最敏感,對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味覺同其他感覺,特別是同嗅覺、皮膚覺相聯繫。如辣覺是熱覺、痛覺和基本味覺的混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