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詠桂花》

《聲聲慢·詠桂花》是南宋時期吳文英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聲聲慢·詠桂花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吳文英

【文學體裁】詞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

聲聲慢·詠桂花藍雲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繡茵展,怕空階驚墜,化作螢飛。三十六宮愁重,問誰持金鍤,和月都移。掣鎖西廂,清尊素手重攜。秋來鬢華多少,任烏紗、醉壓花低。正搖落,嘆淹留、客又未歸。

作品鑑賞

《聲聲慢》,此調有平仄兩體,歷來作者多用平韻格,而《漱玉詞》所用仄韻格最為世所傳誦。雙調,九十七字。仄韻格,前後片各五仄韻。《夢窗詞》系平韻格,前後片各四平韻。按句逗不同分為兩格:一為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為上片十句,下片八句。 

“藍雲”三句。言清晨的大地籠罩在藍天白雲之下,室外的桂花樹玉枝高挺,滿樹重重疊疊的桂花,似串串寶釧,又如一片彩霞。“人起”兩句,以樹擬人。“昭陽”,皇宮名,這裡泛指皇宮。言桂花樹又象是一位清晨從皇宮裡走出來的貴妃,她被晨風一激,渾身生滿了粉紅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陽”兩句,據楊氏《箋釋》說:“《飛燕外傳》:趙飛燕居昭陽宮,與羽林郎射鳥者通,……飛燕露立,閉息順氣,體舒無疹粟,射鳥者以為神仙。”這裡系反用此典。“濃香”兩句。言桂花的濃艷香氣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容納她的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氣一旦轉冷,雖然桂花的香氣猶存,桂花卻要象雨雪般的紛紛落下。“繡茵展”三句承上。言綠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鋪著,仿佛害怕桂花誤墜在台階上,被人們踐踏成泥,又怕她象螢火蟲般的消失了她美麗的形象。上片重在詠桂。 

“三十六宮”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宮”言宮宇之多,這裡借指月中廣寒宮。“鍤”,即鍬也,系插地起土的農具。此言詞人因見地上桂樹,即抬頭仰望明月,想像中那住在廣寒仙宮的嫦娥,孤單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詞人不禁大聲地詢問世人:有什麼人能拿來把“金鍤”,索興將月中桂樹連同月宮一起移來凡塵,把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廂邊。這樣嫦娥就會親自用白玉般的雙手把盞,並與我同飲美酒了。“秋來”兩句,述現實中的自己。此言進入秋天后,自己的頭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髮?頭上的烏紗與白髮襯映,更顯得黑白分明。我獨飲悶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樹,似乎感到它矮了許多。“正搖落”兩句,自嘆。言當桂花凋零,滿地鋪金的時候,我這個淹留在外的羈客,卻還是不能回家去與親人團聚。下片重在以幻想襯托自己孤旅在外的悲哀命運。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