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

[1]“五風”句:五風十雨,風調雨順是古代對政績的一種褒美之辭。 [2]“薄夜”句:黃昏時分,神宗焚香禱雨,露水沾濕了御袍。 首句謂五風十雨原是古代對政績的一種褒美之辭。

作者

湯顯祖

詩詞正文

五風十雨亦為褒,
薄夜焚香沾御袍。
當知雨亦愁抽稅,
笑語江南申漸高。

注釋

[1]“五風”句:五風十雨,風調雨順是古代對政績的一種褒美之辭。五風十雨:王充《論衡·星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指風調雨順。

[2]“薄夜”句:黃昏時分,神宗焚香禱雨,露水沾濕了御袍。薄:迫近。

[3]“當知”二句:申漸高是五代時吳國樂工,當時關稅很重,商人苦之,正逢都城大旱,中書令徐知誥問左右:“近郊頗得雨,都城不雨何也?”申作諧語答曰:“雨畏抽稅,不敢入京耳。”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此詩作於萬曆二十六年,這年大旱,明神宗效法歷代帝王在宮中露天祈雨,而當時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廣大市民正紛起反對明王朝的苛捐雜稅,此詩正是作於這一背景之下。

作品鑑賞

首句謂五風十雨原是古代對政績的一種褒美之辭。用語含蓄,如今“都城渴雨”,政績何由得見?次句承首句,寫明神宗祈雨時的情景,乍看對神宗有讚美之意,其實只是欲揚先抑的手法而已。三四句筆鋒陡轉,引用典故,對神宗的祈雨進行了嘲諷:皇帝應該明白,雨也害怕抽稅,一面對人民苛捐重稅盤剝,一面又裝模作樣為民祈雨,顯得是多么滑稽可笑。神宗祈雨的虛偽,至此被揭露無遺。此詩語意含蓄,用典貼切,諷刺性強,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明代著名戲劇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居玉茗堂。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絕首輔張居正招攬。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上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降職為雷州半島徐聞縣典史,後遷浙江遂昌縣令。萬曆二十六年(1598),絕意仕進,告歸。曾從泰州學派羅汝芳讀書,後又受李贄的思想影響。並和僧人達觀友善,晚年更滋長消極出世的佛道思想。在戲曲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與沈璟注重曲律的復古守舊思想有激烈的論爭。作有傳奇《紫簫記》、《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五種,後四種合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他的優秀作品,對封建禮教和當時的黑暗政治現象表示了不滿和抨擊,也有些作品表現了人生如夢的消極情緒。其詩文集有《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和《玉茗堂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