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未來》

《網際網路的未來》

《網際網路的未來》是一本關於網際網路猜想的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null《網際網路的未來》
《網際網路的未來:如何力挽狂瀾》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And How to Stop It (Hardcover)
by Jonathan Zittrain
Hardcover: 352 pages
Publish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14, 2008)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0300124872
ISBN-13: 978-0300124873

《網際網路的未來》——網際網路的危言聳聽!

網際網路的未來暢想起來,總是無比美好。但是,牛津大學教授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卻發出了意想不到的危言聳聽:網際網路的創新將被窒息,而“兇手”可能就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成功的那些公司:GoogleFacebook蘋果們!

除了花錢買印刷本,本書可以網上下載,以開放式的CC著作權發布。我剛剛瀏覽了一遍,書評正在寫作中,爭取今天完成。本書對大家很有啟發。網際網路需要不同的視角,共識往往是危險的。不知道中文版什麼時候出版。

"This book is fundamental. It will define the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long after we haven''t stopped it. Absolutely required reading."-Lawrence Lessig, Professor, Stanford Law School, and author of Free Culture and The Future of Ideas (Lawrence Lessig 20080531)

"This remarkably researched and highly entertaining book is a must-read for all who take the ubiquitous nature of the Internet in our everyday lives for grante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is NOT a positive one, unless we all work collaboratively to ensure its lasting success. Zittrain's analysis is first-class and should be widely heeded by leaders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Dr. Klaus Schwab, Executive Chairman and Founder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Dr. Klaus Schwab 20080701)

"The most compelling book ever written on why a 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s trajectory threatens to stifle that technology''s greatest promise for society. Zittrain offers convincing road maps for redeeming that promise."-Laurence H. Tribe, Carl M. Loeb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Professor of Constitutional Law, Harvard Law School (Laurence H. Tribe 20081203)

"Jonathan Zittrain does what no one has before-he eloquently and subtly pinpoints the magic that makes Wikipedia, and the Internet as a whole, work. The best way to save the Internet is to turn off your laptop until you''ve read this book."-Jimbo Wales, Founder, Wikipedia (Jimbo Wales )

"A superb and alarming discussion, from one of the most astute and forward-looking analysts of the Internet. Zittrain explains how the glorious promise of the Internet might not be realized-and points the way toward reducing the current risks. Absolutely essential reading."-Cass Sunstein, Karl N. Llewelly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Jurispruden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and co-author of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Cass Sunstein )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to understanding the choices that lie ahead."-Richard Waters, Los Angeles Times (Richard Waters Los Angeles Times )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many of the key issues, obstacles, and tradeoffs that will define our future."-Science (Science )

"In the web counterrevolution that Jonathan Zittrain foresees, users will los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content, companies will gain the power to censor data, and security will trump innovation. It''s a gloomy scenario that his new book Future of the Internet, says is already underway."-Katie Baker, Newsweek (Katie Baker Newsweek )

"The thrust of Zittrain''s book is that the shift back toward sterile technology cannot be entirely avoided, though the dangers can be mitigated. . . . Ignore Zittrain''s warnings and we may prove his forecast right."-Paul Starr, The American Prospect (Paul Starr The American Prospect )

"This book is a must-read for any student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and its prescriptions are a must-do for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age."-Hal Abelson, American Scientist (Hal Abelson American Scientist )

本書PDF版下載

下載地址:http://futureoftheinternet.org/static/ZittrainTheFutureoftheInternet.pdf

作者簡介

null《網際網路的未來》
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牛津大學網際網路治理與管制牛津網際網路學院(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負責人,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路及社會研究中心的共同創始人,並是第一任主任(1995-2000)。

Jonathan Zittrain is a Professor of Law at Harvard Law School, and faculty co-director of the 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 at Harvard University. Previously, he was the Chair in Internet Governance and Regulation at Oxford University and a principal of the 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 He was also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and Stanford Law School.

Zittrain was a co-founder of the Berkman Center, where he served as its first executive director from 1997 to 2000. Before receiving his tenure this year, he was the Jack N. & Lillian R. Berkman Visiting Professor for Entrepreneurial Legal Studies at Harvard Law School.

Zittrain’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battles for control of digital property and content, cryptography, electronic privacy, the roles of intermediaries within Internet architecture, and the useful and unobtrusive deployment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e was co-counsel with Lawrence Lessig in Eldred v. Ashcroft, challenging the Sonny Bono 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 of 1998. The case lost 7-2 at the Supreme Court.

With students, he began Chilling Effects, a web site that tracks and archives legal threats made to Internet content producers. google now sends its users to Chilling Effects when it has altered its search results at the behest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He also performed the first large-scale tests of Internet filtering in China and Saudi Arabia in 2002, and as part of the OpenNet Initiative, he has co-edited a study of Internet filtering by national governments, “Access Denied: The Practice and Policy of Global Internet Filtering.”

His book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now-intertwined Internet and PC,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 And How to Stop It,” came out in April 2008 from Yale University Press and Penguin UK — an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Zittrain holds a bachelor’s degree in cognitive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Yale University, a J.D. from Harvard Law School, and a maste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Harvard’s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核心觀點

null《網際網路的未來》
Facebook封閉的社交網路iPhoneXboxTiVo黑莓等類似黑盒子的產品以及表面上不作惡的Google的出現,對網際網路的過度約束和對網際網路安全的擔心將摧毀此前網路世界所建立的開放、創新的精神。把消費者變成了單純被動的技術使用者。

簡單、開放的架構是網際網路獲得成功的關鍵,然而這也是其缺陷。

社會應該抵制對網際網路更多的約束,要提倡網際網路用戶之間的信任。

現在應該是拯救網際網路的時候了,不僅僅是技術,更多的是人類社會對網際網路態度的轉變。

牛津大學網際網路監管與立法方面的教授Jonathan Zittrain認為,從總的發展趨勢上來看,網際網路變得越來越混亂,病毒的肆意傳播和惡意的黑客活動無處不在,對於PC機來說,由於管理機制已經相對成熟,因此在安全上的防範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而對於類似iPhone這樣的產品,我們幾乎沒有任何辦法,它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Wi-Fi熱點接入網際網路,看來我們需要更多針對iPhone手機的安全機制和規範,雖然更多的安全機制意味著更多的約束,但是對於網際網路管理者們來說,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做法,所以我們不得不裝上防毒軟體或者其他一些軟體,儘管很多時候這樣的軟體並沒有多大作用。

其實從整個網際網路來看,更高的開放性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如果iPhone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封閉的話,那么iPhone真的將變成一個惡魔,好在蘋果個公司已經明白了一個開放的系統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蘋果公司樂此不疲的推出新的iPhone SDK,如果沒有安全可言的話,那么iPhone無論外觀多么時尚,功能多么強大,那也無濟於事,特別是對於即將來臨的3G版iPhone,蘋果公司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而所有的iPhone第三方軟體開發者也有許多值得去努力的目標,為了不讓iPhone從天使變成惡魔,讓我們未雨綢繆吧!

“我看Google是在意圖越界,”牛津大學的一位網際網路管理教授Jonathan Zittrain說, “上世紀90年代時網際網路的特質,就是擴張主義的特質:‘就這么做,讓它更酷、更偉大,我們稍後就會消除所有不完善之處’”Zittrain教授說,“Google確實在試著保持這樣的文化:‘就這么做,且同律師們交換意見,不要輕率地做出任何罪大惡極的事來。’”

牛津的教授Zittrain說,Google的公司信條——“將全世界的信息組織得井然有序,讓人人都能方便地使用”,需要對它的運營方式做一些更加深入的審視。 Google強健而智慧的法律力量使得他們無論身處訴訟的哪一方都不會失敗。 “我們已經有著一個傑出的法律隊伍,但是很顯然,與Google具有無限的應變能力還相去甚遠。”

背景:誰將統治網際網路 Google、Facebook或蘋果?

“享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吧,不需要去崇拜什麼,因為所有的新潮都將成為過去”。

這是我在一輛報廢汽車的門上看到的一個無名氏留下的塗鴉,那輛報廢車躺在我北加州房子邊上的紅樹林裡。在那個優雅的紅樹林裡,有輛報廢汽車真是有點煞風景,但是那些塗鴉的話竟將一堆垃圾變成了藝術。我回家後,趕緊上網去Google了一下,希望找出是哪位哲人的名言,當然,我一無所獲。(感謝Google,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我不知道的”時代。

所以,當我找不出作者是誰的時候,幾乎有些抓狂了。)

我住的地方離矽谷很近,我的鄰居們大多靠技術謀生,而我則是靠評論技術謀生。但是,我們都崇拜技術帶來的新鮮和迷人的東西。這些天來,我們幾乎都像教士祈禱上帝一樣,祈禱蘋果的下一代iPhone的降臨。如果所有關於iPhone的期望都能實現的話,那iPhone將會成為下一個大“平台”。

平台,對於電腦人士來說,就是一些軟體代碼,是允許第三方套用在上邊運行的那種。在手機市場上,這樣的平台有很多,至少有好幾十個。真正成功的平台是那些影響超越它直接用戶,能有效開闢並控制一個龐大市場的平台。在PC時代,IBM以其昂貴的大型機和作業系統主導了第一代商業平台,企業是它的主要用戶。時光推移,就好像一夜之間,PC新革命發生了,IBM的主導地位被微軟和它的Windows作業系統所替代。現在,馬上又輪到Windows了,Windows漸漸地被以Web為基礎的平台所取代。只是,Web平台不屬於某個人,它屬於每一個人,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它。(是的,Web不是別的,就是一層代碼,所有我們訪問的網站就是跑在Web這個平台上的套用。)

當然,每個科技領域中的玩家都希望自己能創建未來的偉大平台。只是現在的情況是有些不同,現在他們中的每個成員都可能勝出。網路是比PC作業系統平台大得多的競技場。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第一代Web瀏覽器Mosaic瀏覽器的開發者,他說,“想在今天的網際網路領域中決定誰將勝出,就像在食品市場爭論到底是牛肉,雞肉還是龍蝦會勝出一樣。”

儘管如此,還有我這樣的書呆子被矽谷里最具創新的三家公司所吸引,就像看一場比賽一樣,看他們互相競爭,最後究竟誰能分出勝負。這三家公司都分別代表了資訊時代的一個基本階段,他們分別是:蘋果,從個人PC開創時代開始就是偶像;Google,至今為止誕生於Web上最大最賺錢的公司;Facebook,Web平台的暴發戶,社交網站的同名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公司都是技術標準的承載者,儘管他們的引導哲學有所不同。Google,主張一個“開放”的Web平台,它意圖推動開放標準的建立和開發者的聯盟;Facebook,擁有7000萬的活躍用戶,提供能牢牢吸引用戶的用戶體驗,所以直到目前為止,Facebook希望將它的用戶牢牢地圈在自己的社區里;蘋果,可以說是來自舊世界,其優雅的產品將用戶和紛繁的信息世界隔開,然而,蘋果的用戶體驗趨向於高度控制性,從蘋果的硬體到蘋果的軟體,以及介於硬體和軟體之間的蘋果的服務,比如像iTune那樣的音樂商店。

這些平台競爭中的勝利者們,都在Web平台上大賺其錢,他們出售設備給用戶,出售廣告給廣告商,還有出售諸如音樂、電影這樣的服務給用戶。在這裡,誰賺的錢更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網際網路的未來,也就是說我們如何獲得信息,如何和別人交流還有更重要的是誰控制著這一切。

Facebook為何開放

一年前,當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布開始一項運動的時候,“平台”這個詞才開始流行起來。扎克伯格在一個大約800人的開發者論壇上說,“社交網路是個封閉的平台,今天,我們所做的就是要去改變封閉”。

你可以線上看扎克伯格的那個發言視頻,就像我做的那樣,在Google上尋找“F8”關鍵字就可以找到。F8是指扎克伯格那個時候公之於眾的Facebook平台的版本名字。讓F8如此著名、有歷史意義的是因為F8是Facebook第一個向開放者開放的平台。所有知道如何為Facebook編寫套用的人都被邀請了進來。馬克-安德森說,一個編碼開放的環境對任何一個成功的平台來說都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平台越開放就越容易使用,越容易使用就有更多的開發者被吸引過來,那樣平台就將變的越強大。Facebook給開發者免費的平台發行版,用戶要想在其中添加套用就像輕輕點幾點那么簡單。所有這些都讓Facebook變得更引人關注,安德森(這傢伙被傳是Facebook董事會的成員)說,“成為平台,關鍵的一點是,你能讓別的數千上萬的你不需要為他們付錢,而且他們可能想到你沒有想到的人在上面進行不斷創新”。

安德森所說的,正是過去一年在Facebook上發生的事情。從開發者開始編寫簡單的套用開始,就像淘金熱一樣,不斷有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其中。到6月1日為止,大約有2萬4千個應用程式由開發者編寫並發布給普通Facebook用戶使用,包括從簡單的像可以形象的戳一下自己朋友的打招呼手勢,到正式發布的遊戲比如拼字遊戲Scrabulous.而且,預計還將有更多的應用程式出現。Facebook已經將它的API開發鑰匙,也就是給開發者那些可以接入Facebook平台的代碼,分發了將近40萬次,這遠比當初扎克伯格構想的要多得多。

24歲的扎克伯格現在是各個會議的熱門人物,當我採訪他的時候,他剛從聖地亞哥附近的一個技術行業會議回來。在那次會上,他無數遍的被問道是否將Facebook賣給微軟(微軟購買了部分的Facebook的股票,給了Facebook 150億美元的估價。微軟試圖收購雅虎但卻落空。微軟應該使用自己的新平台。)同樣,扎克伯格也無數遍的說不,他不會出售Facebook,他要繼續完善Facebook這個平台,雖然有待時日。“經過去年大量的發展,Facebook平台已經步上向著成功邁進的康莊大道”,扎克伯格說道。

這就是一個成功平台建成後所帶來的好處:良性循環的繁榮,大量的用戶吸引了大量的開發者,這些開發者為用戶開發好玩和有用的東西,反過來,吸引更多的用戶。不用說,Facebook上也有一些無用的且惱人的套用。在Facebook中,由於應用程式的開發者賺錢的方式是根據那些安裝了應用程式所帶來的廣告來衡量的,那樣可能會導致應用程式的泛濫。Facebook為此已經採用了一些措施來防止垃圾套用的蔓延,而幫助推廣真正有用的套用。

有說法說像Facebook這樣的封閉的、專有的網路可能會扼殺網際網路的創新精神,我問扎克伯格對此怎么看。這個說法來自Jonathan Zittrain教授一本名叫《網際網路的未來以及如何去阻止它》的新書,他是哈佛大學Berkman網際網路及社會研究中心的共同創始人。Jonathan Zittrain教授評論道,隨著像Facebook這樣封閉的、高牆壘砌的社交網路的出現,隨著iPhone這樣類似於黑盒子的產品的出現以及表面上不作惡的Google的出現,對網際網路的過度約束和對網際網路安全的擔心將摧毀此前網路世界所建立的開放、創新的精神。對於我的問題,扎克伯格停頓了一會兒,稍作思考的說,“我大體同意那些開放、創新原則,我也認為那種開放性和可移植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偉大的平台往往在開始的時候是封閉的,當它成熟以後並能處理相應負荷後再慢慢開放,扎克伯格接著說,“我們現在快渡過初始階段了,並正向一個更開放的階段發展”。

實際上,上個月扎克伯格剛發布了Facebook Connect,Facebook Connect將允許用戶攜帶自己在Facebook上的個人資料到別的一些網站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也會變成可能:一個部落格主可以在他的站點上嵌入Facebook風格的“牆”,可以在“牆”上瀏覽朋友的塗鴉留言。“Facebook無處不在!”這真是個非常不錯的想法。但唯一的問題是,在Facebook Connect發布沒幾天,Google推出了一個幾乎相同的計畫叫“Friend Connect”。如果說有什麼東西可以打亂Facebook的前進步伐的話,那就是Google了。

Google也試著Connect

Web網路的第一個成長階段是將信息上傳網路,並給網民們尋找信息的途徑,第二階段和目前階段是網民間的直接連線。

喬-克勞斯(Joe Kraus),負責在跨越整個Web網路上建立Google的社交網路生態系統,根據Google所做的一切可以看出,克勞斯的戰略就是建立一個開放的社交網路聯盟,在這個聯盟里,用的是開放的標準而不是Facebook專有的網路和程式語言,那樣,開發者就能將他們的套用傳播到Web網路的任何地方。

“Google依賴於開放的網際網路,它靠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得以生存和發展”,克勞斯告訴我,“Google天生就是開放的”。這是因為,搜尋,Google的核心業務,就是取決於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如果你不開放你的文檔、音樂、圖片還有其他等等的話,Google就沒法搜到他們。Google有個宏偉業務計畫取決於網上儘可能多的人去使用Web服務,這就是為什麼Google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創建新的套用讓整個Web網路更有用或者更有趣。

對於Google的那項宏偉計畫來說,社交網路是一種威脅。因為在社交網路中,用戶更喜歡呆著他們的社區中,僅僅和自己圈子裡的人交流或者簡單的玩著社交網路里的遊戲自娛自樂。比如,當Facebook的用戶在玩Scrabulous拼字遊戲或者給自己的照片打標籤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用Google的。事實上,社交網路中的用戶更可能通過朋友發現新東西,或者通過社區應用程式比如iLike,iLike是Facebook提供的一項服務,旨在找到和自己有相同音樂愛好的朋友。

因此,Google在去年十一月份報以opensocial,這是由Facebook的競爭者,包括MySpace,hi5,Google自己的社交網路ORKUT以及其他站點,組成的聯盟,旨在建立一個一次開發、隨處運行的套用平台。這意味著,一個開發者開發一個套用只要做簡單的修改就可以在所有主要社交網路上運行,當然除了Facebook.“你所說的開發者,他們的團隊大部分不超過50個人,他們不可能為不同的50個社交網站去編寫他們的套用”,克勞斯說道,“他們真的非常希望能只寫一次他們的套用,然後得到儘可能多的發行”。

他的觀點確實有理。但是我懷疑,對於社交網路這個大聚會,Google是否當場太晚。“Google意識到它應該變得更以人為本,但它必須將這個理念加到它現存平台中。Google不是天生做社交網路的”,我的鄰居Seth Goldstein說道,“而,Facebook從一落地開始就在處理那些複雜而微妙的社交關係”。Seth Goldstein運營著SocialMedia,一家專門為社交網路服務的網路廣告公司。

為何iPhone如此重要

蘋果的算盤打得很簡單:不管誰在網上占上風,Facebook也好,Google也好,或者兩者都是,亦或者是別家,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只是想確保你們使用他的設備接入Web網路。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就是為什麼新一代iphone“意義非凡”的原因。二代iPhone據說將在6月9日面世。馬克-安德森說道,“我們這裡的很多人,也包括我,都相信,iPhone是真正意義上的能放在你手掌中的電腦,它滿足成為平台的所有要求”。

馬特-墨菲,著名的KPCB(Kleiner Perkins Caulfield & Byers)風險投資家,他管理著1億美元專門為iPhone設的基金(命名為iFund),這個基金用來培育那些開發重要iPhone套用的創業公司。墨菲聲稱道,“iPhone絕對是後PC時代的驅動器”。墨菲還指出,開發iPhone套用所需的開發套件已經被開發者下載了超過20萬次,他估計當iPhone允許第三方開發的套用運行其上的時候,將有近1000個套用可供消費者使用。“現在有很多限制拖了手機系統的後腿,蘋果基本上都移除了這些限制,並且將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一個用戶基於該平台能很快開發出新套用的系統”,墨菲說道。

賈伯斯一直是整合尖端技術的專家。平板顯示器、影片製作軟體、Wi-Fi,數字音樂播放器,觸控螢幕,這些都是過去十年間出現的技術,有些已經處於無人理睬的境況。賈伯斯的天才之處就在於找到它們並從新包裝它們,讓這些技術造福大眾。類似地,蘋果的iPhone2.0將推廣“定位系統”(大概是基於衛星的導航系統),可以讓人們無論他們在哪裡都能隨時溝通。

再一次,在多個領域展開平台競爭的Google,成了蘋果最強的競爭對手。Google領導著另一個聯盟,旨在建立一個開放的作業系統Android,Andriod將套用於下一代手機以及其他消費產品中。Google的手機開放聯盟(OHA)擁有包括移動運營商和手機製造商的34個成員,其中摩托羅拉、LG電子、三星、中國移動、Sprint Nextel和T-Mobile都是OHA的成員。儘管Google CEO 埃里克-施密特是蘋果董事會董事,賈伯斯也將Google納為夥伴(Google的不少套用可以運行在iPhone上),但蘋果並沒有在聯盟中。

據Google說,第一個配有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將於今年的下半年面世,可能和新iPhone上市的時間相近。在最近的一次Google開發者會議上,Google首次展示了配有Android的一台普通手機。帶觸控螢幕,並配有能隨車攜帶的感應移動的加速計,那樣可以在Google衛星地圖上精確顯示位置,Android唯獨看起來不像iPhone.Google移動平台主管Andy Rubin解釋道,Android是為開發者提供的開放平台。Rubin說,目前為止,開發者已經提交了1800多個應用程式,這些套用都在Google的站點上發布,就像YouTube一樣。“那裡有很多相當創新的東西”,Rubin說道,“這將結合手機和Web網路,並提供全新的一些套用”。

為了加快發展,Google推動了一場競賽,將為10個最佳套用開發者提供每份27.5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開發最佳套用。Robert Lam為Android開發了用於計算和減少用戶碳足跡的應用程式Eco2go,Robert Lam的Eco2go入圍上月的50佳參賽選手作品,有望競爭最佳應用程式獎。Robert Lam說Android更易於開發。雖然為iPhone開發套用要付一定的年費,但是Lam他們還是想把一些套用移植到iPhone上。畢竟iPhone將會空前的受到歡迎,在這個時候計較一些小錢是沒有意義的。

我支持這場平台之戰中的每一方,因為看起來每個人都會獲勝。馬克-安德森說,Web平台太巨大了,誰都無法控制它。我也同意這個看法。當Google已經強大到幾乎所向披靡的時候,Facebook還能在某方面超過Google並遠遠得走在前面,我幾乎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是Web平台。此外,我也相信扎克伯格所說的隨著時間的推移,Facebook將繼續開放。這是件正確事情,扎克伯格做得對。最後,我想親手看看下一代iPhone是什麼樣子。是的,馬上就可以看到,現在就去買一個?是呀,偉大的技術,無需崇拜,今日一如既往,就是呈現給我們的商品。(《時代》周刊文章)

延伸閱讀

作者部落格:http://futureoftheinternet.org/
牛津網際網路學院:http://www.oii.ox.ac.u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