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

《給教師的建議》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這本書是寫給每一位教師的,特別是國小教師。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責任能力,是加強教師道德修養的核心內容之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始終需要責任意識的推動。該詞條對這本書做了一個簡單介紹。

基本信息

《給教師的建議》概述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這本書是寫給每一位教師的,特別是國小教師。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責任能力,是加強教師道德修養的核心內容之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始終需要責任意識的推動。實踐證明,一個受到良好責任教育並有責任意識的教師,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較容易有所作為。一個對國家與社會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既能給學生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又能幫助學生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

《給教師的建議》——章節感悟

一、讀《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在《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一條目中,蘇氏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教育教學中很是常見的一個現狀,他說: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學生的基礎不一,接受能力有差異,因此我們就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作為教者,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面對這樣的現狀,如果我們硬是要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用自以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式來教育所有學生的話,那只能出現一種結果:一部分學生的自信被摧毀,一部分學生的能力被扼殺。
蘇氏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實類似的觀點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則,只是我們往往口頭上無比的尊崇,而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卻一再地踐踏罷了。
學生是人,不是工廠里的產品。教者尊重學生不妨從尊重他們的現狀做起,為每一位學生確定適合他自己的“臨近發展區”,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自信地發揮出他的力量和潛力,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唯如此,方能不誤人子弟,方不致成為教育的罪人。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

現在我們的國家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不僅成人感到浮躁,這種氣氛也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聽到老師們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不愛學習,太貪玩,而又玩不出什麼名堂來?這裡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們的老師有無責任呢?你的心情平靜嗎?除了每天面對教科書和那一班學生外,你有什麼愛好嗎?一個人喜歡做什麼事,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不違反法律,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學生,我們當老師的還是應該給以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么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裡給我們提了兩點建議:
1.是閱讀。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2.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三.《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裡面提到有關閱讀的事,蘇氏認為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閱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閱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我認為,功夫在外中國的古人已講過,這是極有道理的。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於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因為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境中,在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古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另外,書中還提到一點:教師如何解放自己,放手讓孩子去做,也是節約我們時間的好辦法。我雖是個教師,對“如何解放自己”也一直存在著疑惑:什麼地方可以放,什麼地方不可以放。看見孩子的鞋帶掉了,我就幫他繫上,看見地板不夠乾淨,我就自己打掃。我總怕他們會做不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我們教育的重點是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讓孩子自主地學習,這對孩子來說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對教師而言也節約了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深刻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反覆推敲,認真思考,受益匪淺,總結幾點,供一起去聆聽和反思:1.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並深入思考。確實,我們教師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是極其有限的,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2.只有讀書,讀書,再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攝取營養,充實我們的頭腦,才能做到“給學生一杯水,我們要有長流水”;3.“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從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爭取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科,我想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4.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的學科呢?在我看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學生喜歡你,自然會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朱永新教授說:優秀教師、教育專家離我們並不遙遠,只不過比我們多讀了幾本書,比我們多思考了幾個問題罷了。我贊同這個觀點,暫時的挫折與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現實,不去進行深刻反思,從而找不到問題的癥結。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後,我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