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唱老三屆》

《絕唱老三屆》

《絕唱老三屆》是本寫滿“真實”的書,作者肖復興收集的是曾在東北插過隊的知青們的真實人生,他們有著執著的真誠與熱情,也有著難掩的遺憾和傷痛。如今的人們已經遺忘那些曾經的“熱血青年”,遺忘那些留在傷口上的青春,《絕唱老三屆》再現了他們的故事。

(圖)《絕唱老三屆》絕唱老三屆

作者: 肖復興
出 版 社: 中國華僑
出版時間: 2009-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90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02228030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紀實文學

編輯推薦

在一個容易忘卻的年代,老三屆幫助你喚回回憶。一代知青已經走到了尾聲,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已經煙消雲散了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內容簡介

《絕唱老三屆》一書是十年前為紀念知青上山下鄉三十周年而寫的。記得當時的封面設計者同為老三屆知青呂敬人先生,特意將毛澤東同志那段著名的語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設計在封面的中央位置上,然後另外做一封套,中間做出火燒焦一個窟窿的效果,正好閃露出這段語錄,讓歷史的滄桑感帶著萋萋荒草的焦糊氣息,瀰漫在面前。
又一個十年倏忽而過,明年,知青上山下鄉四十周年。我一直頑固地這樣認為:知青——在共和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代人,不止於成為歷史的標本,或僅僅為發黃的老照片,而能夠富於鮮活的生命,呈現在歷史,也呈現在今天的面前。它讓我想起了人生惟有一次的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想起了歷史長河中那個獨一無二卻已經漸行漸遠的時代。

作者簡介

肖復興,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到北大荒插隊6年,當過大中國小的教師10年。曾任《小說選刊》副總編、《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現擔綱北京市寫作學會會長。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百部。近著有《肖復興散文畫作選》兩卷、《我的人生筆記》、《藍調城南》、《八大胡同捌章》、《春天去看蕭邦》等。曾經獲得過全國以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憶秦娥》獲第三屆老舍文學獎。

目錄

上部
蔡立堅筆記
關於高崇輝
一隻胳膊
遺忘的荒火
十九歲遠行
遙遠的手風琴
折斷的翅膀
父親的生日
夏利的希望
女兒的代價
同桌的你
脆弱的過去
大學之夢
書包的故事
回扎魯特旗
遲到的悔恨
同學“馬二”
愛情故事
一籃蘋果
嘎達梅林
養狗記
土著詩人
玉門關下
災難之子
一個殘疾孩子和我們
下部
一個男人和四個孩子
為了一間房子
命運的瞬間
人和潮流
別人的城市
一個普通的夢
萌動自殺之後
丈夫畢業歸來
假離婚
破夢難圓
人生如戲
特殊的婚姻
老三屆斷想——代後記

書摘插圖

上部
蔡立堅筆記
1
聽到蔡立堅因車禍山西不幸身亡的訊息,我很驚訝,生死之間,是這樣莫測。1991年的春天,我到山西採訪離開北京之前,有一位我並不認識頗通卜卦的人,給我算過一卦,說是我以後要有車禍之災。誰想到,6年之後陰差陽錯竟是蔡立堅死於輪下。命耶非耶?
那一年在太原,朋友陪我找到蔡立堅,在她家裡我們曾經做廠一次長談。在這之前,我沒有見過蔡立堅,但她的聲名曾一度大震,在全國知青中幾乎盡人皆曉,她所紮根的農村杜家山成了那時的一種象徵。那次在她五彩繽紛掛著唐老鴨、觀音、孔子畫像的新居里的長談,留下很愉快的印象。蔡立堅被清查多年才落實政策平反,1984年在省委黨校畢業後留在黨校擔任班主任,才算是工作和生活都穩定了下來。這大概是這么多年跌宕沉浮之後她第一次這樣敞開心扉一吐胸臆,談得很是盡興,也很真實。我曾記了小半本的筆記。因為在之前我曾經寫過《啊,老三屆》,我想繼續寫下去,這一代人確實是絕無僅有的特殊一代人,這一代交織著共和國上下兩段斷代史。蔡立堅是這段歷史極有說服力的一筆。
可是,6年過去了,這本筆記本躺在我的抽屜里睡了6年,對於蔡立堅,我隻字未寫。我不知道如何去寫。這位當年紮根農村的知青模範,曾經有過旁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也曾經有過旁人羨慕敬仰的輝煌。她當過山西革委會的常委(現在的年輕人要弄明白這個相當於省委的革委會需要費些力氣了。我電腦里打不出革委會這個詞,但打得出常委這個詞),出席過國慶觀禮,登上過天安門和毛主席老人家握過手,事跡上過《人民日報》,題為《杜家山上的新社員》的長篇文章,占了整整一大版。但她在剛剛粉碎“四人幫”後曾被打成反黨反社會主義反大寨的典型,是山西的“小四人幫”,當時還當政的陳永貴曾經整過她……在她的身上黑白反差太大,人生的跌宕起伏,歷史的沉浮興衰,集於這樣一個年輕人的身上,該如何寫出她這個人來,又如何寫出那一段歷史,我的筆一下子很沉重。
那天,她曾經這樣對我說過:“從省里到大隊七個職務一免到底,一落千丈。我是一心想革命,卻成了* 。杜家山那地方,有人住一兩天都受不了,我一住是12年……”
那天,她還對我說了這樣一件事情:因為周恩來接見過她,陳永貴向周恩來奏了她一本,說她反大寨。周恩來說:“一個小青年談得到反大寨嗎?”如果不是周恩來說了這樣的話,蔡立堅會是一種什麼命運呢?
應該說,我和她同屬一代人,但坦率地講並不是一種人。但我對她的經歷充滿同情和理解。不過,真要寫她的話,我不希望自己的筆融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而沖淡了在她身上帶有的我們那一代人特殊的政治、歷史的色彩,那種理想與空想、激情與煽情、獻身與狂熱、真誠與欺騙、信仰與空白、追求與失落、極端與平庸、躁動與盲目、笑與淚、血與水……真是讓我頗費踟躅。
她特別向我談了她的一些感情方面的生活,談得格外真情而動人,讓我觸摸到她內心另一番世界。我更不知如何處理才好。在動盪的年代,她的初戀和戀愛充滿真摯和幼稚,也充滿許多難以逃脫的政治和無奈。如果真正地寫她,能夠忽略掉這方面嗎?那她還是一個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嗎?
2
1966年底,蔡立堅和另外3個同學徒步到延安串聯的途中經過了杜家山這個小山村,而使得名不見經傳的杜家山聞名。人生與歷史常常是在不經意間偶然發生並拐了一個彎兒。
那天,他們從北京徒步串聯到達山西,已經走了半個月。清早,他們從山西的順馬坊出發走了60多里,一路全是荒山野村,寒風寂寥。由於中午飯沒吃,餓得肚子實在難受,好不容易在下午4點多見到一個叫做慶城的小村,他們像見到了救星一樣,急不可耐地奔上前,起碼可以有飯吃了。但是,此地的紅衛兵接待站告訴他們沒有一粒小米了,讓他們到下一個村子。他們問下一個村子還有多遠?回答說還有17里。這個還有17里地的下一個村子就是杜家山。
如果當時慶城有吃的,又累又餓的他們也許吃飽了飯就住在慶城了,因為冬天4點多鐘的天太陽就要落山了,暮色四合,天寒地凍的,他們走得實在疲憊不堪,肯定就住在慶城了。那么只有在第二天才會路過杜家山,恐怕既不會在那裡吃又不會在那裡住,很可能就和杜家山擦肩而過。
但是命中注定,杜家山要嵌入她的生命中。
那天,是她帶頭走在最前面,向杜家山走去。離開慶城走不多遠,太陽就落山了,天很快就黑了下來,黑下來的荒山野嶺很可怕,沒有一絲亮光,只有一條尺把寬的小路帶他們走向這個杜家山。小路兩旁都是沒人深的蒿草,不時有野雞、野兔在面前飛起、跳起,黑影幢幢的,鬼魂一樣嚇得同行的另外兩個女同學都害怕得要命,一個女同學走不動了,落在最後面,惟一的一個男同學要照顧她攙扶她,蔡立堅便自告奮勇地走在最前面,手裡拿著一把一尺多長的刀子,這是他們惟一的武器。七里溝三里坡,看著近能跑死馬的,17里地的荒山野嶺的夜路,不是那么好走的。杜家山就是這樣第一個出現在她的面前。
她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晚上的狗叫,那天晚上出現在夜色中馬燈的燈光,還有那些鄉親渾濁卻絕對是在城裡見不到的真誠的眼睛……一個年輕人,在那樣飢餓的時辰下,在那樣荒涼的夜色中,在那樣純樸的鄉情里,當然,更是在那樣將血液燃燒起火焰的激情革命年代裡,這個叫做杜家山的小山村一下子在她的眼睛裡膨脹。那裡的狗叫聲和馬燈光才顯得親切無比,那個當時只有5戶16人的小小村落是那樣貧窮落後,記賬都是用記有符號的紅綠紙條代替,卻讓她有了一種家的感覺。
他們在杜家山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早離開杜家山時,老鄉一直把他們送到村口,還捨不得回去。他們爬到村旁大羅山要到太谷縣去,站在山上回頭一望,她看見村裡的老人擔著水桶一步步艱難挪步,佝僂的影子在陽光下皮影一樣慢慢地移動著,一種蒼涼而悽苦的酸曲的鏇律,似乎在山坳里瀰漫。在那一瞬間,蔡立堅的心裡怦然一動,讓她湧出那個時代常會膨脹出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感,她決心串聯之後要回到杜家山來插隊落戶。
那天,在她的家裡,她這樣對我說:“我覺得這是我的責任。心裡拴了一根繩,那一頭在杜家山的老鄉手裡抻著,每走一步都被老鄉抻著。”
3
奇蹟,只有在年輕的時候產生;而激情的膨脹,也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才飛入雲端。離開杜家山,他們走了100多里,來到文水縣劉胡蘭的墓前。這是她從小就嚮往的地方,就崇拜的英雄,放眼望去,寒風瑟瑟,荒草萋萋,站在英雄之地,一股英雄之氣在胸中油然升騰,她禁不住伏在那因很少有人來而長滿蒿草的墳頭,在心裡默默地對劉胡蘭說:“當時你是那樣壯烈犧牲的,我要用不同的形式完成你未竟的事業。我一定還要回杜家山!”
過了汾陽縣城了。出汾陽20多里,那裡離杜家山已經有280多里地了,但杜家山經過劉胡蘭的作用,如同照片在顯影后經過定影液一樣,已經清晰而強化在她的心頭而難以擺脫。走著走著,走在一棵楊樹下,蔡立堅突然停了下來,站在那兒半天愣愣的不說一句話。
夥伴們奇怪地問她:“你怎么了?”
她冒出來的是這樣一句話:“我要回杜家山去!”
那個男同學走到她的身邊問她:“你真的要回去?”
她點點頭:“我要回去,在杜家山插隊落戶。”
她就是這樣在驀然之間完成了她這個並不容易下得了的決心,毅然決然地決定了自己一生命運的走向。一共3個紅衛兵,都清楚她的脾氣,知道誰也勸不住她,只有在這裡和她分手告別了,女同學拿出一雙鞋,男同學拿出一面繡有“紅衛兵不怕遠征難”字樣的小錦旗,一下子有了種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的壯別的悲涼感情。然後,三個人面面相覷,都哭了。
“我也哭了。”蔡立堅對我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她自己又哭了。
我看見她的眼淚在有些蒼老的臉上情不自禁地滾落。那一幕的情景,我清楚地記得。
那天,她抹抹臉上的眼淚,告訴我:那個給他小錦旗的男同學姓楊,是他們這個命名叫做“二七鐵軍紅衛兵長征隊”的隊長,她悄悄地愛著他,他對她也有著朦朦朧朧的感情。
是他說的,紅衛兵長征坐火車給國家的負擔太大,我們應該徒步長征串聯,一邊走還可以一邊了解社會。她才跟著他寫下誓言、穿起軍裝、打著紅旗,走上了這條長征之路的。如果不是他,也許,杜家山不會和她一生的命運相連,甚至她連知道這個地方都不知道。當他們從北京出發一起走了13天,走到滿城的時候,長征隊發生了分歧,分裂成了兩支隊伍,因為山西已是滴水成冰,路不好走,一隊要繞一個圈,路好走些;一隊走西南,堅持翻過太行山到大寨然後去延安。楊最後喊:“誰願意跟我走西南的站出來!”那呼喊的勁頭真像是到了革命的關鍵時刻,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跟著他去闖蕩江山?是她第一個站了出來,正是出於這種悄悄萌生的愛的緣故。她那邁步出列的勁頭也頗像是堅決革命到底,萬難不屈,義無反顧。
她確實挺佩服他的,因為他讀過許多馬列主義的書,連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傅立葉的書都看過。“文化大革命”剛開始他的家被抄,他被打成了腦震盪,送到醫院去,迷迷糊糊之中還說著傅立葉在書中曾經講過的話呢。
在整箇中學階段,她是屬於那種學習成績一般但對政治要求極高極敏感的人。她在初一的時候就早早地人了團。因此,所有有關政治與革命的激情,都可以煽動起她的飛翔的翅膀,都可以點燃起她心中的火種。可以這樣說,正是基於她自己心裡這一點原因,楊才格外的吸引她,她才跟著楊來到這裡進行串聯的。
現在,她就要獨自一人到杜家山去了,她當然很希望楊能同自己一起去。可是,她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她知道,這時候另一個女同學已經占領了他的心。
那天分手的時候,她和他以及另外兩個女同學一起哭過,便轉過身去,一個人走了。她走得很是堅決,她說不清自己和他的哭是為了什麼?有沒有欲說還休欲言又止的情義在這眼淚裡面?
……

書摘與插圖

(圖)《絕唱老三屆》《絕唱老三屆》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