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的世界》是一部科幻小說
簡介
這是巴拉德的科幻小說
作者簡介
科幻小說在經歷了四五十年代的高潮之後,並沒有真正改變自身處於文學世界邊緣的地位,於是一些作家開始以向主流文學靠攏的方式謀求突破。這在60年代後期演化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人們稱之為“新浪潮”。一般說來,黃金時代的作家們關注的是外部世界,但新浪潮的作家卻將目光更多地轉移到了對人類自身的探索上,巴拉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巴拉德(James·Graham·Ballard)1930年生於上海,曾在日軍的集中營生話過很長一段時間。1946年他回到英國,到劍橋大學攻讀醫學,但當時並沒有拿到學位。
50年代初期巴拉德到駐加拿大的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同時開始創作科幻小說。1956年,他的兩個短篇《關口》(escapement)和《普瑞瑪·貝拉唐納》(Prima·Belladonna)分別發表在《新世界》和《科學幻想》雜誌上。
巴拉德的早期作品基本上保持著傳統科幻小說的特點,但他深受超現實主義繪畫和早期流行藝術的影響。興趣很快就轉移到了心理學、暗淡未來的情感意義以及被毀掉的技術等方面,在諸如《第69號檢修孔》(Manhele69,1957)、《聲潮》(The Sound-Sweep,1960)等作品中,這種變化尤其明顯。大體上,他避開了諸如空間旅行、時間旅行、異形、超能力這樣的傳統科幻題材,代之以近未來的頹廢和災難。
《時間的聲音》(The Voices of Time,1960)是巴拉德最重要的早期作品,可以說是人類面對可怕的變化的啟示錄。這部作品的成功是他藝術眼光的體現。這眼光表現在他對未來的憂悒的描寫中。該書是在新浪潮的“宣言書”《通向新宇宙的道路在哪裡?》出版的前兩年創作的,它雖然還沒有超脫原有的科學幻想小說的框框,但非常清晰地顯露出了巴拉德的方向。到1962年,他正式開始使用“內宇宙”這一術語來描寫他所迷戀的內心世界,其標誌性作品是這一年發表的《惟一真實的殖民地是地球》(The Only Truly Alien Planet is Earth)。
巴拉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名叫《八面來風》 (The Wind from Nowhere,1962),這部只花了兩三個星期創作的作品為他賺得的金錢促使他成了專業作家。《八面來風》是巴拉德惟一完全符合傳統科幻小說規則的作品。
巴拉德最著名的長篇當推“世界三部曲”,它們更充分地反映出巴拉德作品的主題——表現被退化的文明所束縛的自我意識。《沉沒的世界》(The Drowned World,1962)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巴拉德用天才的筆法描寫了陷於水中的倫敦,充滿了隱喻。這使得一些科幻小說的忠實讀者開始離他而去。人們把他當成了一個悲觀厭世主義者。三部曲中的後兩部作品《燃燒的世界》(The Burning World,1964)和《結晶的世界》(The Crystal World,1966)更加走向極端。但是,與讀者和美國的評論家相反,英國的評論家,比如摩爾科克等人卻給這些作品以極高的評價。
長篇固然提高了巴拉德的聲望,但真正使他成為備受矚目的作家的,主要還是他的一系列短篇。無論如何,他在60年代的那些作品贏得了熱心的讀者。《困境》(Deep End,1961),《比林紐姆》(Billenium,1961),《時間的花園》(The Garden of Time,1962),《沙之籠》(The Cage of Sand,1962),《看守塔》(The Watch-Towers,1962)是其中最優秀的作品。
當摩爾科克編輯《新世界》雜誌,朱迪斯·麥列爾把英國科幻小說介紹給美國而開始所謂“新浪潮”運動時,巴拉德已經確立了作為英國科幻小說先驅的牢固地位。“新浪潮”的自由創作運動使巴拉德寫出了更具有開拓性的作品。短篇《終端的海灘》(The Terminal Beach,1964)就是依靠非連續性的情節而構成的內宇宙故事,這種手法在《暴行展覽》(The atrocity Exhibition,1970)中進一步發展,內容也進一步有所深化。
1965年,巴拉德的短篇《淹死的巨人》(The Drowned Giant)意外地獲得了星雲獎提名,然而事實上巴拉德沒有獲得過任何科幻獎項,這反映出他的作品被排斥在主流科幻之外。可是他仍堅持走自己的路,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興起於60年代晚期的新浪潮運動的領袖人物。
1973年的《撞擊》(Crash)被許多評論者當成是最具代表性的“色情”科幻的例證,它探究了在公路上的危險,殘害和死亡給人心理上帶來的滿足。後來的《混凝土島》(Concrete Island,1974)和《大廈》(High-Rise,1975)也都是這樣的城市災難小說。
70年代中期,巴拉德在短篇創作上仍有不俗的表現,發表了《天空的災難》(The Air Disaster,1975),《微笑》(The Smile,1976)等傑作。它們基本上都是心理恐怖故事。
《無限夢想公司》(The Unlimited Dream Company,1979)是巴拉德第一本真正的幻想小說,它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發現了生死輪迴的秘密,並有能力使自己進入不同的鳥獸的軀體。這是一本非凡的自我幻想小說,語言華美,極具吸引力。
巴拉德筆下的未來總是暗淡無興,相對比而言,《哈羅,美國》(Hello America,1981)則多少有了一絲亮色,它描寫了被遺忘的美國在22世紀被重新發現。
巴拉德在1984年出版了根據他童年經歷寫成的主流文學作品《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它充分展示了戰爭的災難與毀滅給孩童時代的巴拉德留下的深刻印象。1987年大導演史匹柏將其搬上銀幕,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為了更多地去創作成功的商業小說,巴拉德從此很少再寫科幻了。
儘管如此,巴拉德在科幻界的地位仍絲毫未受動搖。他被認為是最具英國特色的科幻小說作家。他創造的“內宇宙”,已經成為新浪潮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