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雜詩·今日明人眼》

《秦州雜詩·今日明人眼》

《秦州雜詩·今日明人眼》流露出了杜甫旅泊異鄉,想擇土而居,過幾天清閒日子的思想。

作品信息

【名稱】《秦州雜詩·今日明人眼》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秦州雜詩
今日明人眼,臨他好驛亭。
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埛。

作品鑑賞

《秦州雜詩》共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九首。杜甫初到秦州,儘管旅居淒涼,但也就近尋訪過名剎南郭寺,遊覽過勝跡隗囂宮,但那些地方,賞心悅目的少,獻愁供恨者多。而這座不為常人注意的驛亭,卻獨獨使得詩人留連忘返,足見這個地方的不同尋常。
詩分前後兩段。前四句寫亭景,後四句敘事。寫景又以一、二句虛寫,三、四句實描。前兩句說出驛亭之“好”,後兩句則說明出驛亭“好”在哪裡。再進一步看,第一句從人的方面寫,第二句從亭的方面寫,但是所以“明人眼”者是亭,能夠欣賞“好驛亭”的是人,可謂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三句寫“篁”說“叢”,那是矮竹子,所以配“低地”,用“碧”字;四句寫“柳”說“高”,那是千年古柳,因此配“半天”,用“青”字。這兩句層次清晰,錯落有致,十個字含蓋了一座小小驛亭周圍的全部景致。
後四句中以五、六句寫他人,七、八句寫自己。五、六句中,又以五句寫歷史傳聞,六句寫現實。幽事以“稠迭”修飾,把無形的“事”寫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得出幽事之多來。使星又“喧呼”又“閱”,有聲音有動作,把那些旅途勞苦、前程渺茫的使者們的心理狀態都生動傳神地刻劃出來了。杜甫來到秦州的公元759年,在西方作亂的吐蕃已經逼近了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岷州(今甘肅岷縣)一帶,威脅著秦州,唐王朝不得不經常派遣使者經過秦州西入吐蕃。這五、六句“幽事”和“喧呼”兩種不同氣氛的對比中,也真實地再現了邊界局勢緊張這一現實。最後兩句關於“老夫如有此”的感嘆,一方面回顧前一段,以詩人的羨慕加深了驛亭“好”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杜甫旅泊異鄉,想擇土而居,過幾天清閒日子的思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

杜甫像杜甫像

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