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築》

《福建建築》

《福建建築》的前身是由原福建省建設廳以及原福建省建築工程局與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合辦的《福建建築科技簡訊》,它創辦於1964年,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恢復,1983年改辦為《福建建築》,追朔起來前後也有34年之久。

基本信息

本刊傳播、交流、研討土建科技成果、信息,繁榮學術,促進科技進步,為經濟建設服務。
《福建建築》《福建建築》

《福建建築》的歷史

《福建建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福建建築》簡介(1983年-2002年)
《福建建築》自1983年12月試刊已走過了它20年的歷程。自1985年獲閩版刊字第054號已有18個年頭。期間又歷經1986年閩出管刊字第054號和1987年報刊臨時登記證(FJ)第1015號兩次更換許可證,它終於1988年在15歲生日時獲國家統一刊號:CN35-1120/TU。復於1993年獲國際連續出版物標準刊號:ISSNl004-6135,1994年辦理了條碼登記,完成了具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的必備資質和程式。《福建建築》走過了它草創、成長、日益健全和日益發展之路。《福建建築》的前身是由原福建省建設廳以及原福建省建築工程局與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合辦的《福建建築科技簡訊》,它創辦於1964年,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恢復,1983年改辦為《福建建築》,追朔起來前後也有34年之久。前19年以官辦為主,雖吃"皇糧"而沒專項經費,加之婆婆多,無專人經營,加上當時的政治、政策環境,可以說歲月坎坷,出出停停,日子並不順暢。兩個月一期16開4-8頁,不到1萬字的小期刊,都難以正常維持。後15年雖為"民辦"(省土建學會的獨家會刊),不吃"皇糧",經費人員全由學會籌措,雖然也有不少困難,但尤如風箏線是長是短只繫於學會一頭,總的來說,在科學的春天裡,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創造性理論的指引和呵護下,真可算生能逢時,加上專兼職辦刊同志齊心合力,堅苦奮鬥,敬業奉獻,發揚"三自"精神,在困難中求生存,在挑戰中求發展,取得了在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以及調整運行機制,改善辦刊條件,提高辦刊質量等多方面的進展與成就。現就《福建建築》昨天、今天和明天走過的正在走的和打算走的路,作簡要回顧與瞻望,其中對經驗體會、教訓,乃至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略有陳述,願與大家共同研討。1、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實踐證明"多頭婆婆"主事,就是吃著"皇糧"也未必能把期刊辦好。必要的經費與良好的運行機制是辦好期刊的重要因素。2、有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穩定而嫻熟的編校班子。以主編為主導,老中青結合,專業、文字、美編配套齊全,保證了期刊編、校、裝幀質量的穩定提高。3、由各專業分會、委員會推舉產生的編委,保證了編委會具有相當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由各地、市地方學會和基層分會推薦產生的通訊員和特約通訊員不僅保證了本專業信息、成果、稿源的廣泛性,而且有效溝通了本刊與廣大會員、讀者的聯繫。4、由學會所屬各專業分會、委員會開展的各項學術活動為依託,及時把分會、委員會學術年會或專題學術交流會徵集的論文,加以精選,或出增刊專輯,或特輯,加上豐富的自由投稿和特約稿,不僅稿源充足,且保證了選稿質量,入選率一般在20%-40%之間。5、積極改善期刊的出版印刷條件,改鉛排為照排;改鉛印為膠印;裝幀由雙色套印改為多色彩印;版本由小16開擴為大16開本;內頁由48頁、逐步增為56、64、80頁;容納量由8萬多字,擴容到20萬字;每期印數由1000冊逐步增6500冊。6、在編排上盡力實行規範化要求:每篇文稿均要有:提要,關鍵字,並譯成英文,文中附圖排入文中,圖中文字、數字均要以印刷標準、確保文圖質量。7、為了扶持青年會員的成長,《福建建築》對青年來稿實行幫扶措施,鼓勵青年會員立足於工程實踐,認真從工程實踐中去尋求課題,找出工程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勇敢地去解決矛盾和問題,實事求是地寫出心得體會,得到成果,並通過撰寫文章總結提高,反對那些脫離工程實踐的空頭理論,程式化、概念化和規程式條文的炒作。對此,我們展開了耐心、啟發性的輔導,提高了青年論文的成活率。幾年來先後經輔導而選刊的論文達百餘篇。《福建建築》成了青年會員的良師益友,從而激發了不少青年專業人員積極要求參加土木建築學會和愛刊愛會的熱情。8、近幾年來為了適應本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評聘稱的需要在CN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實際情況,我們期刊採取熱情對待,嚴格把關。認真輔導、促其成活。由於參評作者的水平層次不同,工作環境崗位的不同,論文水平參差不齊,來稿就登勢必降低期刊質量,損傷品位。只有認真幫扶,指出問題,提出修改意見,經自行反覆修改直到達到要求方予利用。在編排順序上嚴格按照收稿日期先後,逐期出版,不照顧任何人情稿。9、由於本刊選題廣泛,涉及土木建築各個分支學科,由於嚴把入選關,發表了不少有份量、有見地、有水平的優秀文章,以致國內不少集著期刊紛紛選錄轉載,主要有:《中國科學技術文庫》、《中國當代建築論壇》、《中國改革經緯錄》等不下80餘篇。選入《福建省科協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1、2集40餘篇;榮獲省科協和全國學會優秀論文1-3等獎30餘有關岩土地基方面的論文,經常被《岩土工程界》摘錄轉載。本刊還與美、加、日、澳、南美、港、台等專業期刊建立了交流關係。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台灣成功大學、香港建築業導報、台灣建築、以及國內各省、區土建學會、建築期刊、大專院校均建立了交換或贈閱關係。10、《福建建築》堅持以特色求質量,以質量促發展,在保證社會效益,面向會員為會員服務的前提下,適當注意經濟效益,堅持集稿以會員為主,適當取費,以體現社團群體,大家的事大家辦的原則,我們的辦刊經費一直採取學會補一點,會員作者出一點(單位支付)的辦法來解決,雖不算豐裕,但辦刊的基本費用(印刷費)從未短缺,其他如人頭費、辦公費、郵電費都是由學會統一支付的。《福建建築》的發行量(準確的說應是印數)是隨著會員隊伍的擴大而增長的。目前印數6300冊,其中5200多冊是免費贈發給會員的。樣書、交換、近200冊;由天津半導體雜誌社非郵發期刊征訂不足百份。所以本期刊在經費事源和發行數量完全不受外訂發行氣候的影響,能夠與土建學會一起"自給自養"。《福建建築》由於長期以來堅持來稿必須來源於工程實踐的原則,不尚空談所闢建築業論壇、城鄉規劃、建築創作、古建民居、建築結構、地基基礎、高層建築施工、深基坑支護、計算機套用等欄目所發表的論文有獨到的成就,在專業學術上有較高威信和影響,這不僅為本刊開闢了充分的稿源,而且還帶動了會員隊的壯大。11、本刊還榮幸地作為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的掛優單位達8年之久,為了進一步增強學會會所活力、理順關係,年初已"認祖歸宗"掛靠在省科技信息所。祝願科刊學會進一步繁榮發展和各兄弟期刊越辦越好。今後要走的路《福建建築》雖然能夠不斷進步,少有成就,但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溫飽之家",距"小康"水平還相距甚遠。首先它服務性較為明顯,其市場經營性則微不足道,在如何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增強期刊社會經營性機制方面,還有些抱守殘缺,固步自封;它在遵循辦刊宗旨,在內容上保持較高的學術性,套用技術的實用性較為明顯,但其新聞動態信息量明顯不足;由於土建學科包含的分支學科較多,期刊的綜合性有餘,而難免有些面面具到,滿足了包羅性,但又顯得有些雜;現有的編輯、編務的專兼職工作班子工作的較為得心應手,比較協調,但為適應本刊中長期發展的要求,則明顯的後繼無人;開展廣告業務的條件雖然早已具備,但在實際營運上幾乎等於零,尤其是在觀念上和措施上都極為疲軟,在情緒上認肯多登一篇論文,也不願接納1頁廣告;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編輯部一班人,仍固守"微酬奉獻"的模式,對刊社的可持續發展明顯滯後;一靠學會補貼,二靠作者繳費,吃學會的"大鍋飯,還能維持多久,能否由收費制改為董事會集約經營制思想上完全沒有準備;像本刊這種非經營性,以服務性、公益性為主的具有CN刊號純由學會辦的科技期刊,屬不屬納稅之列等等都有待署我們去認識、去探索、去解決。《福建建築》今後要走的路仍然很長。

刊物簡介

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會刊《福建建築》管理暫行規定

一、《福建建築》是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的學術期刊。期刊宗旨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體現學會在省內本學科領域內、在學術思想交流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二、期刊工作由期刊編委會領導。編委會由學會理事長任主任,學會副理事長任副主任,各專業分會(委員會)理事長(主任委員)或正副秘書長任編委。三、期刊成立編輯部。具體負責期刊的論文收集、評審、刊印及發行工作。四、編審人員由各專業分會(委員會)推薦3-5名,業務熟悉、學術水平高、屬本專業省內學術帶頭人選組成審稿專家庫。五、審、校工作是提高刊物質量的關鍵,為此,本刊實行“三審三校”制度,具體如下:(一)“三審”制1、初審:收到稿件後,由編輯部進行初審。初審的主要任務是判斷來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報導範圍及文字、圖表是否符合規範。2、複審:初審通過後,由編輯部將稿件轉送到對口專業的審稿人員進行複審。複審的主要任務是用“四性”(創新性、實用性、導向性、系統性)的要求衡量稿件質量是否符合刊登的水平,對原則性問題提出意見。並明確指出複審結果屬於以下四種中的哪一種:a、可刊用;b、修改後可刊用;c、修改後再審;d、不可刊用。為保護原創思想的表達空間,凡不宜採用的稿件應經同專業二位以上編審人員同一意見後,由編輯部做出相應處理。3、終審:責任編輯把每一期刊物全部稿件連同目錄都編排完畢後,由主編(或常務副主編)進行終審。終審的主要任務是對各欄目論文及信息進行巨觀審定,同時對政策性及保密性進行把關。(二)“三校”制1、一校:第一次清單,儘量請作者親自校對。作者校對後,編輯人員再進一步校對。2、二校:印刷廠根據第一次清樣的校正稿修改之後的清單,為第二次清單,對第二次清樣,除檢查第一次清樣校對出來的差錯之處是否修改過來之外,對大、小標題以及插圖的安排、版面的布置及轉頁等還要做重點檢查。3、三校:印刷廠根據第二次清樣修訂後的第三次清樣,一般差錯率已經很小。此時責任編輯再認真復校一次,對極少錯誤之處親自看著排版人員改正過來後,簽署上同意開印的意見後,交付印刷出版。六、編輯部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編審人員研討會議,探討《福建建築》編辦過程的經驗和不足,探索實現辦刊宗旨的途徑。編輯部研討會紀要應報編委會審定。七、本規定解釋權屬本會。

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福建省科協

主辦單位: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

編輯單位:《福建建築》編輯部

社長:黃振軍

主編:房貞政玉耀

主任:黃振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