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風台》
正文
清代楚曲作品。見於漢口書坊刊印的《楚曲十種》,標有“文陞堂真本”。作者不可考。全劇28場,敘說三國時赤壁之戰故事,起自魯肅邀請諸葛亮到東吳共襄防務,至破曹後諸葛亮趁機為劉備智取南郡、荊州、襄陽止。主要關目有舌戰群儒、群英宴、蔣乾盜書、對火字、草船借箭、打黃蓋、連環計、觀風得病、祭東風、火燒戰船、華容擋曹等。楚曲為漢劇前身,又名楚調、楚腔。《祭風台》不是以嚴格的歷史真實為依據的。作品描寫赤壁之戰從醞釀到結束的全過程,展現了戰爭的氣勢和波詭雲譎瞬息多變的戰機,著力刻畫參戰各方領袖人物間運籌帷幄、逐謀鬥智的性格衝突。諸葛亮是中心人物。他隻身渡江,卻被盟友周瑜視為潛在的敵手。他處在明槍暗箭、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卻坦然自若,應付裕如,不僅巧妙地保存了自己,而且堅持同心破曹的大計,在關鍵時刻祭得東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作品塑造了周瑜雄姿英發、光彩逼人的藝術形象,對他忌賢妒能、恃才傲物的品質,也有批判和諷刺。東吳大夫魯肅則是忠厚老實的謙謙君子,與周瑜形成對照,他周鏇在周瑜與諸葛亮的角逐中,有時不免處於相當尷尬的境地。劇中對曹操的描繪頗有特色,他老謀深算,自負專斷,恰被敵方利用,幹了不少蠢事,招致慘敗。在他身邊,有個形影不離的書呆子蔣乾,盡幫倒忙,卻從不醒悟,是一個相當生動的人物。這種一淨一醜相互映襯的藝術手法,在戲曲史上有悠久的傳統。劇中還出現了眾多的戰將與謀士們的形象,如忠心耿耿的黃蓋、武勇尚義的關羽以及大膽機智的闞澤等,著墨不多,輪廓鮮明。
![《祭風台》](/img/6/907/nBnauM3XwkTNwgjNxQ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wk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配圖
![《祭風台》](/img/f/3e5/nBnauM3X0YTM5MDN1AzNxAzM3ETM0czMzMDMwADMwAjMxAzL3E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