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人生》

《真實人生》

《真實人生》是於芬教練的第一本回憶錄,2010年10月24日下午13:30在中關村圖書大廈五層多功能廳舉行於芬與讀者見面會。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於芬,原國家跳水隊副總教練,清華大學跳水隊總教練,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多年從事跳水的一線教學工作,具有近30年的教學經驗,曾培養了伏明霞郭晶晶等多名世界級水平的跳水運動員。通過多年的科研及訓練實踐建立了全新的跳水訓練學,完成了跳水教學系統工程的創新,為中國跳水長期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通過13年的探索與實踐,以清華跳水隊為試驗基地,創建了量化指標的動作質量管理系統。主編並作為主要作者完成《對高水平學生運動員培養體系的探討——清華大學跳水隊實證研究》、《體育行銷》等著作。發表《伏明霞奧運會周期的訓練(中國體育教練員)》等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引言:生話如歌
曾經是十運動員
當年我們這樣訓練
做最好的教練
上篇:專業體制下的輝煌
 初為教練
 伏明霞的故事(一):走向世界
 伏明霞的故事(二):奧運會冠軍
 伏明霞的故事(三):打了她一巴掌
 伏明霞的故事(四):再創輝煌
 “冠軍組”和“鐵娘子”
 中篇:清華大學的新模式
 來到清華
 白手起家
 眾人拾柴
 伏明霞復出
 憂心忡忡
 清華的孩子
 問題來了
 傷心清華
 助教們
 服務及其他
 共同的堅持
 奧運會前話回歸
 無奈之中說獎金
 年北京奧運會
下篇:再說清華跳水隊的隊員們
 周呂鑫
 熊晴
 何姿
 王鑫
 林躍
 張凱璇
 教授新體驗
 清華跳水課
 導師手記
 完其實,我還是十普通的人
 我的家
 一口氣讀到了博士
 一路有愛
後記:佻親吻飛行中快樂的人,生話在永恆的拂曉
跋:一十真實的“寧望者”

內容簡介

於芬將舉行讀者見面會於芬將舉行讀者見面會
《真實人生》中記錄的文字與作者本人一樣蘊積著一種博大的情懷,如潺潺細水般澄澈舒緩,她用真摯的情感娓娓道出自己的真實人生。她擁有金牌教練的桂冠,卻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她有更好的出國執教的機會,卻毅然決然地留在祖國默默奉獻。無論順境逆境,她都義無反顧堅守自己的陣地,沒有離開過半步。書中記載了她從做運動員到教練員、從國家跳水隊副總教練到清華跳水隊總教練漫長的心路歷程,還講述了與周繼紅伏明霞郭晶晶勞麗詩周呂鑫何姿王鑫林躍等世界跳水冠軍的相互關係與共同經歷。本書對廣大青少年具有很好的勵志效果,對於讀者了解真實的於芬以及近30年中國跳水事業的發展過程有切實的幫助。

精彩章節

“獎金門”要的是一個公平

2008年初,於芬對外表示:自己應該得到的過百萬獎金,僅僅拿到15萬7千元,其餘均不知去向,就此揭開了“獎金門”的序幕。此事很快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於芬本人也是將矛頭指向了中國跳水的一位“掌門人”。但此事最終給人的感覺還是不了了之。那么,關於“獎金事件”,於芬在書中又是如何陳述的呢?
《真實人生》《真實人生》

關於“獎金門”的緣起,書中的描述則是:“2008年1月,當我被種種壓力逼到了牆角,感覺不能再退讓,也覺得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公眾。”而在“獎金門”引起廣泛關注之後,於芬坦言“很多人來質疑,也有人來安慰,還有一些人是來威脅的。那一段時間,我請了假,待在家裡。”而此前不為人知的是,因為獎金的事情,突然之間有很多電話打給了於芬年過八十的老父親:“打電話的或者匿名,或者是託名國家某個部門”,“他們告訴我的父親說於芬不顧國家利益,不顧大局,在奧運會來臨的時候,還在講自己的私利”。這些電話讓於芬的父親“十分震驚”、“十分生氣”,於是於芬便給父親寫信,“一封一封地寫,細細地和他講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我的心路歷程”。
於芬還透露,在“獎金門”沸沸揚揚的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一個署名“清華老師”的人簡訊。“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當年和我通信的這個‘清華老師’是誰,不知道性別年齡,不知道他或者她到底是不是清華的老師”,但是,於芬直言,正是因為無數個類似“清華老師”的人的支持,給了自己“足夠的溫暖,足夠的光亮”,讓自己堅持到了現在並且準備繼續堅持下去。
有意思的是,在書中涉及“獎金門”的這一章節中,由始至終沒有出現那位“掌門人”的名字。不過,關於“獎金門”,於芬還進行了這樣的表述:“獎金事件的核心是公平的問題,而之所以到無奈之時才說,是本以為一個公開的事情理應得到公正的解決。”透過這段話,我們既可以感覺到於芬的堅持,也同樣可以感覺到她的無奈。

曾是周繼紅的教練

關於於芬與周繼紅的關係,很多人都只知道兩人是湖北老鄉,卻並不知道於芬曾經是周繼紅的教練。書中,於芬便專門寫了這么一節:“學生周繼紅”。於芬透露,1979年,在她擔任湖北跳水隊主教練肖愛山的助手期間,肖愛山讓她在湖北隊內挑選一些小隊員進行培養,她便推薦了周繼紅。書中提到:“當時周繼紅在黃國美的手下,我看到這個隊員入水的感覺不錯,就向肖教練推薦了周繼紅……1980年的冬天,肖教練帶著隊員到國家隊去集訓,他手下的一些小隊員,包括周繼紅、白建平、劉世明等就讓我帶著。這一段經歷大約持續有半年的時間。”
關於周繼紅在訓練中的表現,於芬這樣描述:“周繼紅在訓練中和教練、隊員的配合都不錯,基本動作做得也可以。”不過,於芬也直言自己與周繼紅雖然接觸的時間很早,但是直接的交流並不多:“在湖北隊的這段時間不太長的‘師徒’關係大概是我們最直接、最密切的關係了。”於芬還舉了一個有意思的例子,說明周繼紅“當時並不世故:“當別人問及誰是她的教練時,她會說是於芬。後來別人教她,說你是肖教練的學生,她好像才反應過來,明白其中的事理。”當然。書中於芬也同樣寫道:“或許是接觸時間短,我當時對她的了解不夠;或許是後來的生活經歷對她有所改變。”

真的打過伏明霞一巴掌

於芬出書,當然不可能不說伏明霞。事實上,伏明霞在連續三屆奧運會上的4次奪冠,書寫了世界跳水的一個奇蹟。書中,於芬用了三萬多字的篇幅描述了伏明霞從初入跳水隊到在世界跳水界獨領風騷的故事,描述了二人情同母女的感情。
1990年,於芬有意出國學習。伏明霞知道後,在一天晚上突然推門衝進於芬的房間,劈頭就是一句:“於教練,你要走的話,把我也帶走吧!”說完,眼淚便掛滿了兩頰。於芬寫道:“我心中的防線頓時垮了。”事實上,伏明霞能夠從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開始,連拿三屆奧運會的金牌,與於芬默契的配合可謂功不可沒。
書中,有關於芬曾經當眾打過伏明霞一個耳光的“江湖傳言”,也第一次得到了證實。“1992年以後,我這個‘家長’越來越難當,一個驕傲急躁的少年,即使對道理很清楚,她也和你對著幹……在國家隊的訓練場上,教練員的權威和運動員的服從是‘自然賦予的’,被認定為理所當然的。伏明霞開始挑戰這樣的格局。有一次,她練池邊跳,我給了指令,她就是不聽,並且用了很鋒利的話來頂嘴,態度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傲慢。我確實有點氣急了,伸手就打了她一巴掌。這一下打得很厲害。我很少打罵隊員,這一次出手,而且出手之重把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不過,於芬也表示,伏明霞“功成名就”之後,雖然心態上難免會有些變化,但她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國家隊的宿舍里,隊員們就住在我的隔壁。有一天晚上,很晚了,隔壁伏明霞的屋子裡還是歡聲笑語,打打鬧鬧好像沒有要停的意思。我過去敲門。是伏明霞來開的門。我可能是比較嚴厲,叫她們馬上睡覺。明天早上很早就要出操,這是簡單的道理。她一臉的不高興,等我轉過身,啪的一聲,她把門摔上,樓道被震得嗡嗡響。什麼意思這是?我轉身敲門又進去,一屋子的人都靜悄悄的,伏明霞對我的批評再沒有反應,我再次離去的時候,門終於是被輕輕地掩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於芬一路走來,從國家跳水隊的副總教練到清華跳水隊的總教練,理所當然地被很多人視為“女強人”,但於芬坦言自己不太喜歡“女強人”這個詞,自己究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人,“過日常的生活,需要油鹽醬醋,具有七情六慾,高興的時候會喜笑顏開,傷感的時候會潸然淚下。”

跋:一個真實的“守望者”

姜長河
大衛·塞林格筆下的主人公霍爾頓向妹妹這樣訴說自己的理想:“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之所以一上來就引述這段話,是因為讀完了於芬教授的“往事”,我的眼前倏然浮現出一個跳水池旁的守望者形象。當大有前途的運動員生涯由於傷病戛然而止後,於芬選擇了做一名教練,並且一做就是三十年,《真實人生》是她心歷路程的生動寫照,也是一幅真實的守望者的自畫像。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於芬一直在踐行著自己的理想——當個最好的教練。用霍爾頓的話來說就是“整天就幹這樣的事”,一輩子就做好這樣一件事。喜歡和不喜歡她的人都無不讚嘆與認同她所取得的成就:李青、伏明霞、郭晶晶、勞力詩、王鑫、熊晴清、林躍、周呂鑫、楊禮光、何姿、施廷懋------這個名單還在不斷延續中。
當然,於芬並不是那種簡單意義上的守望者,靜態的看護等待和單純的瞭望期盼都與她無關。她是一個堅守陣地的戰士,一旦知曉了自己的使命就義無反顧、在所不辭、無怨無悔、寧折不彎。在思維方式不同、利益訴求相左、努力目標各異的專屬領域裡,她只想一門心思耕耘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在於芬最艱難的時候,有眾多關愛她的朋友希望她出國執教,也有些人盼望著她越早離開這塊土地越好。雙重註冊的取消,清華隊員的無奈出走,奧運回歸的被拒,獎金門事件的沒有結果等等,隨便其中一項加諸於一個普通人身上都是不可承受的,但是她堅守了下來。
於芬的不簡單還表現在她對於體育運動規律和運作模式的探求,為此她讀完碩士又去讀博士,成為了中國跳水界學歷最高的人。她不但自己始終在學習,她還鼓勵自己的學生以及更多的運動員不要放棄對於知識的追求。於是,她從離開國家跳水隊副總教練的位置並著手組建清華跳水隊那一刻起,就開始了“體教結合”的實踐探索。《真實人生》中“憂心忡忡”和“亡羊補牢”部分可視為這一思想追求的濫觴。應該說她的眼光是非常超前的,我在新近讀到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研究報告》之後發現,她憑著一己之力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了國家體育總體戰略的調整與完善之中。我在想,如果這部2002年即已完成的研究報告早幾年進入到實施層面上來的話,於芬的路一定會走得順暢得多。
跳水是一項美的運動,創造美的人應該是美的,具有美好情懷的人方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字:“襯著水池中藍色的光亮的水,高度不一的跳板在空中突出,就像音符,在這些音符上起跳,在空中展開、鏇轉、翻飛,然後乾淨利落地入水,就是一個優美的鏇律。這些孩子跳出的鏇律還不完美,但是我看到他們每天的進步,就像每天聽到鄰家女孩彈琴,還不流暢自在,但是越來越好。”倘若於芬不從事跳水而是去搞音樂,我相信她照樣會取得驕人的成就,她就是在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時被前來挑選跳水苗子的教練一眼相中的。她的家裡有一架鋼琴,閒暇時彈上一曲,放飛一下心情。她的這一愛好當年也曾影響過伏明霞。藝術感在於芬和她的弟子們的成功中到底起了多大作用,這雖然無法量化,卻也毋庸置疑。在多年的諮詢顧問工作中,我一直在向企業家們傳授藝術化生存的理念,於芬的“案例”進一步深化了我的研究。讀到書中跳水對於大學生美感的培養,並把這種美向社會“遷移”那一段時,我會心地笑了。由衷希望以後能夠看到她的“跳水美學”專著。
兩年前我建議她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敞開心扉,讓大眾看到一個真實的於芬,她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4月的一天,當她把書稿放到我的案頭上時,著實讓我驚嘆不已。因為我知道她每天都是從早到晚“泡”在游泳館裡的,她的社會活動又是如此之多,沒有相當堅持力是成不了書的。這就是於芬,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完做好。
讀罷全書,你會感覺於芬的筆調很溫和,與她實際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大相逕庭,我們看到了一個成熟大度、心胸寬闊的於芬。有媒體為此寫道:“今年是於芬投身跳水事業38周年,也是她組建清華大學跳水隊第12個年頭,作為中國跳水從崛起到輝煌的參與者,她確實有很多話要說。回首往事,於芬一如當年的意氣風發,只是顯得更加從容、睿智與練達,使記者強烈感受到,唯有曾經滄海的人才能如此淡定,如此大氣。”《真實人生》的第二部已經在醞釀中,相信她會寫得更詳實、更深入、更精彩。
最後,我還要再次提及《麥田裡的守望者》 。霍爾頓所敬佩的那位老師曾經告誡他:“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乍看匪夷所思,可仔細想想又確有幾分道理。奮鬥的創新者為了理想有時不得不忍辱負重,在某些人眼裡他們是卑賤的。但是他們沒有世俗的羈絆,他們無所畏懼,他們大踏步地向未來進發。
這正是:於凌波處吐芬芳,綠樹常青,四季飄香! 2010年8月18日寫於垂楊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