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做個看清人情世故的明眼人一、交友有尺度,看人有眼力/3
1.保持距離,親密有度/3
2.不要為友情所累/6
3.識別假仁假義之徒/9
4.遠離小人,但別得罪小人/10
5.學會看清蒙面人的真面目/12
二、認清對自己有用的人/13
1.“貴人”相助,事業易成/13
2.名人是最好的“朋友”/17
3.選名人做搭檔好成功/20
4.尋找穩固的靠山/23
5.重視“小人物”/26
6.烤火莫燒了衣服/28
三、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32
1.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有回報/32
2.不要以為別人真地想幫你/34
3.別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36
4.不是所有的事你都能料到/38
5.容易忘記的多是對自己不利的/39
6.口頭說的與手頭做的/41
7.替別人著想常有意外的收穫/42
8.懂得事理才能從容應對無理要求/43
四、會講技巧才能認清人/45
1.從肢體動作看人性/45
2.聽話要聽“音”/47
第二章 努力做事的人未必能做對事
一、努力不等於埋頭苦幹/53
1.找準方向再去努力/53
2.“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55
3.努力也要講究方法/59
二、努力有時是為了掩飾無能/61
1.認真的人,不一定有能力/61
2.總加班的人得不償失/62
3.聰明人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65
4.學會適當休息/67
三、耕耘是為了收穫/69
1.何必假裝不自私/69
2.不要被人“搶劫”/72
3.新的不見得比舊的好/73
第三章 認清自己走對路
一、保持自己的本色/79
1.不要盲目和別人比/79
2.堅持自己的主見/82
3.做自己該做的事/84
二、秀出你自己/87
1.給自己一個積極的評價/87
2.塑造良好的心態/89
3.張揚自己的個性/92
三、敢於突破常規/94
1.推陳出新才有進步/94
2.敢於嘗試/96
3.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98
四、你為何喜歡替別人“貼標籤”/101
1.摘掉你的“有色眼鏡”/101
2.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103
3.別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104
五、你真的比別人強嗎/106
1.不要指責別人/106
2.遇問題先找自己的不是/108
3.你真的比別人強嗎?/110
4.別把得意掛在嘴上/112
5.知識不等於智慧/114
第四章 老實人要會做老實事
一、做人不要太刻薄/121
1.得理也要讓三分/121
2.把“謠言”當成良言/122
3.“嘴茬子”不要太厲害/123
4.不滿不必形於言辭/126
二、推功攬過又何妨/128
1.替你的上司背黑鍋/128
2.誰沒有“棄車保帥”過/131
3.把功勞讓給上司/132
4.忍得才能負重/136
三、將機巧藏在笨拙裡面/138
1.最笨的做法通常最有效/138
2.聰明反被聰明誤/138
3.不要與人共富貴/143
第五章 做對事先得說對話
一、把握說話的分寸/149
1.該問的與不該問的/149
2.防止禍從口出/150
3.不同說法會有不同結果/152
4.顧及別人的面子/153
二、冷靜面對別人的問題和請求/157
1.面對難題巧應變/157
2.巧妙迴避不宜直言的問題/159
3.不要輕易承諾/162
4.拒絕也要講究技巧/166
三、有效反駁別人不適當的言行/168
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168
2.正話反說委婉點撥/171
3.運用幽默的力量/173
4.“場面話”不可信/174
第六章 想得好更要做得好
一、把“白日夢”做美/179
1.夢想是前進的動力/179
2.夢想和現實的距離/181
3.把夢想付諸行動/182
4.夢想永遠為時不晚/186
二、抓住機遇,成就夢想/187
1.抓住眼前的機遇/187
2.機會要靠自己創造/189
3.危機也是轉機/190
三、直面生活的得與失/193
1.做好“夢醒”的準備/193
2.為自己鼓掌/195
3.做生活的攀登者/196
4.別讓“成功”擋住你的去路/198
5.適應勝於盲目積極/200
第七章 理性地看待和營求愛情
一、當愛情遇到麵包/205
1.從浪漫走向現實/205
2.讓生活多一點色彩/207
3.中庸製造和諧/209
4.別把愛情想像得太完美/211
二、愛情只是各取所需的產物/214
1.個性不合才是互補/214
2.以心換心,才能贏得信任/215
前言
一個人的生存層次,取決於你與什麼樣的人交往,以什麼樣的方式做事。只有看清人才能交對人,只有做對事才能幹成事。《看清人做對事》將告訴你怎樣看清人做對事
精彩書摘
一 交友有尺度,看人有眼力真正的朋友是促使你上進的人,是為你帶來幸福快樂和成功的人,而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朋友圈裡,有的“朋友”卻是一劑瀉藥,他們不僅不能為你的成功提供幫助,反而會讓你苦惱,甚至會落井下石,所以,交友應該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別給自己留下後悔的機會。
1.保持距離,親密有度
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終還是散了,有的緣盡情了,有的則不歡而散。
雖然朋友失去了還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種損失。為了避免失去朋友,使多年的友情隨風而散,有一個交友的原則值得考慮——好朋友也要保持距離!
這話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那為何還要保持距離?這樣不就彼此疏遠、缺乏誠意嗎?而現實中很多人友情疏散,問題就恰恰出在這種形影不離之中。
人為什麼會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就是因為被彼此的氣質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過鴻溝而成為好朋友,這個現象無論是在同性還是異性之間都一樣。但兩個人不管相互之間的吸引力有多大,他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彼此所處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觀、價值觀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沒有差異那就是兩個同一體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間的吸引力了。正如一對處於“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樣,當兩人的蜜月期一過,便不可避免地觸碰彼此的差異和缺點,並且這種差異表現得越來越多,結婚之前,他們一直在求同,眼裡閃爍的總是對方的優點,而經過一個階段後,求同的動力變小,差異就顯露出來。於是從尊重對方開始變成容忍對方,直至最後要求對方!當要求不能如願,便開始背後挑剔、批評,然後人離情散。
密友之間交往的藝術與夫妻之間相處的藝術有些共同之處,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是夫妻相處的藝術之一。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與其因為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適度保持距離,以免碰撞,而且還能增進對方的感情。
所謂“保持距離”,簡單地說,就是不要過於親密,一天到晚形影不離。也就是說,心靈應貼近,但形體應該保持距離。
“保持距離”能使雙方產生一種“禮”,有了這種“禮”,就會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產生矛盾。但運用這一技巧時,一定要注意一個“度”,如果距離過大,就會使雙方疏遠,尤其是現代商業社會,大家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奔波,實在擠不出時間,這樣很容易忘了對方,因此一對好朋友也要經常打個電話,了解對方的近況,偶爾碰面吃吃飯,聊一聊,否則就會從好朋友變成一般的朋友,最後變成只是熟人罷了,兩人的友情等級會逐漸遞減!
與同事相處也是如此,太遠了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讓別人說閒話,’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誤解,認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說,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同事關係,才是最難得的和最理想的。
有人說“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有一定道理。
一天,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將會成為你的拍檔。上司將他交託與你,你首要做的是向他介紹公司的分工和其他制度。這時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來閒言閒語。
私底下,你倆十分了解對方,也很關心對方,但這些表現最好在下班後再表達吧,跟往常一樣,你倆可以聯袂去逛街、閒談、買東西、打球,完全沒有分別,只是,奉勸你一句,閒暇時,以少提公事為妙。
只有和同事們保持合適距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受歡迎的人。不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範圍和責任,所以在權力上,切莫喧賓奪主。不過,記著永不說“這不是我分內事”這類的話,過於涇渭分明,只會搞壞同事問的關係。
和上司搞好關係是必要的,但也要掌握“度”,不可以太親密。上下級之間確有可能很快建立起友誼,並且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問題是這種密切的關係也會帶來嚴重的危險。
因為親密的關係有可能扭曲或干擾上下級之間正常的工作聯繫。構想一下,上級告訴你一個秘密,如果被泄露出去,他將受到很大的傷害。上級遲早會後悔把秘密泄露給你,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他這樣做是貶低他自己。
即使上級對你吐露的秘密僅僅是局限於公司內部的事情,但它們也仍然會給你帶來麻煩。因為你對他所關心的事情介入越深,你就越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跟著為之操心。
你越是親近上級,他就越會對你提出更多的要求,這會導致你的失信,而他因此會對你感到失望。試想,如果兩個人長時間地呆在一起的話,那么,彼此最終不可避免地會了解雙方的怪癖和毛病。倒不是因為你在他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缺點,而是因為他的缺點暴露在你面前了,這就可能危及到你的職位。
避免與領導太親密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保持工作上、信息上的,以及一定感情上的溝通。但要注意千萬不要窺視領導的家庭秘密、個人隱私。你可去了解上級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風和習慣,但對他個人生活中的某些習慣和特色則不必過多了解。
其次,了解領導的主要意圖和主張,但不要事無巨細。了解他每一個行動步驟和方法措施的意圖是什麼。這樣做會使他感到什麼事都瞞不了你。這樣,他工作起來就會覺得很不方便。他是上級,你是下級,他當然有許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你只應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千萬不要成為你的領導的“顯微鏡”和“跟屁蟲”。
其三,要注意時間、場合、地點。有時在私下可談得多一些,但在公開場合、在工作關係中,就應有所避諱,有所收斂。
其四,要注意與領導者的接觸頻率,尤其是正副職領導超過兩位的情況下,注意不要與某一位領導接觸過頻的問題。尤其“八小時以外”與領導者的接觸最為敏感,必須謹慎處之。如果工作之餘經常與某一領導接觸,則容易引起種種不必要的猜測。因此,你應當注意尋找與接觸較少的領導打交道的機會,這種感情上的“平衡”還是很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