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省委書記》作者:陸天明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版次:2002年5月第1版
頁數/字數:510/450千字
內容簡介
《省委書記》是著名作陸天明繼《蒼天在上》、《大雪無痕》後又一部史詩般的現實主義巨著。本書是第一部全面表現我國當代高層政治生活和高層政治人物的長篇小說。作家以史家的氣魄、恢宏的氣勢、懸念迭出的筆法,在雄渾厚重的底色上,大膽地進入“省委書記”這一鮮為知的領域,成功地塑造了以省委書記貢開宸為代表的三代省委書記形象,生動細膩地描繪了他們面對信念、事業、良心、家庭、情感、挫折和失誤所表現出的激情和英雄主義悲壯。並向人們深刻昭示,在這個特定的時代,又怎樣產生了那種為謀一己私利、不惜出賣手中權力和自身人格、良心的腐敗分子。作品迴腸盪氣,曲折動人,保持了作家一貫的“勇為天下先”、“敢為人民言”的氣度和“情節驚心動魄”、“人物入木三分”、“懸疑波瀾重疊”、“意境迴環深遠”的創作風格,又一次實踐了他向來抱定的“寫作就是要讓中國老百姓認可、喜歡,就是要參與當下時代變遷”的信念。
作者自述
陸天明說:“這本書是表現中國的政治家是怎樣為中國的今天和明天而活的。”陸天明一反從前書中的高級幹部常以反面形象出現的模式,在《省委書記》中細膩地刻畫了在職的、即將離任的和作為後備人選的三位省委書記的形象,既寫他們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又寫他們所遇到的挫折和所犯的錯誤。陸天明介紹說,在此之前他做了長時間的準備工作,與一些在職的和已經離任的省委書記做了徹夜長談。他說:“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文學作品應該關注他們。”
作者簡介
陸天明,國家一級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1943年生於昆明,長於上海。十二歲第一次發表作品。十四歲去安徽當“祖國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後因病返滬,病癒後又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0年代初,創作了第一個大型作品:話劇《揚帆萬里》。1975年年底奉調進京,就職於中央廣播文工團電視劇團編導組。80年代初至今任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專職編劇。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集《啊,野麻花》;長篇小說《桑那高地的太陽》、《泥日》、《蒼天在上》、《木凸》、《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電影《走出地平線》;電視劇《華羅庚》(六集)、《凍土帶》(三集)、《蒼天在上》(十七集)、《大雪無痕》(二十集)、《省委書記》(二十集)等多部。1999年,創作多幕話劇《第十七棵黑楊》。
作品曾多次獲國家各種獎項。作為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相關評論
無論怎樣說,《省委書記》之所以“好看耐讀”,在很大程度上確是因了人物個性刻畫不迴避現實矛盾或人物命運走向很能牽動人心的緣故,尤其是馬揚、貢開宸們所經受的風風雨雨及沉重壓力,很實在地能讓人感覺到改革征程的泥濘與風險,以及那種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戰———這裡所說的挑戰,當然不止於單純的產業結構或管理體制的重新設定,說到底還是來自人本身,譬如製造大山子“黑洞”的那些人,其中也包括共產黨內部的諸如K省省委副書記宋海峰之類的那些人,而這部小說值得舉薦的長處,也正是在於作者把改革中的衝突、艱險、憂患,乃至嚴酷的境遇擺到了讀者的面前。小說所顯示的膽識,應該說是很值得稱道的。而且,所謂大山子作為中國工業的“長子”,其改革仍屬於那種正在發生中的“現實”,這就更添增了《省委書記》的創作難度。
電影VS電視劇
同小說相比,電視劇少了些回味和“空白”,多了些“蛇足”與疏漏。以省委書記作為主人公的文藝作品,要做到“全方位地表現他們的信念、事業、家庭、精神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當然很難。既不容易收集創作素材,又不可能隨便發揮。同時必然會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領域,對一些巨觀的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作家和編劇很難把握。面對這個問題,小說作者就顯得非常聰明。在儘可能地貼近真實生活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結構,巧妙的剪裁和迂迴,有詳有略,虛實相間,既保障了小說整體的磅礴氣勢,又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和回味的餘地。相形之下,電視劇的有些地方就顯得太作實,太生硬,免不了還有些圖解政策的做法。比如馬揚在片中針對國企改革的幾次慷慨激昂的演講,就頗有些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吃力而不討好。勞模趙長林關於“破船論”的激情戲更是脫離生活、破綻百出,應該說這個人物整體的塑造就是很失敗的。《省委書記》電視劇似乎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劇中角色的職務越高反而塑造得越生動出色。杜雨露扮演的省委書記貢開宸是最精彩的,說他一個人挑起了半出戲也毫不誇張。省委副書記宋海峰表演也很準確到位,巫剛飾演的準省委書記馬揚就有些失之油滑;吳冕飾演的修小眉顯得尖刻和任性,缺乏小說中那種高雅和大嫂的修養氣度,與後來發現她與張大康的秘密失去了反差;小說中貢志和等一班兒女對貢開宸是十分敬畏的,電視劇里顯得太隨便,與前後情節不符同時不能體現出這個家庭的特殊性……然而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就是電視劇中對勞模趙長林的刻畫。小說中這個人物憨厚內向,不喜歡出頭露面但榮譽感特彆強,一開始他看問題非常單純,也有著自己的私心雜念,隨著事態的發展認識才一步步得到提高。這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在電視劇里完全被臉譜化了,一出場就滿嘴官腔,無論對誰都是一幅永遠正確的態度,經常發表一些高屋建瓴的演講,用貌似樸實的話語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癥結,他的覺悟已經高到了偉大的程度,但有時候卻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不能容納杜光華收購“永在崗”服務部。不客氣地說,電視劇如此刻畫這個人物其實是醜化這個勞模形象。至於貢志英還有女記者文樂和她的同事們,本來就很多餘,乾脆從劇中刪掉只能更有利於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提高。
應該說《省委書記》電視劇的創作人員是傾注了很大心血的,在藝術上也有著自己的追求。有些細節的處理很見功力,比如導演讓劇中貢志和的戲全部採用扛機拍攝,是拍新聞片的方式,這是根據貢志和記者的特點設計的,特別出效果。而省委副書記宋海峰被“雙規”的一場戲,他們用了連續的大特寫鏡頭:敲門、宋穿鞋拿衣服、開門、宋的臉、門開後貢開宸的臉,大特寫連大特寫,造成了很大的視覺衝擊力,增加了畫面的魅力。對《省委書記》這部電視劇應該拍成什麼樣子,無論在藝術上和技術上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理解。但我確實認為,電視劇把《省委書記》拍“軟”了,拍“輕”了,拍“散”了,讓人打心眼兒里感到遺憾。小說與電視劇畢竟是不同的兩種藝術形式,因為體裁、容量等的種種差異,一部好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往往不盡人意,前一段時間央視重拍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恰好就是個現成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