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歷程
中國和印度兩國郵政部門於今日聯合發行《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一套2枚。第1圖為洛陽白馬寺山門,由中國郵票設計家殷會利設計;第2圖為印度的佛教聖地大菩提寺寶塔,由印度畫家巴迪·米爾暢達尼設計。兩枚郵票的全張票版式上下各8枚郵票,中間設計了一個較寬的“過橋”,“大菩提寺”全張票的“過橋”圖案是祥雲繚繞的寺院,與郵票主圖“寶塔”相映融合;“白馬寺”全張票的“過橋”圖案是祥雲蒼松下的寺院層層殿閣,與郵票“山門”遞進輝映。郵票的發行是中印兩國政府高層互訪結出的碩果,表現了中印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古剎,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作為我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素有中國“釋源”和“祖庭”之稱。佛教傳人中國,一般認為在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說起來,白馬寺一開始就是為印度高僧修建的。據史籍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12人前往天竺國(今印度)訪求佛法。行至大月支國(今阿富汗一帶)遇到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得到佛祖釋迦牟尼像和佛教典籍《四十二章經》,一起用自馬馱著經像,回到洛陽。明帝見了非常高興,命令興建了第一所佛教寺院,取名“白馬寺”,讓兩位高僧在此翻譯佛經,傳播佛學文化。從此,佛教的種子落入了中華沃土,許多名僧犬師薈萃這裡,佛學開始在中國大規模傳播,形成了具有傳統漢文化特點的中國漢地佛教,“釋源”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產物。一些遊人誤把白馬寺的“白馬”當作是唐僧西天取經的“白馬”。其實《西遊記》的白馬馱經比起白馬寺的白馬馱經已晚了500多年了。“自馬寺”郵票畫面近處為白馬、中景為寺院山門,簡潔地點名了“白馬寺”的來歷和神話般的歷史傳說。
白馬寺“清涼台”里的“毗盧閣”,相傳印度的兩位高僧就是在這裡翻譯經書流傳下來的。後人在清涼台東西側為他們塑像造屋,以紀念他們的功績。
“白馬寺”郵票的發行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早在1988年,洛陽郵政就提出申報白馬寺的郵票選題。4年後,國家擬定的“中國七大古都”郵票選題中就有古都洛陽,而作為洛陽的標誌,畫面上出現的是白馬寺。1992年元月4日,天空大雪紛飛,我國著名畫家周令釗來到白馬寺。他踏雪觀看,拍照、寫生,三易畫稿。洛陽市委宣傳部組織了討論,圖稿最終擱置起來的原因是在圖稿評審中,一些專家學者對“古都”的認定及文物的年代等學術問題出現了不同的認識。2000年,河南郵政組織文物、歷史、人文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全省擬上郵票的選題資源進行了一次全面研討、論證,不但有文字資料,還有圖片資料,其中,“白馬寺”的選題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肯定與推薦。從1988年到現在,經歷了整整20年的申報歷程。河南省及洛陽市領導和郵政部門多次就白馬寺選題申報發行郵票,從來就沒有中止過努力,真是好事多磨。“白馬寺”郵票的發行是白馬寺古剎的幸事、洛陽乃至河南的幸事,也是中國佛教界值得慶賀的—件幸事,對宣傳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河南洛陽旅遊事業的發展,推動中印兩國人民友誼注入了新的活力。
郵票上的印度大菩提寺,原建於公元前三世紀,2002年修復,成為印度的佛教聖地。
中國漢地佛教“釋源”在白馬寺,而“佛源”在天竺(今印度),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4月8日,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是印度半島北部的一個小國國王的兒子。他放棄了繼承王位,苦苦修行,希圖找到解決人間疾苦的辦法。最後伴隨他的人都離他而去?他一個人走到迦耶域外一顆畢波歲材下,鋪上吉祥旱,向東盤腿而坐,終於在一個夜裡,大徹大悟,創建了佛教。後人將成佛處稱為菩提場,將明白做人的道理稱為“菩提”,而那棵樹稱為“菩提聖樹”。
釋迦牟尼圓寂時已有80多歲,遺體被火化後,骨灰結成若干顆粒,佛教叫做“舍利子”,後來八個國王分別把它珍藏在天地建造起來的寶塔中供奉,以表示對釋迦牟尼的景仰,這種塔用金、銀、瑪瑙、珍珠等7種寶物裝飾,人稱“寶塔”。郵票上印度“大菩提寺”高聳的、金光燦燦的寶塔,是寺院的精華和象徵。中印兩枚郵票背景處若隱若現的菩提樹枝葉搖曳婆娑,寶塔、寺院在其掩映下,憑添了幾分佛祖神韻,兩枚郵票,使兩座相距萬里的佛寺相連,是“佛租”向“釋源”的傳承布道,體現了中印兩國的友誼,在中印佛教文化、集郵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新的佳話。
詳細數據
2008年6月6日發行《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1套2枚(與印度聯合發行)。詳情如下:
志號:2008-7
圖序圖名面值
(2-1)T白馬寺 1.20元
(2-2)T大菩提寺 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13度
整張枚數:16枚
整張規格:150×240毫米
版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設計者:殷會利、巴迪•米爾暢達尼(印度)
責任編輯:佟立英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