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

《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

《白馬寺與大菩提寺》郵票的發行是以中印兩國政府共同興建的洛陽白馬寺西側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為紐帶的。2003年6月,印度總理訪問洛陽,提出共同建設印度風格佛殿的構想,2005年4月我國總理訪問印度,正式簽署了兩國政府在洛陽白馬寺興建具有印度建築風格佛殿的協定,並將其作為2006年中印友好年的一項重要的活動,推動中印兩國的文化。

誕生歷程

《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

中國和印度兩國郵政部門於今日聯合發行《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一套2枚。第1圖為洛陽白馬寺山門,由中國郵票設計家殷會利設計;第2圖為印度的佛教聖地大菩提寺寶塔,由印度畫家巴迪·米爾暢達尼設計。兩枚郵票的全張票版式上下各8枚郵票,中間設計了一個較寬的“過橋”,“大菩提寺”全張票的“過橋”圖案是祥雲繚繞的寺院,與郵票主圖“寶塔”相映融合;“白馬寺”全張票的“過橋”圖案是祥雲蒼松下的寺院層層殿閣,與郵票“山門”遞進輝映。郵票的發行是中印兩國政府高層互訪結出的碩果,表現了中印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古剎,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作為我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素有中國“釋源”和“祖庭”之稱。佛教傳人中國,一般認為在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說起來,白馬寺一開始就是為印度高僧修建的。據史籍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12人前往天竺國(今印度)訪求佛法。行至大月支國(今阿富汗一帶)遇到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得到佛祖釋迦牟尼像和佛教典籍《四十二章經》,一起用自馬馱著經像,回到洛陽。明帝見了非常高興,命令興建了第一所佛教寺院,取名“白馬寺”,讓兩位高僧在此翻譯佛經,傳播佛學文化。從此,佛教的種子落入了中華沃土,許多名僧犬師薈萃這裡,佛學開始在中國大規模傳播,形成了具有傳統漢文化特點的中國漢地佛教,“釋源”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產物。一些遊人誤把白馬寺的“白馬”當作是唐僧西天取經的“白馬”。其實《西遊記》的白馬馱經比起白馬寺的白馬馱經已晚了500多年了。“自馬寺”郵票畫面近處為白馬、中景為寺院山門,簡潔地點名了“白馬寺”的來歷和神話般的歷史傳說。

白馬寺“清涼台”里的“毗盧閣”,相傳印度的兩位高僧就是在這裡翻譯經書流傳下來的。後人在清涼台東西側為他們塑像造屋,以紀念他們的功績。

《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

“白馬寺”郵票的發行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早在1988年,洛陽郵政就提出申報白馬寺的郵票選題。4年後,國家擬定的“中國七大古都”郵票選題中就有古都洛陽,而作為洛陽的標誌,畫面上出現的是白馬寺。1992年元月4日,天空大雪紛飛,我國著名畫家周令釗來到白馬寺。他踏雪觀看,拍照、寫生,三易畫稿。洛陽市委宣傳部組織了討論,圖稿最終擱置起來的原因是在圖稿評審中,一些專家學者對“古都”的認定及文物的年代等學術問題出現了不同的認識。2000年,河南郵政組織文物、歷史、人文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全省擬上郵票的選題資源進行了一次全面研討、論證,不但有文字資料,還有圖片資料,其中,“白馬寺”的選題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肯定與推薦。從1988年到現在,經歷了整整20年的申報歷程。河南省及洛陽市領導和郵政部門多次就白馬寺選題申報發行郵票,從來就沒有中止過努力,真是好事多磨。“白馬寺”郵票的發行是白馬寺古剎的幸事、洛陽乃至河南的幸事,也是中國佛教界值得慶賀的—件幸事,對宣傳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河南洛陽旅遊事業的發展,推動中印兩國人民友誼注入了新的活力。
郵票上的印度大菩提寺,原建於公元前三世紀,2002年修復,成為印度的佛教聖地。
中國漢地佛教“釋源”在白馬寺,而“佛源”在天竺(今印度),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4月8日,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是印度半島北部的一個小國國王的兒子。他放棄了繼承王位,苦苦修行,希圖找到解決人間疾苦的辦法。最後伴隨他的人都離他而去?他一個人走到迦耶域外一顆畢波歲材下,鋪上吉祥旱,向東盤腿而坐,終於在一個夜裡,大徹大悟,創建了佛教。後人將成佛處稱為菩提場,將明白做人的道理稱為“菩提”,而那棵樹稱為“菩提聖樹”。
釋迦牟尼圓寂時已有80多歲,遺體被火化後,骨灰結成若干顆粒,佛教叫做“舍利子”,後來八個國王分別把它珍藏在天地建造起來的寶塔中供奉,以表示對釋迦牟尼的景仰,這種塔用金、銀、瑪瑙、珍珠等7種寶物裝飾,人稱“寶塔”。郵票上印度“大菩提寺”高聳的、金光燦燦的寶塔,是寺院的精華和象徵。中印兩枚郵票背景處若隱若現的菩提樹枝葉搖曳婆娑,寶塔、寺院在其掩映下,憑添了幾分佛祖神韻,兩枚郵票,使兩座相距萬里的佛寺相連,是“佛租”向“釋源”的傳承布道,體現了中印兩國的友誼,在中印佛教文化、集郵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新的佳話。

詳細數據

2008年6月6日發行《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1套2枚(與印度聯合發行)。詳情如下:
志號:2008-7
圖序圖名面值
(2-1)T白馬寺 1.20元
(2-2)T大菩提寺 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13度
整張枚數:16枚
整張規格:150×240毫米
版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設計者:殷會利巴迪•米爾暢達尼(印度)
責任編輯:佟立英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