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集校注

內容提要
其特點有二:
1.全
(1)本書為白居易全部存世詩歌的校注本,收入《白氏文集》中的全部詩歌作品及集外佚詩。
(2)本書以影宋紹興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為底本,以敦煌本、殘宋本、馬元調本、曾大有本等國內近二十種珍、善本及日本金澤文庫本、東大寺本、真福寺本、伏見天皇臨摹本等十六種珍稀刻、寫本參校,同時對照以《才調集》 、《文苑英華》等相關總集,
2.新
(1)本書校、注參考了前此國內已出的所有具代表性的校、注本,同時還參考了日本國截止2003年以前的所有具代表性的相關研究成果,其中許多為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
(2)本書匯聚了校注者本人十餘年關於白居易及其詩文的研究成果,不少內容屬新發現,在國內外研究中居領先地位,對研讀、理解白詩及相關文學、語言學現象均極有幫助。
作者簡介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 《長恨歌》 、《琵琶行》、
白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
謝思煒,1954年生,北京人。1996年獲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唐宋各體文學和古典文獻學研究。

本書前言
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
本書目錄
前言
凡例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一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四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五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六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七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八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九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一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二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三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四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五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六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七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八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十九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一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二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三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四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五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六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七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八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九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一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三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四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五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六
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三十七
白居易詩集校注外集卷上
白居易詩集校注外集卷中
白居易詩集校注外集卷下
白居易年譜簡編
引用書目
後記
篇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