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瘞鶴銘》冊(宋拓本)

《瘞鶴銘》冊(宋拓本)

正文

南北朝梁國摩崖刻石《瘞鶴銘》的宋拓本。剪條裝,共15頁,每頁 2字,縱24.5厘米,橫14.6厘米。書法厚重高古,用筆奇峭飛逸,雖稱楷書,略帶隸書和行書意趣,字裡行間顯露出六朝時期的風韻,為隋唐以來楷書的風範。歷代文人書法家評價甚高,對後世書壇有較大影響。
此銘早拓本流傳極少,此冊紙墨醇古,字無剜剔,神完氣足,宛如真跡,“未逐吾翔”的“逐吾” 2字左只稍損,“翔”字左“羊”部右點尚見;“胎禽浮”的“浮”字左下點尚存,實為現存最舊拓本。此拓本有潘寧題簽,潘寧、王文治、費兆錕、鐵保等跋,並有南宋“游似”、清“崇恩私印”、“石賓”等藏印23方。張彥生《善本碑帖錄》著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瘞鶴銘》冊(宋拓本)《瘞鶴銘》冊(宋拓本)
原刻在江蘇鎮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宋時被雷擊,崩落長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陳鵬年募工,移置山上,後砌在定慧寺壁,今殘石尚存,陳列在寶墨軒碑廊。為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無刻石年月。前人對其時代和作者辨說紛紜。宋蘇舜欽認為是王羲之書,也有人說是唐人顧況書,還有人認為是王瓚書,宋金石學家黃伯思考為梁陶弘景書。陶弘景 (452~536) 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又曰華陽隱居,晚號華陽真逸,又曰華陽真人,秣陵(今南京)人。齊永明間辭仕,隱句曲山。其書勁利,骨體遒媚。明都穆《金薤琳琅》,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等多從黃伯思說。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