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理學學習指南》共分12個章節,主要對生理學的相關知識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細胞的基本功能、生命活動的調控、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調節、消化和吸收、感覺器官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生理學學習指南》](/img/e/c5e/nBnauM3XxAzMxQTNwUzM0AjMyMTM3IDO1gzMxADMwAzMxAzL1M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第三節 人體內環境與穩態
第四節 人體功能活動的調節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膜對物質的轉運功能
第二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第三節 肌細胞收縮功能
第三章 血液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血漿
第三節 血細胞
第四節 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第五節 血量、血型與輸血原則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控
精彩書摘
3.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1)紅細胞生成的部位:成年人的骨髓是紅細胞生成的唯一部位。當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放射線、某些藥物等理化因素抑制時,不僅紅細胞及其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而且白細胞及血小板也明顯減少,臨床稱之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2)紅細胞生成的原料:蛋白質和鐵(Fe2+)是血紅蛋白的基本組成部分,因而是重要的造血原料。鐵攝人不足或吸收利用障礙等均會導致機體內缺鐵,從而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引起臨床上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低色素小細胞型貧血)。
(3)必要的紅細胞成熟因子:在紅細胞的發育過程中,維生素B12和葉酸是DNA合成所不可缺少的輔酶。一旦缺乏,核酸特別是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減少,紅細胞的成熟和分裂增殖發生障礙,很多紅細胞只能發育到幼紅細胞階段,因而血流中紅細胞數量大大減少,紅細胞體積大於正常,這種貧血稱為巨幼紅細胞型貧血(大細胞型貧血)。維生素B12必須與胃腺壁細胞分泌的一種“內因子”(一種糖蛋白)結合,才能在迴腸被吸收。故各種原因造成的“內因子”缺乏,也會引起大細胞型貧血。
(4)紅細胞生成的調節:紅細胞的生成主要受促紅細胞生成素和雄激素調節。
(5)紅細胞的破壞:衰老的紅細胞脆性增加,變形能力減退,在血流湍急處因機械撞擊而破裂;在通過微小孔隙時,可塑性差的紅細胞在脾、肝等處被巨噬細胞所吞噬。脾功能亢進,可使紅細胞破壞增加,引起脾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