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熱烈歡迎娃娃們重新回到中國來!全球熱賣數千萬冊!漫畫大師季諾經典的代表作!三毛最愛的漫畫書!
小S*吳佩慈*吳若權*張曼娟*蔡永康連袂推薦!
全書共十冊。每冊的封面都是從該冊故事中精選了兩個表情生動的娃娃,他們的模樣精靈古怪,相映成趣,往往又組成了一個新的故事。最有趣的是馬諾林怒斥蘇珊娜的畫面,為一貫受蘇珊娜欺負的馬諾林揚眉吐氣!套裝的盒子也不甘寂寞,分別把七個孩子藏了起來。吉也在哪裡?吉也的冬粉一定要用心找找了。盒子的封底是娃娃們的彩色全家福,作為整套書完美的結尾。
最後,用娃娃全家福中說的話作為結尾吧——別猶豫了,快點帶我們回家吧!
別看瑪法達歲數不大、個頭不高,她可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女孩了。瑪法達以自己的率真、坦蕩讓人矚目。除了她,還有其他六個小娃娃,一起構成了他們豐富多彩的小世界。他們之間的故事簡單又複雜,有趣又耐人尋味,讓人在閱讀漫畫的捧腹大笑中和現實不期而遇。
作者簡介
季諾(QUINO),原名華金•薩爾瓦多•拉瓦多(JoaquínSalvadorLavado),1932年7月17日生於阿根廷門多薩省。3歲時,季諾的繪畫天分被作為畫家的叔叔發現,從而鼓勵季諾走上了繪畫的道路。22歲時,季諾開始正式發表繪畫作品,不過最初的作品僅僅是廣告宣傳畫,隨後才被人發掘簽約為漫畫作家。上世紀60年代,季諾逐漸嶄露頭角,他的作品不斷地被報紙雜誌選用,最終為他造就了世界性的影響。季諾的作品主題多變,飲食、文化、藝術、專制、現代化、人類的不安全感是他作品中常常出現的一些內容。這些反思性很強的作品時而讓你會心一笑,時而讓你覺得心中泛起一絲苦澀。
毫無疑問,季諾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作品是《瑪法達》——這個有著成年人思考的小姑娘最早出現於某些報刊的漫畫連載,隨後其影響迅速波及世界,在義大利、西班牙、墨西哥、法國、希臘、荷蘭、巴西、瑞典、丹麥、中國、挪威、芬蘭、韓國、日本、德國等十多個國家與讀者見面。在古巴,胡安•帕德隆還製作了瑪法達的系列影片。
季諾獲得的主要榮譽包括:1978年獲得波爾迪蓋拉國際幽默沙龍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1982年獲得蒙特婁國際幽默沙龍的年度卡通漫畫家稱號;1988年獲得阿根廷康奈克斯視覺藝術及漫畫大獎;同年,第三屆國際幽默沙龍授予《瑪法達》“馬克斯與莫里茨”獎。1998年,季諾獲得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頒布的“藝術大師”稱號。同年,聖約之子會為了表彰季諾在推廣和捍衛人權方面的貢獻授予他“榮譽成就獎”。2001年,他獲得了克維多漫畫獎,這是一個全拉美以及西班牙範圍內的漫畫獎,評選嚴格,季諾是史上第二位獲獎者。季諾還曾被門多薩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和瓜亞基爾市分別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阿爾卡拉•德•艾納雷斯大學曾授予他“幽默藝術榮譽大師”的稱號。而阿根廷人民更是特意將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一座廣場命名為“瑪法達廣場”。
媒體評論
再來一盤冰鎮奶嘴吧
風箏藍
為什麼會愛上瑪法達?——有時候會這樣問自己。
遇到瑪法達是1992年。藍色的封面,大大厚書,譯林版的《季諾漫畫全集》。現在回頭看,那時無論印刷還是版式水準都低,而且,其實裡面瑪法達部分的圖不知為什麼,都是亂排的,根本沒有按照原版的順序。所以裡面的人物、背景都是邊看邊推理搞明白的,不過無妨閱讀中的哈哈大笑。從那時起,愛上了瑪法達,纏綿不絕的愛。
戀愛後,帶著他一起看。本來古板的他,也喜歡上瑪法達了,並且喜歡上了漫畫。
再後來,工作了,買到作家出版社的那一版。裡面的有些話不懂,卻還是當作寶貝似的收藏。也是後來從網路上知道,作家出版社是直接引進的台灣的繁體版,而那個版本出版時被當時台灣當局的出版審查搞得有點面目移位。就是說,雖然沒有面目全非,但也刪改替換了很多句子。所以會改得有些話不懂。唉,可憐的娃娃們啊。
從92年到今天,15年過去了。斗轉星移,我也從不諳世事的少女變為人妻人母。快到了陪著自己的娃娃看瑪法達了。瑪法達說的話、裡面的情節也早已爛熟於心,拿起來還是一樣能笑出聲來。還是喜歡看。
為什麼?
本心貼近。昨天看笑話,說動物園裡大猩猩館邊遊人最多,是因為人在那裡有歸屬感。我想,我喜歡娃娃們,也是這種“歸屬感”吧。毋論瑪法達,就是被指為俗氣不堪的蘇珊娜和愛財如命的馬諾林,其實都是一樣的率真,不遮掩。可謂敢愛敢恨。絕不像現在的成年人,愛恨目標不明確,或著說根本沒有。沒有愛恨的人生,多么的虛無飄渺,沒有光彩。就算不管世界大事,自己的人生小事也是目標啊。馬諾林能在賺錢中體會幸福,也比有些人賺著錢都不知道快樂是什麼的人強啊。瑪法達和她的朋友們,每一個娃娃都有這樣的赤子之心。
想想也覺得可悲。當年季諾要諷刺的是馬諾林和蘇珊娜的世俗,可是,如今,我們連他倆這種赤裸裸的、死心塌地的世俗都要羨慕了。
這個恐怕也是愛上娃娃們的第二個原因。能夠撥開雲霧,看到生活。不緊張,不忙碌。吃餅乾吃糖塊,看藍天,期待度假,下下棋。每一件小事都是生活,娃娃們都在認真地過。感受其中的快樂和悲傷。小小的希望,小小的幸福,裝在小小的心裡。小小的心安然在小小的身體裡,小小的身體生活在小小的家中。而家,在小小的街區。瑪法達羨慕爸爸小時候,沒有核子彈。而我羨慕他們,那時的世界還不是平的。所以,思考至慢的馬諾林才能有機會和大家下棋。瑪法達也才能拉著“官僚主義”這隻烏龜出來遛彎兒。
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輕鬆。瑪法達照著鞋加胡蘿蔔的“模特”給菲利普畫像。菲利普受了米蓋的影響噁心“雞的屍體”——到現在,我有時也惡作劇說“紅燒雞的屍體”。蘇珊娜做夢送子鳥送來了酷似馬諾林的孩子。那個光著身子的小馬諾林的眼神好無辜啊。米蓋說大海是湯,游泳的人是麵條。自由呢,這個小小的個性分子,最經典的是和菲利普說兩個人成年累月地啃同一條牛。
還有第四點嗎?一時想不起來了。反正就是喜歡瑪法達,榮登為我的床頭入廁必讀書。喜歡推薦給朋友們看,並且暗自以此為試金石。不喜歡瑪法達的,看了瑪法達不笑的,甚至於看不懂的,都統統否定。瑪法達成了“照妖鏡”。
對了,剛才忘記說吉也了——那再來一盤冰鎮奶嘴吧!
娃娃迷們奔走相告:瑪法達又來了
(作者:夕涼如水)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過《瑪法達》並狂熱喜歡的,一種是還沒有看過的。
知道《瑪法達》有了新版直譯足本,娃娃迷們大喜過望。聽說,新版完全按照原版的順序,連開本裝幀都原汁原味,重要的還加上了當時新聞點的譯註。
那些在網上四處苦苦尋覓的朋友們有福了!
連我在內,很多娃娃迷都是從三毛那裡認識這群無法無天的寶貝們的。瑪法達、菲力普、馬諾林、蘇珊娜……這幾個名字仿佛是暗號,我們“哇!——你也讀過!”在網路陌生的相遇中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相信對方一定有和自己同樣的感受和夢想。時常可見娃娃迷們高價徵求,輾轉購買台灣版的訊息。在豆瓣小組裡,甚至有個發燒友在逐頁掃描、著色、上傳給他人分享!好東西當然要分享!像三毛當時費心教娃娃說中文一樣,我們這些娃娃迷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進入娃娃的世界。
對於那些僅僅以為漫畫只是小孩子玩意就拒絕進入快樂世界的人,真是感覺好遺憾!問到一位男性朋友,對方竟如受了侮辱一般氣憤:什麼?漫畫?我像智商80的人嗎?
該怎么跟這些“嚴肅的大人們”介紹這幾個小東西呢?
總是憂國憂民的瑪法達、夢想成為孤獨大俠的菲力普、滿腦子生意經的馬諾林,以及虛榮的小女人蘇珊娜……除了那些在任何時代都是人們熟悉的人性側面:虛榮、貪財、懶惰、空想,漫畫作者季諾,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敏銳的洞察力。整個故事長達數年,很多內容是結合當時的新聞畫的。季諾說:“在創作之初,我曾被警告過不能在作品中出現諸如軍人、性、鎮壓等等字眼,由此我學會了自我審查,也學會了曲折達意,我把當時的軍人獨裁比做了瑪法達深惡痛絕的‘湯’。”如果不具備勇敢的社會責任感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就不可能做到“像是這個社會伸出的天線,來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本質的東西。”
瑪法達誕生的年代,是阿根廷現代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軍政府時代。儘管最初是以兒童漫畫的形式出現,但征服得更多的卻是成年人。瑪法達的關心時事,見證了阿根廷在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動盪、公共教育的普及、受到美國文化的無邊侵蝕。這群早熟而又不失天真的孩子,在平常的穿衣,吃飯,上學,玩耍和居家生活中,道盡了人間百態,世間眾生相。成人世界裡迫不得已的矛盾、虛偽、卑鄙、骯髒,在這幾個神奇娃娃眼裡只是提供了無窮笑料。他們的童言童語,甚至一針見血地道出發人深省的道理。
算起來瑪法達的時代已經過去40多年了。阿根廷的季節和我們的國度相反,他們在1月份過夏天,7月過冬天。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理解彼此,甚至有些辛辣的諷刺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社會!就這樣,除了馬拉多納和貝隆夫人,我是通過季諾對阿根廷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實對於娃娃迷來說,和娃娃們重逢是會心的快樂,是敲鑼打鼓的瘋笑,不需要太多理性藉口的!
漫畫的“童言無忌”
有人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還有些西方藝術評論家們稱其為“第九藝術”。事實上,漫畫是“笑”的藝術。但是,一部經典的漫畫,透視其“笑”的實質,往往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到啟迪心智的漸進功能。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三毛翻譯的阿根廷畫家季諾筆下經典娃娃瑪法達,曾在國內漫畫界風靡一時。銷聲匿跡了二十年,如今,瑪法達和她的六個小夥伴們再次走進了已經成年的“娃娃迷們”的生活中。
和史努比、丁丁或者老夫子一樣,雖然,瑪法達看上去永遠只是一個不會長大的阿根廷小女孩,但其實她都已經是四十多歲“高齡”了。季諾創作瑪法達這個漫畫人物的背景是阿根廷現代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軍政府時代。藉助娃娃們的“童言無忌”以及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徵,瑪法達和她的小夥伴們用稚嫩、詼諧的對話和行為隱射出了當時成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瑪法達,你乾什麼啊?”
玩“自由”!
“自由”是可以玩的嗎?
“……用個燈泡亮在右邊……左手再拿一本書——”
天真活潑的瑪法達是保險公司職員的女兒。她和她的小夥伴們本應當過著不諳世事、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借用了許多黑色幽默,季諾筆下的這個小傢伙生活在那個時代,大腦袋裡充斥的問題,卻都變作了成人們具有的憂慮和思索:自由、民主、和平、使命感等等。
被尊為“阿根廷漫畫之父”的季諾,如今因眼疾已經基本停止了創作,雖然他創作過許多連環漫畫,但是瑪法達這一系列,毫無疑問,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至於瑪法達,我在創作之初,曾被警告過不能在作品中出現諸如軍人、性、鎮壓等等字眼,由此我學會了自我審查,也學會了曲折達意,我把當時的軍人獨裁比做了瑪法達深惡痛絕的‘湯’。……”
在階級差異出現之後,凡和政治沾邊的辭彙運用都難免被扣帽子,漫畫人物瑪法達的隱喻性,突出表現了民眾對於時政的意見觀點,季諾大師級的高超手法,也把漫畫作為一種精神藝術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漫畫的發展,已經不再局限於單純的諷刺性了,幽默與實用是現階段漫畫的“主旋律”。但是,回過頭來,再翻開《瑪法達》,仔細體會這群娃娃們的一言一行,依舊不缺乏令人捧腹的幽默。怪不得三毛會對這群娃娃如此推崇,也難怪《瑪法達》的故事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週遊全球,僅拉美地區就擁有過百萬冊以上的銷量。
讀者評論
偶然從《北京晚報》上了解到這部漫畫,因為喜歡阿根廷足球,所以愛屋及烏,不由得對阿根廷漫畫家的作品產生了好感(當然還包括阿根廷作家)。未讀之前即已喜歡,這樣的事情在我實是少見。我一直很喜歡看漫畫,小時候看小人書,中學時看《機器貓》、《聖鬥士》、《七龍珠》等等,從國中一直看到工作以後、前後連續出版了十七年(1987——2004)的《JOJO冒險奇遇》前六部共八十冊,第七部從2005年起連載至今大約也出了十幾本單行本。前幾年我還買了近四十冊《犬夜叉》,只是現在已經沒有心思看這種長篇漫畫了。像《瑪法達》這樣的四格漫畫隨時可以拿起來看上幾頁,也隨時可以放下,很適合生活節奏快、業餘時間不多且較零碎的現代人閱讀。看了幾頁之後我發現,這部漫畫還真不是那種簡簡單單的、純娛樂性的漫畫,不單單是給孩子們看的漫畫,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看懂的漫畫。或許用瑪法達最討厭的那一個字眼“政治”來形容會給人更直接的印象罷。但這部漫畫中涉及政治的部分其實只占一小部分,孩子們眼中的世界雖離不開政治,孩子們眼中的種種生活細節的再現才是重點。俺不想再多說什麼,瑪法達真的是個很有趣的小姑娘,她和她的朋友們的故事值得花些時間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