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理學》

《現代生理學》是多年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套用的經驗總結。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實用性強。適用於高等醫藥院校學生,也可供農業院校、師範院校和綜合大學生物系學生及相關人員參考使用。

基本信息

面向21世紀生理學實驗課程教材,是多年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套用的經驗總結。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實用性強。適用於高等醫藥院校學生,也可供農業院校、師範院校和綜合大學生物系學生及相關人員參考使用。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二章。第一章生理學實驗總論,系統介紹了生理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實驗方法、實驗結果處理分析、實驗報告的書寫以及常用實驗儀器和藥品、生理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和實驗設計等,並重點講述了MedLab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的數據採集、處理和共享以及Excel的數據統計。第二章生理學操作性實驗,詳細介紹了42個生理學實驗的實驗目的、原理、步驟、觀察項目和注意事項等。本書還首次介紹用NetMeeting進行MedLab網路實驗,並強調實驗從定性向定量方向轉變,強調實驗結果整理、統計、分析的科學實驗態度;提出電子化實驗報告的實施,提倡數位化實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生理學實驗總論
一、生理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課要求
二、實驗方法、結果處理分析和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實驗方法
(二)結果處理分析
(三)實驗報告的書寫
三、常用統計指標和方法
(一)計量資料的常用統計指標
(二)計數資料的常用統計指標
(三)套用Excel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
四、常用實驗儀器
(一)生物信號基本知識
(二)刺激系統
(三)探測系統
(四)信號調節系統
(五)顯示、記錄系統
(六)MedLab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
(七)機體或離體組織生命維持設備
(八)計算機微循環血流分析系統
五、常用實驗器械、溶液及麻醉藥品和動物
(一)常用手術器械
(二)生理溶液
(三)麻醉藥品
(四)常用實驗動物的種類及特點
六、藥物劑量的確定
(一)按體表面積折算劑量
(二)動物間劑量折算
(三)確定劑量的其他一些問題
七、生理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
(一)常用動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
(二)實驗動物性別的辨別
(三)常用注射給藥方法
(四)麻醉方法
(五)急性動物實驗常用手術方法
(六)急救措施
(七)實驗動物的處死方法
八、實驗設計
(一)實驗設計簡介
(二)實驗設計的初步練習
第二章生理學操作性實驗
實驗一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製備
實驗二不同刺激強度和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實驗三骨骼肌興奮時電活動與收縮的關係
實驗四神經乾動作電位及其傳導速度的測定
實驗五神經興奮不應期的測定
實驗六神經―肌肉接頭興奮的傳遞和阻滯
實驗七紅細胞滲透脆性測定
實驗八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的測定
實驗九影響血液凝固的因素
實驗十ABO血型的測定
實驗十一心室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及不應期的測定
實驗十二離體蛙心灌流
實驗十三容積導體的心電描記
實驗十四離體心臟冠脈流量和心臟收縮活動測定
實驗十五心臟聽診和人體動脈血壓測定
實驗十六人體心電圖描記
實驗十七動脈血壓的神經、體液調節
實驗十八降壓神經放電
實驗十九左心室內壓的測定
實驗二十腸系膜微循環觀察
實驗二十一呼吸運動的調節
實驗二十二胸內負壓的觀察
實驗二十三肺通氣功能的測定
實驗二十四膈神經放電
實驗二十五胰液和膽汁分泌的調節
實驗二十六離體小腸平滑肌運動
實驗二十七胃腸運動觀察
實驗二十八尿生成的影響因素
實驗二十九脊髓反射
實驗三十去小腦動物的觀察
實驗三十一大腦皮質運動區機能定位及去大腦僵直
實驗三十二大腦皮質誘發電位
實驗三十三人體腦電圖
實驗三十四視敏度的測定
實驗三十五視野的測定
實驗三十六瞳孔反射
實驗三十七生理盲點測定
實驗三十八聲波傳導途徑的檢測
實驗三十九耳蝸微音器電位
實驗四十破壞動物一側迷路的效應
實驗四十一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痙攣

作者簡介

新加坡華僑林可勝,是我國現代生理學的奠基人,也是蜚聲國際的生理學家。他在消化生理學與痛覺生理學兩個領域都是先驅,是一位成就卓越的生理學家。他又是一位赤誠的愛國主義者,在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中,他捨棄國外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毅然決然地與祖國同胞一起共赴國難,組織戰地救護隊,創建救護總站,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極其可貴的貢獻。
醫學世家一門三林
林可勝,1897年10月15日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省海澄縣(今龍海縣)。父親是新加坡著名醫生、社會活動家林文慶,母親黃端瓊是著名同盟會員黃乃裳之女;姨父伍連德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防疫專家,本世紀初,由於撲滅震驚世界的我國東北瘟疫而成為世界防疫科學的權威。林可勝的弟弟林炳添,畢業於香港大學醫科,又留學美國。林可勝的侄兒林國安獲英女皇獎學金,留學英國,獲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林文慶一門三林,一家三代都在醫學上有傑出成就,在新加坡傳為佳話。
由於家學淵源,林可勝8歲就被送往英國愛丁堡上學,中學畢業後考進愛丁堡大學,專攻醫科。臨畢業前,適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林可勝應徵服兵役,被分配在英國南部朴茨茅斯附近的軍醫院當外科助理。4年緊張的戰地醫護工作,對他後來在祖國創辦救護總站,無疑是很有裨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林可勝復學。1919年以優異的成績連續獲得醫學內科和醫學外科學士的學位,並留校當生理學講師。1920年與1924年,又先後獲得哲學博士與科學博士的學位。1923年,曾領美國羅氏基金會研究員銜,赴芝加哥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任教協和培育英才
925年秋,立志為造福人類而獻身於醫學科學的林可勝,應聘回到了祖國,擔任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理學教授兼系主任,為協和醫學院第一個華人教授,其時年僅28歲。當時少數美國教授頗不以為然,常故意與他為難。有一次林可勝作有關大腦結構與功能方面的學術報告,當場一位美國的神經科教授有意提出一個相當刁鑽的問題,語氣甚為輕慢。林可勝立刻拿起幾支彩色粉筆繪出腦結構,針對問題作了詳細解答,並附帶提出一個別的問題反問,該美國教授卻無言對答,十分狼狽。從此以後,美國人再也不敢小看他了。林可勝在協和任教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在1935年至1937年間,他還是協和醫學院三人領導小組成員,執行院長職務。這十幾年間,他刻苦鑽研、銳意創新,在科研、教學、培養人才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績,使我國的生理學研究達到世界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