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從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餘人作為傳主,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玄奘評傳》為其中一冊,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獨步千古的佛門大師——玄奘的生平事跡,力圖從思想史發展的動態進程、特別是唯識古今學的演進脈絡中來對玄奘思想作出系統的清理與準確的定位,就“八識”、“種習”、“識變”等唯識學基本問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
內容簡介
玄奘是中國歷史上獨步千古的佛門大師。對玄奘的評價從來就陷於這樣的怪圈之中:人們讚嘆其“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的驚人業績及由此所帶來的客觀效應,卻諱言甚而貶抑其“截偽續真,開茲後學”而對中國佛教乃至整箇中國文化所可能具有的革命性意義。在今天,走出反智主義的自我陶醉,重建知性的空間,已成為東亞傳統回應現代性挑戰的必由之路,我們需要激活的恰恰正是玄奘寓求道於求真的精神!《玄奘評傳》充分利用藏經文獻,並參考了大量海內外研究成果,力圖從思想史發展的動態進程、特別是唯識古今學的演進脈絡中來對玄奘思想作出系統的清理與準確的定位。在對玄奘生平的若干疑難之點重新予以考辨的基礎上,《玄奘評傳》特別就“八識”、“種習”、“識變”等唯識學基本問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海德格爾說:“文獻史應當成為問題史。”這是本書致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
傅新毅,1970年生,浙江桐鄉人。200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副教授,已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約二十篇。
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玄奘傳略
第一節出家遊學
一、少年出家
二、遍參講筵
三、誓志西遊
第二節西行求法
一、越憲首途
二、萬里孤征
三、譽滿五天
第三節譯經弘教
一、東歸中夏
二、譯布梵典
三、開宗慈恩
第二章八識
第一節識、阿賴耶與阿賴耶識
一、心、意、識
二、“阿賴耶”的雙重語義
三、阿賴耶識何以成為必要
第二節阿陀那識與阿賴耶識
一、作為執受識的阿陀那識
二、作為種子識的阿賴耶識
三、《成唯識論》中“阿賴耶識”之語義
第三節玄奘所傳“八識說”的構造
一、阿賴耶識
(一)所緣與行相
(二)相應之心所
二、末那識
三、前六識
第三章種習
第一節種子說的緣起
一、業與業力的存續
二、隨眠與纏
三、經部的種子說
第二節種子六義與能、所熏四義
一、種子六義與名言種、業種的分別
二、所熏四義與能熏四義
三、同時因果與異時因果
第三節本有與新熏
一、種子本有說
二、種子新熏說
三、本新並建與性習之辨
第四章識變
第一節識顯現與識轉變
一、唯識所現:從瑜伽行實踐到認識論原則
二、pratibhasa(顯現)與vijnapti(識)
三、阿賴耶識之為顯識與識轉變
第二節識四分與識能變
一、帶相說與所緣緣的成立
二、自證理論與識體四分
三、識能變:三能變的架構
第三節相見同、別種與三類境
一、因緣變與分別變
二、相見同種與相見別種
三、三類境:性境、獨影境與帶質境
徵引文獻
索引
重要人名索引
作者自識
精彩書摘
第一節出家遊學
一、少年出家玄奘俗姓陳,名神,玄奘是其法名,門人則多尊稱其為“三藏法師”。
祖籍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自其祖陳康遷居於洛州緱氏(今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玄奘即生於此,故居在今緱氏鎮東北鳳凰穀穀東之陳河村。玄奘家世曾頗為顯赫,傳為東漢末年太丘長陳定(仲弓)之後。高祖陳湛,於北魏任清河太守,曾祖陳欽(《行狀》作“山”),任北魏上黨太守、征東將軍,爵封南陽郡開國公。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歷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禮部侍郎,食邑河南,遂定居於緱氏。至其父陳慧,雖早通經術,曾舉孝廉,先後出任陳留、江陵等縣令,然因隋政衰敗,不久即解纓返里、隱居以終,故於玄奘少時,家道或已中衰。其母宋氏,為洛州長史宋欽之女,育有四子一女,次子出家東都洛陽淨土寺為僧,法名長捷,一女適瀛州(今河北省河間市)張氏,至玄奘晚年(顯慶二年,657)方得重見,玄奘則最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