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40年11月,在抗日戰爭的關鍵階段,華中戰雲密布,湯恩伯、李品仙所部國民黨13個師正壓向淮北、皖東我新四軍根據地,製造磨擦。為遏制這種局面的發展,中央電示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張雲逸:“準備於蔣介石真正向我淮北、皖東進攻時,首先解決韓德勤。”但強調最後的決定權在中央。不久,東北軍112師霍守義部以“武裝調停蘇北磨擦”為由從山東進抵蘇北,桂軍138師主力亦過淮南鐵路。面對各路反共軍步步逼進,構築封鎖線,劉少奇覺得情勢危急。特別是如果東北軍與韓德勤的部隊會合,則對開闢不久的蘇北根據地形成極大威脅。他於11月10日急電中央:“如不迅速解決韓德勤,鞏固蘇北陣地,不集中華中主力給反共軍主力以痛擊,消滅一、二個主力軍,則華中形勢愈趨危險,急難應付。”繼之,又報告了作戰部署和進攻理由。劉少奇在電文最後特彆強調:“你們有無意見,望三天內答覆,否則即開始動作。”
由此可見,劉少奇攻打韓德勤的決心已定。但毛澤東和中央的決策者們並沒有認可。次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電復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態度同樣堅決:“一、目前即動手打韓德勤、霍守義、何柱國,在政治上極端不利,尚須忍耐。第一仗攻擊令須由延安下,你們不得命令,不得動手。你們現在應積極準備一切。一面我們仍在重慶談判。二、對霍守義、何柱國應取爭取政策。”中央意圖很顯然,一方面仍爭取談判解決蘇北危機,一方面爭取東北軍以孤立韓德勤,不打韓德勤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
11月18日,劉少奇與陳毅等分析了蘇北形勢後,再次向中央報告:“現在各方面均來電要求先打韓,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以便將來集中力量對付西麵湯、李之進攻。”劉少奇隨後提出立即先機解決韓德勤等4個方案請中央定奪。次日,中央即電復劉少奇、陳毅、黃克誠,提出以黃克誠部主力隔斷東北軍112師霍守義部、韓德勤部聯繫。“為達此目的,你們應立即準備一個局部戰鬥,以八路軍第五縱隊主力,突然攻占鳳谷村、車橋兩點,再行攻占平橋、安豐等地區,以打通皖東、蘇北之聯繫。限電到5日內準備完畢,待命攻擊。”
此時,中央仍通過在重慶的周恩來向蔣介石交涉,停止湯恩伯、李品仙調動和霍守義、莫德宏的進攻,並於26日電示劉少奇、陳毅:“攻擊淮安、寶應間地域望繼續作充分準備,待命實行。”劉少奇、陳毅當日即於鹽城復電中央:“我對韓攻擊已全部準備好,決於明日(27日)晚向沙溝、射陽攻擊,解決該地之韓部(保留興化不打)。如何,望即復。”面對如此情況,中央於27日復電“同意你們意見,唯不得攻擊興化”。
劉少奇力主打,毛澤東主張爭取東北軍霍守義部中立,孤立韓德勤頑固派,儘量不打。結果曹甸戰役打響之後,曹甸久攻不下,而且傷亡較大。
內容
陳、黎[1]:
據息,臨城[2]陳大慶[3]九十七軍以護路為任務,若干天內似無強大後續力量。惟鄒、膝地區蔣介石在所必爭,必將增兵北進,我以主力位於該區,準備打大殲滅戰是完全必要的。渤海軍區在德州南北占領兩段鐵路,占領黃河涯、恩縣[4],殲滅一部敵偽,具有很大意義。望令該軍區擴大鐵路占領區,發動民眾公私兼顧,掘毀路基,並集中注意於殲滅霍守義[5]十二軍。該軍似急於赴東北,決不應讓其過去。為此目的,請考慮增加該方面兵力,並加強作戰指導。
軍委
酉世
注釋
[1]陳,指陳毅,當時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黎,指黎玉,當時任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
[2]臨城,今山東棗莊市薛城。
[3]陳大慶(1905——1973),江西崇義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
[4]恩縣,一九五六年撤銷,轄區分別劃歸山東平原、夏津和武城三縣。
[5]霍守義,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二軍軍長。
出處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