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游齊山賦》
【年代】明代
【作者】王守仁
【體裁】賦
作品原文
游齊山賦(並序)
齊山在池郡之南五里許。唐齊映嘗刺池,亟游其間,後人因以映姓名山。繼之以杜牧之詩,遂顯名于海內。宏治壬戌正旦,守仁以公事到池,登茲山以吊二賢之遺蹟,則既荒於草莽矣。感慨之餘,因拂崖石而紀歲月雲。
適公事之甫暇,乘案牘之餘暉,歲亦徂而更始,巾予車其東歸。循池陽而延望,見齊山之崔嵬。寒陽慘而尚濕,結浮靄於山扉。振長飈而舒嘯,麾彩見於虹霓。千岩豁其開朗,掃群林之霏霏。羲和闖危巔而出,候倒回於蒼磯。躡晴霞而直上,陵華蓋之葳蕤。俯長江之無極,天風颯其飄衣。窮岩洞之幽邃,坐孤亭於翠微。尋遺躅於煙莽,哀壑悄而泉悲。感昔人之安在,菊屢秋而春霏。鳥相呼而出谷,雁流聲而北飛。嘆人事之倏忽,晞草露於須斯。際遙矚於雲表,見九華之參差。忽黃鶴之孤舉,動陵陽之遐思。顧泥途之溷濁,困鹽車於櫪馬。苟長生之可期,吾視棄富貴如礫瓦。吾將曠八極以遨遊,登九天而視下。餐朝露而飲沆瀣,攀子明之逸駕。豈塵網之誤羈,嘆仙質之未化。
亂曰:曠觀宇宙,漠以廣兮。仰瞻卻顧,終焉仿兮。吾不能侷促以自污兮,復慮其謬以妄兮。已矣乎,君親不可忘兮,吾安能長駕而獨往兮。
作品注釋
原載乾隆《池州府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誌》輯59,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和光緒《貴池縣誌》(《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誌》輯61,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茲據尹文漢《王陽明游九華山綜考》(《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第2期)一文移錄。齊山位於安徽池州市貴池區城南5里處,離九華山約70餘里,素有“與九華之勝,並擅江南”之美譽。齊山高不過百米,然自晚唐以來,即以其千姿百態之岩石、幽暝奇幻之溶洞而倍受遊人青睞。到明代,齊山已與九華山並擅江南。齊山之名,一說山有十餘峰,峰峰齊等,故名齊山;一說唐貞元年間(785—805),齊映任池州刺史,享有政聲,且常登此山,故以其姓作山名。王陽明嘗兩次游齊山,並在齊山作詩賦四篇:《寄隱崖》、《游齊山賦》(並序)、《春日游齊山用杜牧之韻》二首。《游齊山賦》(並序)和《寄隱崖》作於弘治十五年第一次游齊山時,《春日游齊山用杜牧之韻》二首作於正德十五年第二次游齊山之時,有參政徐璉、知府何紹正、主事林豫、周昺和評事孫甫同行。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公元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廣東等地爆發民亂,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啟用,並平定了寧王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