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片名:海上鋼琴師英文片名:The Legend of 1900
更多中文片名: 1900海上鋼琴師/聲光伴我飛/一九零零的傳奇
影片類型:愛情 / 奇幻 / 劇情 / 音樂
片長: 165分鐘/法國、120分鐘/西班牙國家/地區:義大利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演職員表
演員表職員表
▪製作人:馬可·科里門茲;勞拉·法托里;弗朗切斯科·托納多雷
▪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
▪副導演(助理):丹佛·貝亞蒂耶;英迪·卡爾博尼;法布里齊奧·瑟氏·卡斯泰拉尼;達維德·欽奇
▪編劇:吉賽貝·托納多雷;亞利桑德羅·巴里克
▪攝影:拉喬斯·科泰
▪配樂:埃尼奧·莫里康內
▪剪輯:馬西莫·夸利亞雷拉
▪選角導演:法布里齊奧·瑟氏·卡斯泰拉尼;瓦萊麗·麥卡弗里;傑里米·齊默爾曼
▪藝術指導: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服裝設計: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視覺特效:大衛·布希
▪布景師:布魯諾·切薩里職員表
劇情介紹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事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Danny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而他也隨著Virginian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撫養1900的Danny意外喪生,幸而奇蹟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循著琴聲而往,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Max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說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而1900在與發明爵士樂的傳奇鋼琴手Jelly同船競技鋼琴琴藝之後,聲勢更是如日中天。但儘管Max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製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並在感動之餘創作了《1900's Theme》(即片頭Max與樂器行老闆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視點
原片名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之一。《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讓我們不斷穿梭於“現在”與“過去”之間。
托納拖雷的御用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尼為他影片浪漫風格的書寫添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筆,《海上鋼琴師》中,莫里康尼在嫻熟的技巧基礎的保證下為影片營造了一個濃郁的時代氛圍,多變的音樂風格,多樣音樂類型,以及不同的音樂主題。其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中間精彩的雷格泰姆,紐奧良音樂的運用體現了特殊的時代特色,古今作品對照下,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整個影片中蘊藏了對物質世界批判,對人性和真愛的讚美,對城市的深深思考,人類的去向,以及生命的意義。
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盪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Tornatore提到選擇Tim,因為當Tim表演時他本人並不依附於角色上,換句話說,是Tim的散漫特質深深吸引住了他。“當改編小說的主意產生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裡,Tim便跳進我的腦海。”第一次看到他是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後來在紐約,看了一部算不得很好的片子Rob Roy,Tim在其中扮演一個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壞人。他在我頭腦中的形象就是在那時開始變得複雜,不再是印象里的Quentin Tarantino Guy。他看來對表達自已的手段駕輕就熟。從那之後我開始對他留心。在Four Rooms里,他扮演了一個卓別林式的喜劇角色,而我對自已說:‘這傢伙竟能駕馭這樣寬范的表演領域。’當我看原書時便想到了Tim。我不能向你解釋這是為什麼,也不存在什麼合理的解釋。我能肯定的就是: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這部電影在預算上就不同於他近期的電影,即使是他剛拍過的一部三十年代黑幫片Hoodlum。他將要扮演的角色將完全不同於以往所有的角色——在那個領域他可是高手。他首先得學5個月的鋼琴。你知道,演員都是喜歡改變的,尤其是他們知道可以大有發揮的時候,這會吸引他們。我確定了Tim就是1900以後,直
接給他的經濟人打電話,要了他的通訊方式給他發了傳真。18小時後,Tim打來電話表示很有興趣:‘看過你的電影,我們談談吧。’。
我說現在我手裡甚至連劇本也沒有;但我的確很想見見他。Tim說他正在北加州或者南加州拍戲:具體哪個州他也搞不清。我說‘OK,48小時後在那邊等你’。就這樣我見到了他,跟他談了一點自已對這個片子的想法,他說‘好,我接這個片子’。於是,當我準備劇本時,他的經紀人和律師己經寫好契約,他甚至沒有看劇本的初稿就在上邊簽上了名。”
拍攝《海上鋼琴師》使Tim平生第一次訪問義大利,他後來接受了義大利Sorrisi&Canzoni電視台的採訪: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義大利的,他眼睛看了看天花板皺起了眉毛,隔了一會兒才蹦出一句:“可以給你作為旅遊者的版本:很棒。”英式幽默。耐心等了一陣他又說:“在羅馬拍片的時侯,我把全家都帶到這裡,這是我工作的方式,這就好像是個流動馬戲團,我們攢錢餬口的同時,還能生活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另外我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四處觀光。”
他甚至沒有看過《天堂電影院》,說服他的並不是托納多雷,而是那部獨白劇Novecento,這個講述無名鋼琴家的虛構故事深深感動了他。
但他不會鋼琴,或者隨便什麼樂器。(“音樂?這方面我極糟的。”)為了準確表現1900,他不得不去學琴。但最困難的不在於此,而是與托納多雷的語言差異,“有幾次我們討論劇本,有過爭執,但都是為工作;我同他本人打交道從來沒遇到大的麻煩。”
他補充說非常欣賞義大利人直率地表達自己,相比之下英國人就拘束的多;“我們拍這部片子時,會把每一處都討論到,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構它,然後再把
它們重新組合起來。而且當我站在鏡頭前,發現確實需要先前討論過的所有東西。我看過了拍好的樣片,那正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在他的生涯中還從未碰見過1900這樣的角色(也許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的角色是個例外),因此對於角色的大量討論是很正常的:“每天都有,他(1900)由內到外都是天使;只是這樣的討論過後我很難再有新鮮感。”
為了拍攝這部戲,他甚至推遲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The War Zone的開拍;這是一個講述incest的故事,他不帶半分猶豫地選擇了這一敏感題材;“(這是關於)生活中的暴力”他簡短地說,“藝術的責任是反應真實的生活,而審查制度則比我們想像的粗暴得多;電影人拍出電影,政府的職責不是責備它們,而是直面生活中真正的暴力。”
幕後花絮
片中那位挑戰1900,還大言不慚的說是他發明Jazz的那位仁兄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Jelly Roll Morton。《The Crave》本來就是他的作品。在電影裡飾演Jelly Roll Morton的那位克拉倫斯·威廉士三世,他父親Clarence 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據說是第一位在譜子上使用Jazz這個字眼的人。
電影中的SS Virginian號在歷史上確有其船,1904年出廠,1954年左右被廢棄。它還與鐵達尼號有關,據說沉船時SS Virginian號就在附近能接收到無線信號的地方。
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SS Lusitania號及其姐妹號SS Mauritania。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SS Mauritania號相似的圓形屋頂。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家締尤特布塔。
雖然Tim Roth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裡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Tim Roth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本片耗資2千萬美元,遠遠超出了當時在義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飾演令1900鍾情的女孩的Mélanie Thierry是一名模特,多次出現在Vogue等雜誌上,出演本片時她只有16歲。
在烏克蘭時,由於環境惡劣,語言不通,對劇本的分歧,加之兩人脾氣都不好,Tim與Tornatore一度只在萬不得已時才同對方講話,劇組移師羅馬以後,他們的關係融洽了許多:旁觀者描述他們像好朋友一樣親密。
Tim對烏克蘭的印象是寒冷,街上遍布扒手和妓女;不過最讓他吃驚的是,在一家小酒館裡,他看到自已參演,剛剛在美國上映的Hoodlum正在電視上放,“從畫面上看,顯然是盜版。”
Tim說他拍片期間一直在聽爵士樂,“那讓我想到我父親,他從前一直是個爵士樂迷。”
包括紐約、南安普敦、那不勒斯等港口的外景,都是在羅馬搭建而成的。
影片的配樂出自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海上鋼琴師》被譽為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並眾望所歸地榮獲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本片在義大利公映時長達3小時。最初,它的海外放映版已被托納多雷剪掉22分鐘,但本片的海外發行商Fine Line公司,仍堅持電影應該再刪改得戲劇化一些並不顧《伯爾尼公約》關於“電影的最終剪緝權屬導演”的規定,威脅說否則將不會發行此片,包括各大電影節上的放映;它們要求至少再刪掉40分鐘。
本片原定在柏林電影節參展時長度為2小時45分鐘,托納多雷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一惜一切代價也不刪戲,為此他錯過了這屆柏林影展。 Fine Line公司希望它能夠參加坎城電影節,坎城電影節的主席Gilles Jacob很早即看過此片,並表示很有興趣,但由於與導演的爭執,新線公司通知他沒有準備好本片供展映的最終版本,因此劇組也沒有收到坎城的邀請。
穿幫鏡頭
46分鐘左右,又一批乘客到達美國後,一個老頭上來和1900聊天。聊了一段時間後,特寫顯示他手中的菸灰只有一小節,下兩個鏡頭(大概也就2秒左右),那菸灰已經變成很長一段。
精彩對白
1900:That wasn't the problem.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1900: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世界盡頭。
--------------------------------------------------------------------------------
Take a piano. Keys begin,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88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o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 roll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of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and that's the truth, Max, and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on that keyboard there's no music you can play. You're sitting on the wrong bench. That's God's piano.
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我應付得來。走過跳板,前面有無數的鍵盤。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么奏得出音樂?那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
--------------------------------------------------------------------------------
Did you see the streets, just the streets? There were thousands of them! How do you do it down there,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 One woman, 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your own, one landscape to look at, one way to die. All that world just weighing down on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 Aren't you ever just scared of breaking you apart and just thought of it, the enormity of living in it?
你看見那街道么?只是街道,已經好幾千條。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 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鏡,茫茫無際,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么過?
--------------------------------------------------------------------------------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perfume too strong. It's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You're exception, Max.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re a minority, and you'd better get used to it.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我生於船,長於船,世界千變萬化,這艘船每次只載兩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在有限的鋼琴上,我自得其樂,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不能捨棄這艘船,但至少可以捨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裡。你屬於少數,你最好習慣一下。朋友,原諒我,我不下船了
原聲大碟介紹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海上鋼琴師》敘述了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彩不凡且極富爭議的一生。為《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的是世界電影界著名和資深的義大利最具風格的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從處女作《法西斯分子》到去年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位大師參與製作的各國電影配樂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樂界冠以最多產的作曲家美譽。現時已經是70多歲高齡的他,仍擁有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在《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優美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
在《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優美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其中隨性的爵士音符隨處可見,出彩的配樂表現出這張大碟決不流俗的態度。同時這張原聲大碟還請來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鋼琴獨奏家,演繹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散拍樂名家的代表作品。原聲大碟中,1900在滑動的鋼琴的上彈奏、與爵士樂大師鬥法機巧跳脫,精妙無比,尤其是他透過舷窗看到暗戀情人即興創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溫婉細膩如喁喁私語,被公推為全片最動人樂章。全專輯最具吸引力的當屬顏尼歐·莫瑞克奈與前Pink Floyd樂隊大將Rogers Waters以及重搖滾樂隊Van Helen的當家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三巨頭首度合作的電影主題曲《Lost Boy Calling》(失去的呼喚),悠遠飄渺,增添幾許傳奇深度。世紀末回首世紀初葉最動人的海洋傳奇巨作已經誕生。
莫里克奈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這張原聲帶有些像是《新天堂樂園》與《四海兄弟》等作品的混合體,管弦的氣質承襲了《新天堂樂園》,《四海兄弟》抒情典雅的懷舊色彩,與幾許《鐵面無私》的繽紛飛揚,同時又加入了《四海兄弟》與《豪情四海》的復古爵士風情,而它又不僅止於此,莫里克奈在這張作品中也帶來許多嶄新而且動人的感受。一開場的1900’s Theme,是一個十分優美的主題旋律,細緻優雅的旋律性有如John Barry的唯美風格,然而當鋼琴登場的一剎那,你突然知道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莫里克奈又一次展現他將不同音樂體材合而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動人的時刻,隨
性而至的切入幾段即興浪漫的爵士鋼琴,營造出令人驚艷的效果,信手捻來間即將爵士音樂處理的這般瀟灑飄逸又深情動人,是十分特別的感覺。
《1900’s Theme》是整部配樂的主軸,同時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兩段戀曲《Track 7.16. Playing Love》與《Track 19.Silent Goodbye》中,將這個主題做了十分優美的演繹,其中《Track 7. 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的風格與《新天堂樂園》的Love Theme表現手法十分接近,《Track 7. Playing Love》帶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樂則鋪陳出懷念感傷的感觸,至於Track 16.是一首細膩抒情的鋼琴獨奏,充滿了深刻動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較特殊且十分搶眼的主題變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將主題由遙遠的懷念,變化出開闊飛揚,閃亮興奮的神采,雖然音樂本身和《鐵達尼號》全然不同,不過倒有幾分讓人聯想起《鐵達尼號》啟航時的高昂情緒,交響編曲的處理展現了一如《鐵面無私》的奔放與力量,不過感覺上,《海上鋼琴師》有更優美的主題旋律,更豐沛的情感,與更富傳奇色彩的悠遠美感,這首作品又與最後一首配樂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色調,《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燦爛興奮的神采揭開了一個傳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則以深邃收斂的情緒為傳奇故事劃下休止符,不過其實那並不真正是一種”結束”的感覺,更像另一個開始,畢竟所有的傳說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們並沒有確切的結局。整部配樂借著脫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繪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際遇與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聲帶的結尾,莫里克奈與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師,更進一步將1900’s Theme改寫成真摯深邃,詩意動人的主題曲《Lost Boys Calling》,連手打造出今年電影主題曲的代表作。
就像所有中文譯名與”鋼琴師”有關的電影一樣,鋼琴演奏自然是電影配樂的一大重心,何況這部電影最初正名為”海上鋼琴師的傳奇”,所描寫的鋼琴家1900是一個飄迫於大洋間的傳奇爵士樂手,自然,在原聲帶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鋼琴演奏,而且是爵士樂的鋼琴演出了。《自四海兄弟》以來,莫里克奈寫起二十世
紀初的爵士音樂作品,向來就有鮮明出色的個人風格,1900’s Madness #1與1900’s Madness #2都是輕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娛樂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懶閒散,情調迷人的藍調作品,《A Goodbye To Friends》則有如感傷的呢喃,帶了一股落漠的愁緒。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創作外,也特別邀請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鋼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當代名家的爵士音樂作品(The Crave與Peacherine Rag),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當然,古今作品對照下,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
而非爵士風格的鋼琴作品亦有精湛的發揮,除了上述將主題旋律以鋼琴獨奏演出的《Track 16.Playing Love》外,《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暢繁複的聯彈,《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宛若夜曲般的恬靜作品,氣質十分優雅,這兩段作品雖然風格大相逕庭,卻都有幾分古典音樂的格調。《而Track 3.12.The Crisis》則是一個比較沉靜憂鬱的主題,《Nocturne With No Moon》也渲染著一種幽靜沉漠的情緒,而且旋律十分優美,與爵士音樂的活潑悠遊形成一股內斂的對比性。最後,Child是我一定要特別一提的作品,是一個獨立的主題,也是整部配樂最甜蜜純真的作品,充滿了天真可愛的赤子之心。
莫里克奈的大師級地位早已無庸置疑,《海上鋼琴師》再一次印證其寶刀不老的實力,音樂風格輕易貼切的悠遊於各種領域間,讓古典的音樂技巧變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讓通俗的音樂類型有脫俗的表現,而且完美的將各種音樂素材重新結合再造,又一次為樂迷與觀眾帶來新的音樂創意與音樂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師手筆。
專輯曲目:
序號 | 曲名 | 時長 |
---|---|---|
01 | 1900's Theme | 1:42 |
02 |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 8:08 |
03 | The Crisis | 2:50 |
04 | The Crave | 1:50 |
05 | A Goodbye to Friends | 2:37 |
06 | Study for Three Hands | 1:03 |
07 | Playing Love | 4:30 |
08 | A Mozart Reincarnated | 2:02 |
09 | Child | 2:48 |
10 | 1900's Madness #1 | 2:18 |
11 | Danny's Blues | 2:13 |
12 | Second Crisis | 2:07 |
13 | Peacherine Rag Alexander Ragtime Band | 2:41 |
14 | Nocturne With No Moon | 2:45 |
15 | Before the End | 1:15 |
16 | Playing Love | 3:06 |
17 | I Can and Then | 2:21 |
18 | 1900's Madness #2 | 1:51 |
19 | Silent Goodbye | 1:41 |
20 | Ships and Snow | 2:31 |
21 | Lost Boys Calling | 5:19 |
所獲獎項
年份 | 獎項 | 類型 | 接受方 | 結果 |
1999年 | 歐洲電影獎 | 最佳攝影 | 拉喬斯·科泰 | 獲獎 |
1999年 | 義大利金球獎 | 最佳編劇 | 吉賽貝·托納多雷 | 獲獎 |
1999年 | 波蘭金蛙獎 | 最佳攝影 | 拉喬斯·科泰 | 提名 |
1999年 |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大衛獎) | 最佳導演 最佳攝影 最佳製作設計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音樂 | 吉賽貝·托納多雷 拉喬斯·科泰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埃尼奧·莫里康內 | 獲獎 |
1999年 |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大衛獎) | 最佳影片 最佳編劇 最佳剪輯 | 吉賽貝·托納多雷 吉賽貝·托納多雷 馬西莫·夸利亞雷拉 | 提名 |
1999年 | 桑尼奧電影節 | 最佳影片 最佳服裝設計 | 吉賽貝·托納多雷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 獲獎 |
1999年 | 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製作設計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製作人 | 吉賽貝·托納多雷 吉賽貝·托納多雷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梅杜莎·普羅達尼 | 獲獎 |
2000年 | 美國金球獎 | 最佳配樂 | 埃尼奧·莫里康內 | 獲獎 |
2000年 | 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 | 最佳外語片 | 吉賽貝·托納多雷 | 獲獎 |
2000年 | 衛星獎 | 最佳配樂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製作設計 | 埃尼奧·莫里康內 布魯諾·塞薩里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 提名 |
2014年 | 北京國際電影節 | 國外展映單元 | 吉賽貝·托納多雷 | 提名 |
影評
為音樂而生
一部電影,一趟人生,有悲歡離合,有風雨驚魂,琴聲如訴,歲月如梭,故事匆匆地在落魄的好友口中轉述,流露出幾分苦澀的歡笑,轉眼物是人非,古董店裡破碎的歌碟,讓人回味起已逝去多年往事,只有歌聲伴我飛。
Born in ship,grow in ship,die in ship,三個片段的似的短語,很簡單、也很清晰地描述了他的一生。他如此平凡,卻又如此神秘,又是怎么樣一個傳奇人物呢?
淳樸的船員父親在舞會散場後,鋼琴下意外的發現,TD檸檬派紙箱成為他第一個搖籃,也成為就他世俗而又俱親和力的名字——TD 檸檬 1900。1900年對他而言,不僅僅是個平凡的紀年,也是他不凡人生的開始。他的生活就開始了有始無終的顛簸,像一個巨大的搖籃,讓他的心靈澄淨,似乎帶著童真,對船產生了嬰兒似的依賴。他一直想離開,卻沒有離開,當終於可以離開時,卻捨不得離開。
他的童年就在一次偶然中將自己的天資稟賦展露無遺,那是他懵懂的8歲,深夜不知受何牽引,端坐在鋼琴凳,信手拼湊出一支絕妙的樂曲,人們不甘心夢中聽曲,都追著旋律集聚在大廳,神往地看著這為神童,絲毫不敢驚擾。只有船長和顏悅色地勸阻,“1900,你彈鋼琴這不符規矩”。他緩緩回頭幼稚的嘴裡拋出句“Fuck the regulartion”,眾人在他無羈無束、無法無天、天真無邪的感染下,開懷大笑。這一夜,他憑藉幾指琴弦從別人的夢中一舉成名。
當樂隊鋼琴手成為了他的工作,他不是為了生活而奏樂,一切還是隨情隨性,從來往各色人群中他看到了不同人的內心,能為之演奏,總是能引起共鳴。這艘船來往於大洋之間,不僅穿越了無邊無際大西洋,更穿越了幾十年的時空,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也帶走了無數遺憾。他總是在觀望,甚至想知道為什麼人如此行色匆匆,大陸上有什麼讓人心馳神往。他也試圖傾訴,隨意撥通電話號碼,就像隨意推開一扇門,遭到的是猜忌和責罵。他對船下的世界又失去了興趣。但是因為他的盛名,船下的人對他卻有著傳奇式的說辭,世界對他卻有濃厚的興趣,於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比拼漸漸拉開帷幕。那是狂傲不羈的爵士樂之父的一紙檄文,他帶著學院派音樂人特有的傲慢與自信的上船,最後卻鎩羽而歸,頹廢不堪地離開。那場音樂的盛宴,讓人回味無窮,琴聲可以讓數百聽者出神、讓人如痴如醉,為之哭、為之笑。最後他還是非常的灑脫,視爵士樂的規矩為一種禁錮,“fuck the jaze”又成餘音了了的尾響。
時代的洪流,總是會沖刷每個人的軀體,可能留下些許痕跡、也可能是悄無聲息地帶走一切。19世紀末充盈希望的眼神不復存在,戰亂憑仍下的難民在輾轉遷徙,他依舊堅持自己的音樂,可以在下等艙與眾人一起狂歡,但這狂歡的背後已經隱約出現一種時代帶來得荒涼。他也漸漸地在被人遺忘,像忘記一艘破舊而斑駁的輪船,他始終沒有離開,這裡有割捨不去自己的家鄉。詩人荷爾德林,反覆“吟誦”的主題是“還鄉”,“鄉”、“家鄉”、“故鄉”,是出身的地方,也是永遠到不了的彼岸。船成為了他的生命的組成,比鋼琴還更值得依賴,即便在廢墟之中,他還是能找到椅子安坐於上,對著自己心中的觀眾,觸摸著意念中的琴鍵,心馳神往地表演,他是一個為藝術而生的人,過於的純粹,乃至顯得偏激與絕對。
一生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怎么能不厭倦,他也曾經因愛神的眷顧而幾欲上岸,眾人也期待他的改變,去見證真正的世界。但他,佇立在修長的階梯,仰望著紐約林立的高樓,眼中卻有些迷惘、有些恐懼,雲山霧海、幽暗迷離,像夢幻一樣安靜,蟄伏這某種難以預測的危機。夢幻的環境會迷失了自我,尋不到方向,他似乎洞悉了這一點,很讓人遺憾地轉身,但又乎情理之中。他沒最後能為了自己最喜愛的女神下岸,將自己的聲碟相贈,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900”他最後沒有離開這艘鎖定他命運的船,隨著十噸炸藥的轟響,一段沉溺於過去的傳奇也灰飛煙滅。油輪的華美直至衰敗的畫面都會在瞬間集合,閃過眼前,甚至迴蕩那空靈的琴聲。最後,很無奈,那段琴人合一的鳴奏得以完璧歸趙,回到了本該屬於他的天堂,也許他本是天堂曲,而非人世音。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
義大利 | 1998年10月28日 | 波蘭 | 1998年12月 | 美國 | 1998年12月25日 |
瑞士 | 1999年8月14日 | 加拿大 | 1999年9月3日 | 德國 | 1999年9月12日 |
日本 | 1999年11月2日 | 荷蘭 | 1999年12月2日 | 英國 | 1999年12月17日 |
以色列 | 1999年12月30日 | 希臘 | 1999年12月31日 | 比利時 | 2000年1月12日 |
法國 | 2000年1月12日 | 墨西哥 | 2000年1月21日 | 西班牙 | 2000年2月25日 |
葡萄牙 | 2000年3月17日 | 香港 | 2000年5月25日 | 澳大利亞 | 2000年6月1日 |
票房記錄
1999年,美國票房記錄39200美元(周末統計,美國5家影院同期上映),截止1999年12月12日,全美票房總收入259127美元。截止2000年12月31日,義大利票房合計:11219668000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