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把太平天國革命這一實緒紛繁、人物眾多的重大歷史事件,加以概括和剪裁,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並以藝術的筆觸,描繪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興起、壯大、衰亡的過程。小說雖以刻畫太平天國的歷史、人物為主,但寫與之對立的清廷,除對所謂“中興名臣”如曾國藩、左宗棠及李鴻章等,有皮裡陽秋的嘲諷和貶斥外,一般都比較客觀,並無醜化,不失為歷史演義中的上乘之作,故自1908年單行本問世以來,產生了極其深廣的影響。洪秀全是我比較尊敬的一個農民英雄,不管他建立的太平天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取得的成就及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他在位期間頒發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土地革命的措施。反映了農民反抗封建社會要求解決土地問題的強烈願望。作者簡介
黃世仲,字小配,別號禺山世次郎。是晚清資產階級革命派,曾經是風雲一時的人物。原籍屬清代番禺縣茭塘司崇文廿四鄉大橋鄉(現廣州市芳村區西塱大橋)。他與其兄黃耀恭在青年時代鑒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中華民族岌岌可危而聯袂前往新加坡,創辦《世界公益報》。認識孫中山先生後,他贊成孫中山的革命綱領,積極擁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利用報紙這一宣傳媒介,宣傳革命道理,動員華僑參加革命活動。目錄
章序自序
例言
第一回穆彰阿惑主害青宮錢東平訪賢游幕府
第二回會深山群英結大義游督幕智士釋豪商
第三回發伊犁錢東平充軍入廣西洪秀全傳道
第四回鬧教堂巧遇胡以晃論嘉禾計賺楊秀清
第五回楊秀清初進團練局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第六回羅大綱皈依拜上帝韋昌輝乘醉殺婆娘
第七回韋昌輝義釋洪秀全馮雲山聯合保良會
第八回馮雲山夜走貴縣洪秀全起義金田
第九回劫知縣智窮石達開渡斜谷計斬烏蘭泰
第十回洪仁發誤走張嘉樣錢東平重會胡元煒
第十一回蕭朝貴計劫梧州關馮雲山盡節全州道
第十二回洪秀全議棄桂林郡錢東平智敗向提台
第十三回張國梁背義加官賽尚阿單騎逃命
第十四回李秀成百騎下柳郡石達開傳檄震湖南
第十五回胡林翼冷笑擲兵書曾國藩遵旨興團練
第十六回洪宣嬌痛哭蕭朝貴錢東平大破曾國藩
第十七回彭玉麟恤情贈軍餉郭嵩燾獻策創水師
第十八回左宗棠應聘入撫衙洪天王改元續漢統
第十九回封王位洪秀全拒諫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第二十回向榮大戰武昌城錢江獨進興王策
第二十一回洪天王開科修制度湯總兵絕命賦詩詞
第二十二回向榮怒斥陸建瀛錢江計斬蔣文慶
第二十三回勇鮑超獨救江忠源智錢江夜賺吳觀察
第二十回回蕭王紀奪旆鎮江城洪秀全定鼎金陵郡
第二十五回李秀成平定南康城楊秀清敗走武昌府
第二十六回攻岳州智劫胡林翼入廬郡賺斬江忠源
第二十七回李秀成二奪漢陽城林鳳翔大戰揚州府
第二十八回林鳳翔夜奪揚州府韋昌輝怒殺楊秀清
第二十九回錢東平揮淚送翼王林風翔定計取淮郡
第三十回石達開詩退曾國落李秀成計破胡林翼
第三十一回韋昌輝刎頸答錢江李鴻章單騎渴曾帥
第三十二回譚紹洸敗走武昌城錢東平遁跡峨眉嶺
第三十三回李秀成一計下江蘇林風翔十日平九郡
第三十四回林鳳翔大破訥丞相李開芳再奪衛輝城
第三十五回李秀成出師鎮淮郡林風翔敗走陷天津
第三十六回完大節三將歸神撥九江天王用武
第三十七回陳英王平定江西地劉麗川計取上海城
第三十八回取桐城陳其芒鏖兵奉朝旨左宗棠拜將
第三十九回向軍門敗死丹陽鎮胡林翼規復武昌城
第四十回羅澤南走死興國州羅大綱夜奪揚州府
第四十一回李忠王定計復武昌陳玉成棄財破勝保
第四十二回守六合溫紹原盡忠戰許灣鮑春霆奏捷
第四十三回金陵城大開男女科李秀成義葬王巡撫
第四十四回張國梁投歿丹陽河周天受戰死寧國府
第四十五回陳玉成大戰薪水城楊制台敗走黃梅縣
第四十六回李秀成義釋趙景賢林啟榮大破塔齊布
第四十七回曾國藩會興五路兵林啟榮盡節九江府
第四十八回龍虎戰大破陳玉成官胡兵會收武昌府
第四十九回救九江曾國簽出身戰三河李續賓殞命
第五十回戰桐城忠王卻鮑超下浦口玉成破勝保
第五十一回何信義議獻姑蘇城石達開大戰衡州府
第五十二回李孟群戰死廬州城左宗棠捷報浮梁縣
第五十三回雷正琯密札訪錢江楊輔清匿兵破慶瑞
第五十四回破曾軍魏超成陷廣信降勝保李昭壽獻滁州
附錄
《洪秀全演義》作者黃世仲
黃世仲
校點後記
精彩書摘
詩曰:漢家正統自英雄, 百戰如何轉眼空?
憑弔金陵天子氣, 啼痕猶灑杜鵑紅!
第一回穆彰阿惑主害青宮錢東平訪賢游幕府
話說天下治亂之機,三代而後,異族憑陵中國已非一日。漢高斬蛇起義,六年間推倒贏秦,奠定基業。四百年後,魏、晉問十六國蹂躪西北一帶,傳至六朝,始得唐高掃除梟獍,漢家種族重見光明。及五代年間,異族互相割據,把中原土地瓜分魚爛。雖得宋太祖洗淨蠻氛,不料百年來金人入寇,僅得南渡半壁偏安。未幾,蒙古乘宋室頹弱,入主神州,禮義冠裳從此毀滅。猶幸胡虜無百年之運,果然明太祖崛起草茅,光復中國。傳至二百餘年,那些賣國之徒,如吳三桂、洪承疇等輩,或開門揖盜,或迎降新主,便把好端端的二萬里山河送人手裡去了,這皇漢的帝位就奉讓滿洲人種做起來了。自從順治入關,歷至道光時代,這二百年來五傳皇帝,倒知得纘承祖宗基業,把專制漢族同胞的法度,卻布得鐵桶相似。那時雖有熱心志士謀復祖國,倒無從入手。不料道光晚年,上下溺於晏安,外國紛紛侵伐,以至朝政日非,滿人家事遂不可問矣。
話休煩絮。且說道光登位,至二十來年,外患漸漸吃緊起來。這時寵任一位丞相穆彰阿。這人本是個宗室人氏,專一攬權結黨,把門生故吏布滿朝廷。性又嗜殺,常說道:古人說的好,“辟以止辟”是很有道理;不是這樣,怎能夠威挾下民?故他管理刑部時,殺人倒不下萬數。當時童謠說道:“生不見穆相彰阿,死不見五殿閻羅。”這兩句話,京中倒傳作一般佳話了。大小官員那個不知道他的兇狠,只是一般的趨炎附勢,那敢道他長短的一句話來!
單說這時道光皇帝駕下一個太子,單諱一個璉字,生得面如冠玉,唇若塗紅,品格純良,性情聰敏。看見穆彰阿的舉動,早有七分不快,只礙著父皇臉上,也不敢任真發作。那日合當有事,太子璉恰在宮門散步,正見穆彰阿獨自進宮來。太子便立在官門,要看穆相怎么區處。穆彰阿見了太子,本不欲再進宮門,欲退步又恐象個詭僻的行徑,只得趨行幾步,向太子屈著半膝兒,請一個安。太子說道:“不勞丞相這般禮數。但身居宰輔,掌執鈞衡,苟能顧念國家,是萬幸了!”穆相本是乖覺不過的人,昕得太子說到這話,已猜著幾分用意;只是怎能發作,忙的改顏謝罪。那太子也沒得可說,忙讓開幾步。穆彰阿便進宮裡來,肚子裡懷著鬼胎——被太子搶自幾句,如何忍得?恨不得中傷太子,好拔了眼前釘刺!
當下見了道光皇帝,請了一個安,故意露出滿面愁容。道光皇帝看見這樣,便問道:“看卿家臉上,似十分納悶的,可不是軍機裡面有了意外的事情嗎?”穆相答道:“仗陛下神聖,四海安寧,那有意外;只心裡橫著一點下情,臣昧死不敢奏知陛下。”道光皇帝笑道:“這又奇了!朕與卿乃是魚水君臣,那話說不出?有活只管說便是。”那穆相聽了,忙即跪下,假意哭
著奏道:“臣該萬死!自從那日見太子在宮外遊蕩,老臣已迴避,不敢說別的話;只後來又見了數次,試想太子正位青宮,常常出外遊蕩,成個甚么體統?老臣念陛下恩眷隆重,顧不得嫌疑,曾勸諫了幾句。怎想太子便懷著恨,嘗說道,不除了老臣,誓不干休。方才在官門見了老臣,早把老臣罵了一頓。陛下試想,老臣怎敢和太子作對?就請納還冠帶,容老臣解職回旗罷了。”那道光皇帝聽罷,正是無名火起三千丈,大罵道:“孽子如此無禮!朕倒有主意了,卿家且起來坐地。”穆相便連忙謝恩,站起來。道光皇帝又說道:“卿的委曲,朕已知道。今且放心,休要作辭職的話了。”穆相又再謝恩,復說些閒話,便辭出官來。
道光皇帝立刻傳太子璉入宮問話。那太子聞得父王宣召,急忙進來。只見道光皇帝怒猶未息,臉上帶了二分紅、三分青、五分黑。太子摸不著頭腦,戰戰兢兢的前行幾步,請安後,正欲有言。只見道光帝喝了一聲,罵道:“你也幹得好事!”太子急謝道:“兒幹了甚么事,望父王明白教訓。”道光帝道:“你可省得常常私出宮門外遊蕩,被穆相勸諫了幾會子,便銜恨起來。為著一已私意,倒要謀害一國大臣,是個甚么道理?”太子聽得這話,早猜著九分,便奏道:“那有此事!只是兒見穆相欺君罔上,擅國專權,方才在宮門責他幾句是真的。”說猶未了,道光帝越加憤怒。因平時拿穆相作個柱石良臣,十分寵幸的;今見太子說他“欺君罔上,擅國專權”八個字,如何忍得住,登時憤火中燒,立起來飛起一腳。那腳不高不低,恰踢在膀胱上下。那太子“唉喲”一聲,眼兒反了,面兒白了,氣兒喘了,喉兒響了,身兒浮了,腳兒軟了,仰身倒在地上,眼見是沒了。
原來道光帝平時在宮裡終日練習拳棒的,這道飛腳,等閒的也近他不得。那太子本是個青春年少,體魄未堅,怎捱得住,以故登時一命嗚呼。道光帝急用手在太子胸前一按,覺得冰也似的沒點氣息,心上倒有點悔意;奈已死不能復生,只暗地裡灑幾點淚。又忖道:“好端端一個太子,把來踢死,怕天下臣民知道也不是好看。”便急命宮人埋殮,不許聲張,只說道太子暴病死去的,好歹掩住臣民耳目。還虧那太子生身皇后早經亡過,再沒有人說別的話。越日便降了一道諭旨,說出無數哀痛的話;賜了太子一個美謚,喚做“端慧”兩個字。
自古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京里大小官員都知太子是死得無端,紛紛議論。加之軍機衙門緊靠內廷,官監常常穿插,你言我語,便把踢死太子的原故泄出來。那些軍機衙里知道,獨自礙著穆相,也不敢說出;只是退值之後,對著家人,少不免拿作新聞一般談論。一傳十,十傳百,果然數日間,那踢死太子的一點訊息,京中上上下下都傳遍了。都說道,好端端的太子,把來踢死,這還了得。況且京城中人沒有一個不怨恨穆相的,那裡禁得住民間口舌,還不免加多幾句。初時猶是京里紛紛傳說,漸漸遍十八行省內都知道這一點事了。
這時便惱出一位英雄。這人姓錢名江,號東平,本貫浙江省歸安府人。少失怙恃,依其叔父錢囂作生活。錢江五歲,叔父教他上學,聰穎非常。九歲下筆成文,兼有舌辯,賓客滿座無有能難他者。叔父常說道:“此正是吾家千里駒,他日光宗耀祖,也不難了。”錢江急應道:“大丈夫作非常的事業,成的救國安民,敗的滅門絕戶,也不能計得許多。若單靠光宗耀祖,是小覷侄兒了。”以故眾人聽他一番議論,莫不稱奇。既長,諸子百家,六韜三略,兼及兵刑錢穀、天文地理諸書,無所不讀。時揚州魏平任歸安令,聞江名,以書召之。江得書大笑道:“江豈是為鼠輩作牛馬的人耶?”遂以書絕之。及道光帝踢死太子的訊息傳到歸安,這時錢江年已二十四歲,聞之慨然嘆道:“君臣父子,倫常紊亂,豈是勵精圖治的人?天下將有大變了!”自此遂沉機觀變,苦心向學。
又經數年。正是道光二十九年的時候,兩廣一帶賦盜四起,如羅大綱、大鯉魚、陳金剛等,紛紛起事,至少亦聚眾數千。小則打劫村落,大則割據城池。那些官僚都畏罪不敢奏報。錢江看到這機會,便道:“今天下大勢趨於東南,珠江流域必有興者,此吾脫穎時矣。”可巧這時錢弱已經棄世,錢江遂舍家游粵,寓於旅邸。適故人張尚舉署花縣知縣,聞江至,大喜道:“東平不世才,本盲當以禮聘他,不愁縣裡不治。”說罷,便揮函聘江。江暗忖道:“花縣區區百里,怎能夠施展?只是憑這一處棲身,徐徐訪求豪傑,也是不錯。”想了一會,便回書應允。還虧這花縣離省治不遠,越日隨至花縣,投謁張令。張令降階相迎,即執錢江手說道:“故人不遠千里枉顧,敝縣增光不少。惜足下非百里之才,還恐枳棘叢中非棲鳳凰之所,只是憑這一席地,徐待時機便了。”江聽罷答道:“小可錢江,有甚大志,煩故人這般過譽,慚愧難當。但既不棄,願竭微勞足矣。”張令大喜。錢江遂,張令都聽他決斷。真是案無留牘,獄無冤刑,民心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