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義
演義小說
演:敷演、演繹、鋪陳;義:要義,指史事、寓義等。
宋代講史話本形式上雖分卷分目,但段落標題不甚分明。元代的講史話本分段及標題比較明確。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則已分回(則),並用七言單句標題,這是章回小說“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後的演義小說則都採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義小說繁榮大盛的時代,而《三國志通俗演義》正是這種繁榮的起點。講史小說發展到後代為何叫作“演義”,一般認為是由俗到雅的變化。“演義”一詞出於晉代潘岳《西征賦》,是援引古事,敷陳其義而加引伸的意思。明代演義小說題名上常標明“按鑒演義”或“演義按鑒”,以忠於歷史相號召。同時又在題名上常標明“通俗演義”,則說明敷演歷史故事。但萬曆年間出現的《徵播奏捷傳通俗演義》,卻是寫萬曆間事,這裡“演義”概念已擴大,非專指敷演古事。
著名的演義小說
演義小說由於採用了章回體形式,深得民眾喜愛,故而得到迅速發展。到了明清時期,歷史演義小說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三國演義》、《水滸傳》和《洪秀全演義》等都是產生於這個時期。尤其在明清兩代,演義小說數以千計,產生了不少優秀的章回小說,如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二拍》、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相繼面世。
演義小說目錄
•1、《三國演義》
•2、《隋唐演義》
•3、《東周列國志》
•4、《楊家將》
•5、《前漢演義》
•6、《後漢演義》
•7、《兩晉演義》
•8、《南北史演義》
•9、《殘唐五代史演義》
•10、《隋唐兩朝志傳》
•11、《元史演義》
•12、《明史演義》
•13、《清史演義》
•14、《民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