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開發中的統計建模與評價研究》

《沿江開發中的統計建模與評價研究》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利用系統科學的觀點、理論和方法,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在學科融合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和創新。通過模糊技術的運用,使模糊問題精確化,為專家賦權創建了輔助系統。《沿江開發中的統計建模與評價研究》構思新穎,數據翔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套用價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流域開發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總結國內外江河流域開發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根據江蘇沿江開發的總體規劃和要求,深入分析沿江開發的發展現狀,依據科學發展觀對構建沿江開發監測統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系統開發進行了深入探討,建立了基於梯形模糊數的層次分析法和灰關聯理論的沿江開發監測統計綜合評價模型,創建了指標可維護的評價系統。

沿江開發中的統計建模與評價研究》可作為從事統計、評估、經濟、管理、系統建模研究及相關領域工作的人員和各級政府部門有關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學習統計、建模與評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張穎超,男,1960年10月生,江蘇沛縣人,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信息與控制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系統科學學科帶頭人,主持省級以上課題5項,橫向課題1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1/EI收錄多篇,編著教材3部,主編叢書2部,獲得國家專利和省部級以上獎勵與榮譽稱號10餘項,人才資助對象,在4個學術團體中分別擔任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和專委會委員,江蘇省科技諮詢、評估專家、多家專業雜誌和國際會議的審稿專家。

目錄

《沿江開發中的統計建模與評價研究》《沿江開發中的統計建模與評價研究》

第1章 引言
1.1 沿江開發的背景與戰略意義
1.1.1 沿江開發的背景
1.1.2 沿江開發的戰略意義
1.2 國內外大江大河的開發經驗
1.2.1 京杭大運河的開發與繁榮
1.2.2 黃浦江的開發定位及開發方式
1.2.3 萊茵河流域的開發經驗
1.2.4 田納西流域開發利用的主要經驗
1.2.5 日本東京灣的成功經驗
1.2.6 各類成功開發模式特點總結
第2章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詮釋
2.1 沿江開發綜合評價體系研究架構
2.2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流程
2.3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3.1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定義
2.3.2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功能
2.3.3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依據
2.3.4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說明
2.3.5 江蘇沿江開發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第3章 評價方法與評價模型
3.1 評價理論前提
3.1.1 評價的基本概念
3.1.2 綜合評價的基本概念
3.2 評價指標數據的預處理方法
3.2.1 評價指標類型的一致化
3.2.2 評價指標數據無量綱化
3.2.3 評價指標數據歸一化處理
3.2.4 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
3.3 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
3.3.1 常見綜合評價數學模型
3.3.2 綜合評價模型選擇的原則
3.4 基於梯形模糊數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價模型構建
3.4.1 模糊集合的基本理論
3.4.2 模糊綜合評判
3.4.3 梯形模糊數的基本概念和運算
3.4.4 基於梯形模糊數層次分析法建模的基本步驟
3.5 基於灰色關聯理論的綜合評價模型構建
3.5.1 灰色系統理論
3.5.2 灰色關聯理論
3.5.3 基於灰色關聯理論建模基本步驟
第4章 軟體編程與實現
4.1 Delphi與Matlab混合編程方法概述
4.1.1 利用Matlab生成COM組件
4.1.2 Delphi使用COM組件
4.1.3 Matlab編譯的COM組件的安裝
4.1.4 程式實例
4.2 Delphi與Excel應用程式接口編程
4.3 軟體模型結構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