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沈氏尊生書》,中醫叢書。清代沈金鰲編撰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收有《雜病源流犀燭》《傷寒論綱目》《幼科釋謎》《婦科玉尺》《要藥分劑》等5種。

流傳版本

現存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無錫沈氏師儉堂刻本,以及清代道光、同治、光緒、宣統年間多種刻本,通行本為1957年上海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作者簡介

沈金鰲(1717~1776)清代醫學家。字芊綠,號汲門,晚號尊生老人。無錫(今屬江蘇)人。少舉孝廉,從華希閔、秦蕙田、顧楝高等學,博通經史,著有《尚書隨筆》等。中年後潛心醫學,遍讀仲景以下諸名家醫著。或論傷寒,或言雜病,或明脈法,或詳藥性,分門別戶,各有師承。因就平日所讀方書,研審其理,參互考訂,輯為《脈象統類》一卷、《諸病主脈詩》一卷、《雜病源流犀燭》三十卷、《傷寒論綱目》十八卷、《婦科玉尺》六卷、《幼科釋謎》六卷、《要藥分劑》十卷,共七種計七十二卷,總名《沈氏尊生書》(1773年)。此書包括藥物、脈象、傷寒、雜病、婦兒科等內容,廣輯前賢名論,採集各家之長,間附己意。內容賅博,論述精闢,為學者所宗,流傳較廣。

內容簡介

沈氏認為“人之生至重,不知其重而有以尊之,庶不致草菅人命也。”故以尊生為書名。全書包括七種,《脈象統類》一卷。以浮、沉、遲、數、滑、澀脈為綱,闡明各類脈象。《諸脈主病詩》一卷。內容系二十七脈主病詩,間有註解,“欲知病必先知脈,既知脈方可識病”。《雜病源流犀燭》三十卷。本書為《沈氏尊生書》重要組成不嗯,全書列臟腑、奇經八脈、六淫、內傷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門,每門介紹若干病證,以雜病為主。每病證有源流一篇,然後詳述病證,“究其原委,悉其症形,考其方法”,因病用方,並附導引等治法。援引古人論說,皆載明書目,病結合沈氏經驗,論述完備,本書是一部交友影響的雜病著述。《傷寒論綱目》十六卷。外卷首一卷。卷首為總論,記述脈症總論、六經主證、陰陽、表里、傳變、愈解等篇。卷一至卷十五編列《傷寒論》原文為綱,選輯歷代醫家注釋為目,其分屬六經次第者,以柯韻伯之說為主;其不得分屬六經者,如傷寒後證即辨脈、平面等篇,悉列於卷十六中。書中引錄諸說,側重於臨床證治,沈氏按語頁多中肯。《幼科釋謎》六卷。卷一至卷四述總論即診斷,列兒科二十四門症候,各著四言韻語,探源析流,義尚簡括。每病證各采前人議論。卷五至卷六載諸病套用方。《婦科玉尺》六卷。沈氏以玉尺所刻分寸“堅久不磨”作為準繩。故書名“玉尺”。卷一列求嗣、月經。卷二列胎前。卷三列臨產、小產。卷四列產後。卷五列崩漏帶下。卷六列雜病。每卷病先述總論、治法;次錄各家學說及附方等。《要藥方劑》十卷。書中按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十劑分類。選藥四百二十種,每藥記敘性味、七情、主治、歸經、前人所論、禁忌等,並附沈氏按語。

影響評價

全書包括脈象、經絡、臟腑、傷寒、雜病、婦科、兒科等內容,廣輯名家醫論,博採前賢之長,結合沈氏經驗,論述完備,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