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易士達
詩詞正文
千里通渠竟達河,萬民力役怨聲多。
錦帆不送龍舟返,並覆亡隋入巨波。
《汴水》是作者易士達現存在世81首詩中較著名的一首。
宋 易士達
千里通渠竟達河,萬民力役怨聲多。
錦帆不送龍舟返,並覆亡隋入巨波。
中國古代溝通黃河和淮河的骨幹運河。也稱汴河又名通濟渠,全長650公里。自河南滎陽的板渚出黃河,至江蘇盱眙入淮河,共歷現今三省十八縣(市),順序為:河南省...
簡介 交通樞紐 汴渠興衰發展 作用 相關史料記載汴水虹橋:北宋建都在河南開封,開封市內有一條汴河,氣勢磅礴,貫穿全市,這座橋就架在汴河之上,故稱汴水虹橋,如長虹臥波,古樸典雅。 北宋皇帝每逢節日,在臣...
歷史 重現汴水秋聲,汴京八景之一,水面上的波紋宛如銀鏡上的浮花,分外好看,給人以美的享受。故有“汴水秋聲”的美稱。
簡介 歷史淵源汴水,古水名,一說晉後隋前指始於河南滎陽汴渠,東循狼湯渠,獲水,流到江蘇徐州市時注入泗水的水運幹道,一說唐宋人稱隋所開通濟渠的東段為汴水、汴渠或汴河。發...
人文歷史 自然資源 相關資料汴水之戰--汴水為項羽和劉邦的分界線,即楚河漢界。事件為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相差大,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
汴河,亦即通濟渠。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
簡介 沿革和歷史地位 影響 衰落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 北溯河:溯,逆流而止。 棹:船槳。
【作品名稱】汴路水驛 晚泊水邊驛,柳塘初起風。 近來多怨別,不與少年同。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詞語注釋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