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幾日,鄉路漸無多。
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
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
注釋:
北溯河:溯,逆流而止。河,指汴河。隋大業元年(605)開“通濟渠”,分東西兩段,東段至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東行汴河故道,至開封別汴水東南流,至安徽入淮河,是當時重要的水運通道。因滎陽至開封段水道為“古汴水”舊道,故唐宋人稱“通濟渠”東段為汴河或汴渠。
津:渡口,此句寫風和日麗,汴河上煙波蕩漾,遠望渡口上的樹木,似在搖曳擺動之中。
棹:船槳。棹歌:船工行船中唱的歌。此句寫在和煦的春風中,傳來了陣陣棹歌。
長淮亦已盡:這聯說已行完長長的淮河,難道還會害怕汴河的潮波嗎!與第二聯“鄉路漸無多”相照應,言返鄉之路定會一帆風順的。
相關詞條
-
汴州[河南省地級市]
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省會鄭州毗鄰,東與商丘相連,南接許昌和周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汴州
汴州,古地名。今開封市,古稱梁、汴,又稱汴梁,簡稱汴,河南省轄市,中國七大古都之一,為八朝古都,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開封素...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
宋詞,作者蘇軾。此詞為公元1084年(元豐七年)冬作者至高郵與秦觀相會後,於淮上飲別之詞。詞中反映了蘇、秦兩人的深摯情誼。
概況 原文 注釋 詞牌 格律 -
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
《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詠東坡與秦觀夜飲於舟中,感嘆人生。下片敘與秦觀難忘情分,惜秦觀賢才埋沒。全詞上下兩片均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詩詞律韻探微
詩詞律韻探微詩詞律韻探微 詩詞律韻探微 孫德振 編著 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 二零一零年六月 孫德振藝術簡介 孫德振,男,漢族,河南...
-
隋唐大運河
西上,直到今蕪湖附近後轉入長江,再渡過長江往北沿柵水到巢湖一帶北入淮水...,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東漢開鑿了陽渠,漕舟可由汴入河,由河溯陽渠入...(204年),在淇水入黃河處下大枋木使成堰,遏淇水入春秋戰國時期的黃河古道...
背景 歷史 組成 作用與意義 遺蹟考古 -
夢溪筆談夯
曉。又云:《通考》、《筆談》二十六卷,今所行者是。《宋史》則二十五卷,鄭...宣召之禮,惟學士宣召。蓋學士院在禁中,非內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門別設復門...,自東華門入,至左承天門下馬;待詔、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門。此亦用唐故事...
夢溪筆談 前言 夢溪筆談序 卷一故事一 卷二故事二 -
《古今詞話》
,加人工之雅縟,究非當行種草,所貴旨取花明,語能蟬脫,議論例入鬼趣,淹博...,偶僧沈子出示詞話,丹崖江子,力為贊成。惟睹事類,頓入精采,上不牽累唐詩...特質之同人,公之舉世。余以是為古今填詞者慶。鴛水年家弟曹溶撰...
-
澠水燕談錄
澠:古水名,在今山東省臨淄一帶。 讀音shéng,易錯讀, 澠池一詞中讀miǎn。 澠水,常見於齊國等古史書冊。 從體裁上來說,《澠水燕談錄》屬於筆記文...
著作簡介 作品全文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