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李白
詩詞正文
桂水分五嶺,衡山朝九疑。鄉關渺安西,流浪將何之。
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疇昔紫芳意,已過黃髮期。
君王縱疏散,雲壑借巢夷。爾去之羅浮,我還憩峨眉。
中闊道萬里,霞月遙相思。如尋楚狂子,瓊樹有芳枝。
注釋
⑴《藝文類聚》:《羅浮山記》曰:羅浮者,蓋總稱。羅,羅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體,謂之羅浮。在增城、博羅二縣之境。舊說羅浮高三千丈,有七十二石室,七十二長溪,神明神禽,玉樹朱草。
⑵《通典》:桂州臨桂縣有離水,一名桂江,水源多桂,不生雜樹。《漢書》:南有五嶺之戍。顏師古註: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耳。而別標名,則有五焉。裴氏《廣州記》曰:“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是為五嶺。鄧德明《南康記》曰:大庾嶺一也,桂陽騎田嶺二也,九真都龐嶺三也,臨賀萌渚嶺四也,始安趁成嶺五也。戴凱之《竹譜》:五嶺之說,互有異同,余往交州,行路所見,兼訪舊老,考諸古志,則今南康、始安、臨賀,為北嶺;臨漳、寧浦為南嶺。五都界內各有一嶺,似隔南北之水,俱通南越之地。南康、臨賀、始安三郡,通廣州;寧浦、臨漳二郡,在廣州西南,通交州。或趙佗所通,或馬援所並,厥跡在焉,故陸機謂“伐鼓五嶺表”,道九真也。徐廣《雜記》以剡、松、陽、建安、康樂為五嶺,其謬遠矣。俞益期與韓康伯,以晉興所統南移、大營、九岡,為五嶺之數,又其謬也。
⑶《初學記》:南嶽衡山,朱陵之靈台,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德鈞物,故名衡山。下踞高官,攝位火鄉,赤帝館其嶺,祝融托其陽,故號南嶽。周旋數百里,高四千一十丈。東南臨湘川,自湘川至長沙七百里,九向九背,然後不見。《元和郡縣誌》:九疑山,在道州延唐縣東南一百里,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
⑷楊齊賢曰:唐安西大都護府初治西州,後徙治高昌故地,又徙治龜茲,而故府復為西州交河郡。按文義,安西字疑訛,指為隴右道安西大都護府者,恐未是。
⑸陶潛《祭從弟文》:“流浪無成,懼負素志。”
⑹疇昔,昔日也。江淹詩:“終覿紫芳心。”李善註:“紫芳,紫芝也。”
⑺《爾雅》:“黃髮,壽也。”郭璞註:“黃髮,發落更生黃者。”邢昺疏:“舍人曰黃髮,老人發白更黃也。”曹植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張銑註:“黃髮期,謂壽考也。”
⑻《北山移文》:“誘我松桂,欺我雲壑。”
⑼《通典》:嘉州峨眉縣有峨眉山。
⑽《列仙傳》:陸通者,雲楚狂接輿也。好養生,食橐盧、木實及蕪菁子,游諸名山,在蜀峨眉山上,世世見之,歷數百年仙去。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