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汶川》

《永遠的汶川》

版次: 單之薔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用鏡頭和文字獨到地展現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麗風貌。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作者曾經在“重走中國西北角”的行程中途經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區,用大量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那裡的風土人情、秀美山川。

(圖)《永遠的汶川》永遠的汶川

作者: 趙亞輝
出 版 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6-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44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122031280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紀實文學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書,是對受災嚴重的川西北最好的紀念
——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宋明
作為救援隊的“編外隊員”,亞輝在火線中記錄下鮮為人知的內幕和故事。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總指揮 趙和平
多年後,這本書的價值將會盡顯。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 姚檀棟
亞輝用文字和鏡頭,獨到地展現出大地震中最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這也恰好解釋了他的抗災部落格為何能脫穎而出,十多天訪問量就突破千萬。
——新浪網總編輯 陳彤
跟隨趙亞輝,重走中國西北角,發現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尋未曾在意的感動,經歷災難現場的悲壯,感悟歷史瞬間的永恆。
——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 張曉軍
震後,完全現場的目擊,讀來動人心魄。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讀來甘之如飴。
——《中國國家地理》執行總編 單之薔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用鏡頭和文字獨到地展現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麗風貌。這是一本需要用心感悟的書,真實地書寫出大地震中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2007年6月,趙亞輝等組成科考隊,沿著70多年前著名記者范長江在中國西北部採訪時所走過的道路,重走中國西北角。歷時超過一年,到達中國西北部7個省區超過120個縣。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綿陽等地進行長時間的細緻走訪,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區的風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作者第一時間趕赴震區,先後在綿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綿陽等地進行採訪報導,有較大影響。
本書作為《重走中國西北角》的特別專輯,通過有價值的第一手的文字、照片對比震前、震後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區狀況,為讀者還原汶川、北川等地的歷史真實,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薈萃。本書圖文並茂,有大量原創的衝擊力極強的震前、震後的對比照片,可以從中回憶川西北的風物人情。

在“5.12汶川地震之前,作者曾經在“重走中國西北角”的行程中途經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區,用大量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那裡的風土人情、秀美山川。地震之後,作者又第一時間趕赴重災區。重回故地,當日人文薈萃、景致獨特的川西北已是滿目瘡痍,只有在今昔圖文的對比中,讓昨日重現,還原真實的川西北。
地震前後的強烈對比,震區人民的堅強意志,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讓我們對這片不曾關注的土地有了特別的記憶和情懷。正因為如此,我們將本書有限的收益捐助給北川中學“上學之路計畫”,以表達我們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作者簡介

趙亞輝,人民日報教科文部主任記者,第17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多次參加重大和突發事件的現場採訪和報導,曾隨遠望號航天測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災區搶救重傷員,赴印尼班達亞齊採訪印度洋海嘯重災區,跟蹤2005珠峰測量行動超過百日……
著有《親歷世紀大災難》等著作,報導和作品多次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反映出中國記者的職業精神和時代風貌。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科技好新聞一等獎等。李長春同志稱讚他是“記者的榜樣”,王兆國同志稱讚他是“青年的楷模”,陳至立同志稱讚他的事跡“要編入大學新聞專業教材”。他的事跡曾被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新聞調查》、《焦點訪談》、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華新聞報、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多家媒體廣泛報導。

目錄

序一:吳恆權
序二:范東升
自序
汶川、汶川……
從帕米爾到汶川
成都,志願者拚死去災區
漢旺的哭喊
搶救“國寶”專家
驚魂6小時
因為我還活著,所以我要來
空降汶川
震中映秀
雙胞胎的奇蹟
廢墟中撿衣服穿的孩子
妻子的歌聲,讓我活下來
最讓人無語的事
徒步紫坪鋪
野人回來了
都江堰的淚
129小時,截肢後,活著出來
時間靜止3分鐘
嬰兒推遲6天出生
一個救援隊員的災區十日
生命高於一切
北川:爾瑪之殤
奔向北川
不是震中的震中
破碎河山
北川中學的記憶
三七連環的意外
一封讓人流淚的女生來信
北川女生再次來信
女兒含笑離去
總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
我們北川人,不服輸
尋找大禹出生之地
一天掙兩塊錢的打鐵老人
山體崩塌前後
中國最險峻的情人橋
西遊記里妖怪出沒的洞穴
長征中不應被遺忘的千佛山戰役
一個伐木工人的變遷
政府大門變魔術
封城、封城……
防疫的戰爭
目擊堰塞湖
決戰唐家山
綿陽:科技城之難
四個沒想到
災民之城
飄揚的黃絲帶
神秘的九院
飛船和火箭的搖籃
那一刻,我飛了起來
廣場上的按摩師
最離譜的“鴻門宴”
七年之癢看綿陽
江油:李白故里之憂
青蓮鎮上訪李白
尋找鐵杵磨成針
月圓妹妹和粉妝樓
李白紀念館裡的稀世奇珍
誤會之一:生於江油還是生於碎葉
誤會之二:死於疾病還是死於溺水
破舊老屋裡的四世同堂
一個花甲老人的尖峰時刻
稀世國寶飛天藏
偏居一隅 心懷天下
茂縣,松潘,九寨一路向北……
羌人在川不在甘
古老神秘的舞蹈
色彩絢麗的服飾
雄偉奇特的碉樓
給你戴孝一萬年
羌笛的秘密
中國最離奇的古城
尋找失蹤的千年潘洲
十萬佛像堆成的小山
奇特的白馬藏人
追拍世界珍稀的梅花鹿
中國最美的地震遺蹟
即便千日無震 不可一日不防(代後記)

書摘插圖

搶救“國寶級”專家
國家救援隊190名隊員,已經連續兩晝夜沒有休息了,他們在和死神賽跑。
隊伍分成兩組,一組在東汽中學,一組在東方汽輪機廠總廠。這是我國一一個重要的汽輪機企業,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這次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損失,有300多名員工遇難。
地震時,在廠里一座辦公樓里,有20多名專家正在開會,只有幾個人跑出來,其餘全部被壓埋在廢墟下,其中有我國權威的汽輪機葉片專家劉海波,堪稱“國寶”。
我在現場看到,這座辦公樓為4層磚混結構,中間會議室全部坍塌,兩邊的樓房一層被切斷,主體向中間傾斜十幾度,搖搖欲墜,樓板層層疊壓,相互交錯。在廢墟的後面,有一堵牆連線危樓,形成一個u形的包圍圈,在前面有一條3米深3米寬的水溝,對於緊急撤離來講簡直就是“無路可逃”。
這裡儼然一座“孤城”,救援難度很大。隊員們搭了一個懸空的5米木梯,才能深入到樓里的廢墟中去施救。現在餘震不斷,木梯隨時都有斷落的危險,給救援帶來很大的考驗。
救援隊員盧傑獨自一人率先進入廢墟,找到了專家劉海波。他的身體被兩塊交錯的樓板壓住,其中一塊樓板長達8米,直通到左側危樓的牆根,上面壓著大量的廢墟,只要輕輕一動,上面廢墟就會坍塌,整個左側危樓就會倒塌。
“把我的腿鋸掉,讓我出去。”已經被壓埋很長時間的劉海波,激動地對盧傑說。“你別急,我們會有更好的辦法”,經過冷靜思考,盧傑提出了充分利用吊車的力量,將交錯疊壓的兩塊樓板捆綁在一起,吊升後形成一個穩定的A字形的營救方案。
中國地震搜救中心曲國勝總工程師和結構專家孫柏濤研究員迅速制定了實施方案,20名隊員輪番上場,冒著生命危險在現場搶救。壓住劉海波的樓板一厘米一厘米地慢慢吊升,救援隊員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劉海波和整座廢墟的變化。
經過5個多小時的緊張營救,“國寶級”專家劉海波在沒有受到任何二次傷害的情況下獲得解救。之後不久,主任工程師袁曉陽等5位技術人員,被陸續救出。
……

書摘與插圖

(圖)《永遠的汶川》《永遠的汶川》

(圖)《永遠的汶川》《永遠的汶川》
(圖)《永遠的汶川》《永遠的汶川》

(圖)《永遠的汶川》《永遠的汶川》

(圖)《永遠的汶川》《永遠的汶川》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