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慘烈而有光彩的長篇小說,作品反映了藏族、納西族雜居的區域、多種文化的衝撞與融合。顯現了艱苦環境中信仰的力量、虔誠、血性,慷慨豪邁,讓讀過的人興奮。在路上,昆明——麗江——瀘沽湖,我讀完了范穩的新作《水乳大地》 ,材料的嚴密與紮實,正如一路好風光。我打電話給范穩:按眼下的注水寫作,這本書可以撐成三本書。我還想說:動人的故事,容易產生在文化交匯的地帶。
作者簡介
范穩,青年作家,現居昆明。曾出版過長篇小說《清官海瑞》等,並在雜誌上發表多篇中、短篇小說。若干年來一直從事滇、藏地區的文化研究,並嘗試著將其成果運用於文學創作,曾撰寫過記述地域文化的圖書《茫茫古道:揮之不去的歷史背影》 、 《高黎貢:人類的雙面書架》等著作、文章,為當前反映西南邊民生活有實力的作家。
編輯推薦
在路上,昆明——麗江——瀘沽湖,我讀完了范穩的新作《水乳大地》,材料的嚴密與紮實,正如一路好風光。我打電話給范穩:按眼下的注水寫作,這本書可以撐成三本書。我還想說:動人的故事,容易產生在文化交匯的地帶。
目錄
第一章 世紀初
1.叩開西藏的大門
2.學習
3.第一個受洗者
4.大辯論
5.世仇家族
6.建在牛皮上的教堂
7.向上帝開戰
第二章 世紀末
8.法蘭西的天使
9.神話與現實
10.轉世靈童
11.教堂的地道
第三章 第一個十年
12.出埃及記
13.雪山下的殉情
14.“野蠻人高尚的戰鬥”
15.借懸崖六百尺
16.活佛的箴言
17.讓腦袋去曬鹽,讓腳好好睡覺
18.鹽的顏色
19.大瘟疫
20.納西人的魂路
第四章 八十年代
21.扎西門巴
22.夢裡生長出來的寺廟
23.陽光下的耶穌
24.求學與敬畏
25.桃花鹽
26.“宗教庇護一切”
第五章 二十年代
27.九頭喇嘛
28.濟貧就是借貸給上帝
29.探尋與迷失
30.來來往往的軍隊
31.虹化
32.昂貴的煩惱
33.讓迥活佛的智慧
第六章 七十年代
第七章 三十年代
第八章 六十年代
第九章 四十年代
第十章 五十年代
最後的晚餐
媒體評論
《水乳大地》:文化碰撞與交融的畫卷
■陳曉明
藏域風情,嚴酷的環境,宗教衝突,生命的艱險與瑰麗……,一部作品融入了如此多的內涵,不用說,范穩的《水乳大地》以它沉甸甸的分量,肯定要在2004年的中國文壇占據醒目位置。這部小說講述上世紀初以來瀾滄江某峽谷不同部族的生存鬥爭,既展現這塊土地上帶有原始意味的生存情景,又表達著人們對自然與神靈的特殊態度,生存於此必備的粗獷雄野的特徵,以及人神通靈的無窮意味,作品顯示出了少有的力度和深度。小說時間跨度相當大,上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西藏歷史,如此緊張而舒展地呈現出來,它使我們面對一段陌生的歷史時,直接叩問我們的精神深處。
小說的首要特徵表現在直接觸及宗教主題,在信仰衝突中表現出生活的畫卷,並且充分地展示了一種“族群”的存在方式。我們的文學作品涉及宗教的不多,這確實是一件困窘的事情。儘管說,自近代以來,基督教就面臨危機,文學也參與到懷疑信仰的行列中去。但對信仰的懷疑本身也是對信仰的探討和追尋,這使西方近世以來的文學作品在精神維度方面總有它的深刻性。現代以來的中國文學依靠救國救民的啟蒙和革命理念來建立內在思想深度,但在20世紀末,這一思想體系的歷史根基變化了,文學作品如何重新獲得深刻性,是一大難題。很顯然,范穩這部小說就敢於啃硬骨頭,它向著人類生存的那些複雜領域挺進,寫出了一種更有內涵、更有存在力度的精神狀態。
瀾滄江小小的峽谷地帶被宗教支配的生活,這裡演繹著千百年的信仰傳奇。歷史發展到20世紀初,西洋宗教開始介入,這裡精神生活的局面變得錯綜複雜。小說不只是寫了幾個特殊的部族,而且寫了更為特殊的人群,藏傳佛的喇嘛、活佛,納西族的祭司,基督教的神父,要寫好這些人需要有相當深厚的宗教史知識的準備,范穩顯然是有備而來,他深入藏區,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還在宗教史方面下足了功夫。他把處於不同宗教信仰中的人們的生活態度與世界觀以及性格心理都表現得非常恰當,栩栩如生。基督徒關於上帝創造一切的信仰,佛教徒對來世和轉世,對神靈的迷信,納西族對鬼神的敬畏,這些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與衝突,顯示出生活世界巨大的差異性與複雜性。生活於艱難險阻之中,存在需要巨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信仰對這些族群來說,顯得如此重要,沒有信仰,沒有對神靈的敬畏,他們無法解釋世界,也無法超越存在的困境。小說寫出了那種“族群”的存在方式——少數民族才有的那種生存信念和超越存在困境的那種意志力量。
當然,小說同時也通過族群之間的生存爭鬥,通過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來刻畫“族性”。所謂“民族性”這種概念已經被過度使用,這些“民族性”通常是指中華民族,而其內涵主要是漢民族的民族性,它在人們的敘述中,並不指向生存的狀態與方式,而是由典籍文化規定的那些民族性的思想文化特徵。事實上,漢民族本身受著地域差異的影響,其民族性的概括本來就十分困難,因而也顯得牽強,典籍文化的規定也代替了活生生的表現。少數族群由於其更緊密的族群內在認同,使得他們保持更為一致的信仰、認知方式和生活態度,他們在與自然以及其他族群的對抗中展現了獨特的生存意志,承受歷史累積的苦難與仇恨,顯示出不可鬆懈的頑強鬥志。《水乳大地》就寫出了藏族的不同部族,康巴人的勇猛,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戰鬥,對殺戮有著滿腔的激情。野貢家族就顯得更為有策略,他們給勇猛留下迴旋餘地,因此成為峽谷里最古老、最富裕的龐大家族。小說寫到這兩部族的恩恩怨怨,無不驚心動魄。那些數百年,數十年就要演繹一遍的生死戰鬥,顯示了峽谷里的生存之悲壯,也掩蓋不住它的濃重的悲劇性氣息。作為對一種“族性”的書寫,澤仁達娃可能是寫得最鮮明最有力度的一個形象。這個在族群的血火衝突中死裡逃生的康巴人,成長為巨人一樣的勇士,但他只能是一個末路英雄。他的勇猛與草率,狂野與深情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小說中寫到他與木芳的愛情,顯然是奇特、不可思議而又異常動人。這個土匪被一個美麗的納西族女子的美麗與身體所融化,真是一物降一物。英雄難過美人關,木芳是唯一能夠制服澤仁達娃的人。作者並不熱衷於描寫愛情,信筆而至,卻總是有引人入勝的效果。當然,小說似乎隱藏著一個更深的思想,那就是人性的愛,有著更為強大的力量,信仰與部族之間的敵對,世代相傳的深仇大恨,只有純粹的肉身之愛才能化解。澤仁達娃之與木芳,獨西之與白瑪拉珍,都以肉身之愛超越了宗教與部族——這似乎才是真正的“水乳大地”。宗教的力量顯得那么困難,而是身體的交合則是那么單純自然。那個野貢家的後代獨眼(獨西)與納西姑娘白瑪拉珍的愛情,那些狂野的情慾,卻像燃燒的山花一樣爛漫,帶著充足的生命韻律展示出人性的絢麗。當然,更有生命內涵的愛情還是澤仁達娃與木芳之間的關係。那不是什麼心心相印銘心刻骨的愛戀,而是生命、身體、神靈式的相遇,多少年,那個土匪還對木芳永誌不忘。最後澤仁達娃皈依了佛門,成為一個虔誠的教徒。澤仁達娃完成了他的人生,狂野的族性也消蝕於宗教寬容之中。他的後代木學文,早已是一個共產幹部,那是小說一個奇異而意味深長的結尾,木學文知道皈依佛門的吹批喇嘛(澤仁達娃)就是他的生父,但他還是履行職責把他帶走了,行前,吹批喇嘛向著活佛的方向磕了三個頭。
人類的恩怨,仇恨與苦難,都只有在宗教里化解。這似乎是小說刻意表達的一個主題。小說非常深入細緻地表現了宗教在藏族至高無上的作用,也描寫了基督教介入藏族地區的具體過程。作者沒有概念化地處理佛教,也不帶任何偏見地描寫了基督教的傳教活動。尤為難能可貴的在於,作者寫出了一群獻身基督教事業的傳教士,在范穩的敘事中,他們也顯示出了某種可貴可敬的品質。作品最終要表達的是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和平共處,宗教的本義就在於人們的精神世界,人們的靈魂之間的溝通,因此,各宗教之間更沒有理由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作者顯然是從一個理想化的角度來表達宗教觀念,他把宗教看作一種純粹的維繫人類平等、友善、和平共處的精神信念。最後,在社會主義政治的協調中,不同族群之間的矛盾化解了,不同宗教也和平相處,達到一個至善至美的境界,就像抵達天國或神的境界一樣。我知道,這與其說是作者的現實理念,不如說是期望與祈禱。
很久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沒有人如此懷有激情地表達過宗教,也少有人如此熱烈地描寫那些荒蠻而瑰麗的大自然風光,更難得看到對生命與生命,與神靈的碰撞迸射出的火花。范穩的《水乳大地》給我們展現了這一切,我們還有什麼苛求呢?這是文化、信仰與生命強力碰撞交合的瑰麗畫卷,垂掛在當代文學荒涼的祭壇上,它是對一種生命史的祭祀,也是對一種宏大寫作的哀悼。(from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