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幫二者皆可拋
內容簡介
殷夫(1910—1931)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革命詩人,中共黨員,“左聯五烈士”之一,其一生創作了大量革命詩文。因從事革命活動,於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殺害於上海龍華。《殷夫年譜》一書,較為詳實地記錄了殷夫心繫革命的短暫一生,並錄有殷夫的大量詩文,具有一定史料價值,是研究殷夫生平及作品不可或缺的資料。
作者簡介
王艾村,1929年12月生。浙江寧海人。1948年寧城地下黨支部書記。浙東行署“七辦”民政指導員、警衛隊政治指導員。解放寧海時負責接管公安局。曾遭“左”傾迫害受苦20餘年。為省第一、三次文代會代表,寧海縣文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縣文聯副主席。1990年離休。系省作家協會、文學、史學學會、魯迅研究會會員。南京中山文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時代學人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文化名人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主席團成員。有各類作品被百餘家專集所收輯並獲獎。出版有《秋瑾》、《柔石年譜》、《艾村文史小集》(一)(二)、《劫後拾殘》、《王錫桐起義史料集》、《柔石評傳》、《柔石研究》等專著。
目錄
共和國不會忘記——王艾村《殷夫年譜》序
1910年(庚戌 清宣統二年)1歲
1915年(乙卯 民國四年)6歲
1916年(丙辰 民國五年)7歲
1920年(庚申 民國九年)11歲
1923年(癸亥 民國十二年)14歲
1924年(甲子 民國十三年)15歲
1925年(乙丑 民國十四年)16歲
1926年(丙寅 民國十五年)17歲
1927年(丁卯 民國十六年)18歲
1928年(戊辰 民國十七年)19歲
1929年(己巳 民國十八年)20歲
1930年(庚午 民國十九年)21歲
1931年(辛未 民國二十年)22歲
前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前夕,中央有關部門聯合公布了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的候選人名單,其中就有包括殷夫在內的龍華24烈士。如實地說,能完整記住這24位烈士姓名的人恐怕不多,但熟悉其中左聯五烈士的卻大有人在。因為凡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大多會在語文課本中學過魯迅的著名雜文《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文情並茂的作品在開頭即以白描手法描寫白莽——即殷夫。這位二十多歲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顏色是黑黑的”。1929年8月,20歲的殷夫第三次被捕獲釋。時值盛夏,他還穿著一件厚棉袍,以至見魯迅時汗流滿面——因為被捕時他的衣服和書籍通通都被沒收了。魯迅寥寥數筆,就使得一個赤誠的革命文藝戰士的形象躍然紙上。當然,使殷夫的名字不脛而走的還有他的那首譯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原本是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於1847年元旦創作的短詩《自由,愛情》,從20世紀初至今有多種中文譯文,但最為讀者喜聞樂見的還是殷夫的五言絕旬式的譯文。然而最近有些地方修訂語文教材的專家,為了“去政治化”,掄起“文質兼美,適合教學”的板斧,竟把《藥》、《為了忘卻的記念》等魯迅的小說、雜文代表作通通砍掉了,用一些流行的篇目進行置換。但我想,“流行”並不等於“恆久”。
精彩書摘
接編輯覆信,隨即乘淞滬線小火車趕到市內約定的地點,會見了阿英,被他拉到臨近的一家廣東茶座里作了親切的長談。與阿英低聲地談去年坐牢的情況,談現在學校的環境,談自己與大哥的矛盾關係,談自己讀書寫作的文學活動,就像遇到久別的親人一般無話不說,興奮,明快,坦誠。“從這時起,他就成了太陽社社員”。②同時也恢復了與共產黨的組織關係。閱讀創造社於1月15日新出版的《文化批判》月刊,這是一本偏重政治理論與文藝批評的雜誌,使他讀得很興奮。對其中彭康的《哲學底任務是什麼?》中“批判不僅是解剖刀乃是一種武器。(Kritikvistkeinanatomisches,Messer,siesteineWaffie)”這段引自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譯文有些不同看法,就給編者寫了封信,提出了商榷的意見。同時還對該社2月1日出版的《創造月刊》第9期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一文中有關的句子語意提出質疑:“於是我發生些疑心請你們指教。”信的末尾稱:“我是一個剛學半年德文的學生,錯誤怕所難免。”並署名“徐文雄於同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