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奧地利畫家克里木特所作表現一個人生進程。幾個不同歷程的形象緊緊偎在一起,成為一團,在宇宙中間它卻只是一滴徐徐降下的水泡。畫家彩用單線平塗,加重東方圖案裝飾,人物相互重疊、凝聚,只是一個生命的胎胞飄蕩在宇宙之間左側有象徵死亡的深淵形象。通過可愛的幼兒、豐滿的少女、溫柔的母愛、健碩的男子和衰年的老嫗等各個局部,展示一種寓意,說明人生的短暫。從生長、發育、求愛到衰亡,這是一種本質的顯現。一句話,畫上的裝飾性形象,意味著宇宙和人生是一種物質的循環。
賞析
在畫面暗色的背景上,右側是相擁相依的一群人,其中有年輕美麗、神情天真的女性裸體,有手托嬰兒、表情幸福滿足的母親形象,有閉目合十、一臉虔誠的老人形象;也有垂首相擁、耳鬢廝磨的愛侶形象。纏繞穿梭在這些人體間的是色彩繽紛、滿布抽象花紋的衣物,其上的花紋——或者說“可視的形象符號”似乎暗示了更多東西,如同受精卵形狀的花紋似乎象徵了新生的希望,一些綻放的花朵與長條形狀的花紋又似乎在暗示著畫家一向比較關切的性愛主題。畫面的左側,在西方繪畫中經常以骷髏形象出現的死神側著頭顱用空洞的雙眼注視這這些緊緊融合在一起、無畏無懼的生命,衣服上滿是黑洞洞的十字架圖案。畫面中的形象無不充滿夢幻般的華麗感,而他們帶給觀者的思考亦是撲朔迷離。
既然名為《死與生》,作品的主題似乎容易理解,但再深入思考,又似乎朦朧晦澀,很難準確把握。加之克里姆特本人很少對自己的作品做任何評價,這便導致了後人對該作品所要真正表達的主題的不斷猜測。作品明顯帶有濃厚的悲劇意蘊與宿命感,但畫家究竟是想說明人生的短暫還是想解釋命運的無常?是想歌頌生命的寶貴還是想解釋生命輪迴的意義?從來沒有人能用三言兩語概括出來。
畫面右側象徵人的一生的人物表情舒展,甚至洋溢著幸福,不難令人想到人們對死亡的無知而無畏。關鍵在於左側的死神形象。他側首凝視的樣子似是關心,又似冷漠,可能帶著對這些短暫生命的慈悲與憐憫,也可能是帶著對人類沉浸滿足於眼前幸福的無知無畏的嘲諷。無論對人的生命的態度如何,不可否認的是,畫家展現出來了鮮明的一點,無論人生經歷了多少喜怒哀樂,最終將回歸於無。正如朱自清所說,人在世上匆匆走一遭,“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無論畫面“生”的一面有多么絢爛,“死”的一面永遠淒涼 。
作者
在19世紀的奧地利畫壇,居斯塔夫·克里姆特(G.Klimt,1862-1918)是位獨領風騷的人物。他以自己的畫筆向傳統的美術樣式提出挑戰,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畫家。克里姆特的畫作因色彩豐富艷麗,線條柔和流暢,用料極盡奢華,使得畫面透露出強烈的華麗的裝飾風格而受到人們的歡迎。與此同時,克里姆特的畫作也因將許多熱情的眼光投注在女性和性愛之上,性暗示意味強烈而備受非議。但他的繪畫也集成了北歐藝術熱衷於探索人生哲理的做法,因而帶有深刻的悲劇色彩和感傷意味。克里姆特反映人類生存狀態的畫作是他的作品中最難以理解並眾說紛紜的部分。在畫家以“性”為主題的表面下,往往埋藏著超出性愛範疇的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甚至時常渲染了深刻的悲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