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桑田變滄海,世事多變,一個人的成功到底是什麼原因,分說歷史成功人士,不難看出,一個人的成功跟自身的實力有著很大的關係。但同時我們也看出機遇對我們的成功也是起著不小的影響……那么如何才能發現機遇、創造機遇、把握機遇,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呢?
如果你想獲得相關啟示,那么不妨讀一讀這本《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主編予思)。
內容簡介
拿破崙說:“卓越的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就將失去價值。”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缺乏機遇而碌碌無為。機遇往往不易察覺,需要人去識別、尋找;機遇太多可遇不可求,需要人去創造;機遇容易稍縱即逝,需要人及時把握。那么如何才能發現機遇、創造機遇、把握機遇,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呢?如果你想獲得相關啟示,那么不妨讀一讀這本《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
目錄
第一章機遇是改變人生的關鍵偶然的機遇改變人的一生
成功常起點於機遇
碰運氣不如抓機遇
第二章眼光獨到,覓取機遇
在冷門中覓得機遇
從差別中尋找機遇
於變化中預知機遇
從旁人的問題捕捉機遇
嗅覺靈敏,察覺機遇
訊息靈通,感知機遇
見微知著,知一反三
第三章別出心裁,創造機遇
懶于思考與機遇無緣
突破慣性思維得機會
思路決定財路
在思考中,挖掘機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從空白處抓取機遇
從“不可能”中找機會
第四章敢冒風險,博得機遇
冒險不是魯莽行事
風險就意味著機遇
自古機遇險中求
機遇鍾情於冒險者
膽識非凡,事業非凡
害怕失敗錯失機遇
第五章精心謀劃,贏取機遇
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
全局在胸方能勝券在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做自己擅長的事
懂得學習,隨時準備
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
第六章拓展人脈,引來機遇
人脈是一筆無形財富
人脈決定事業成敗
人脈寬,機遇多
貴人樹下好乘涼
單打獨鬥,舉步維艱
讓自己的敵人變為朋友
第七章心態積極,爭取機遇
機遇總屬於樂觀者
機遇屬於期望成功的人
主動出擊,把握機遇
天道酬勤,成事之道
堅持不懈,滴水穿石
自信乃抓住機會的第一秘訣
怨天尤人,敗事有餘
消極倦怠,碌碌無為
第八章快字當先,搶奪機遇
看準時機,及時行動
當機立斷,杜絕猶豫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認定機遇,全力以赴
不要讓機會溜走
凡事拖延,貽誤時機
第九章借力打力,巧用機遇
把握機遇,事半功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隨機應變,適時掉頭
與人合作,與己方便
將錯就錯可曲徑通幽
歪打也可正著
因勢利導,四兩撥千斤
讓壓力化為動力
禍福相倚,變厄運為好運
精彩書摘
偶然的機遇往往決定於人們人生道路上關鍵的幾步,它通過這種方式而改變人們的一生。北京的老字號非常多,一說起“王致和”,大家沒有不知道的,若提起王致和的臭豆腐,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臭”字名揚方里,傳遍了全中國。
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種產生蛋白酶的黴菌分解了蛋白質,形成了極豐富的胺基酸使味道變得非常鮮美,臭味主要是蛋白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了硫化氫氣體所造成的。另外,因醃製時用的是黃漿水、涼水、鹽水等,使成型豆腐塊經後期發酵後呈豆青色。
那么,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的一個由來呢?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但苦於盤纏皆無j不能返歸故里,只好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為了謀生,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父親在家鄉以開設豆腐坊為生,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他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
有一次,他製作的豆腐沒賣完,但他又不甘心廢棄,於是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醃了起來。結果,事情一忙便把此事忘了。
秋季到來了,他驀地想起那缸醃製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讚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更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
後來,王致和又對其進行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的三百多年間,王致和雖更換了幾代人,卻始終保留著“王致和”這個老字號,保持著王致和臭豆腐的傳統風味。
王致和之所以能製造出味道鮮美的臭豆腐,可以說完全是因為意外——如果不是他忘了及時買掉醃了的豆腐,他就不會得到製造風味獨具的豆腐的方法。但正是這次偶然的機遇,他不僅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而且還使“王致和”臭豆腐名揚全國。
從古到今,似乎命運和機遇密切相關。如:有的人,勞苦一輩子,最終卻連一所像樣的住宅也買不起;有的人,才華橫溢,能力出眾,卻一直只能徘徊在貧困的邊緣;有的人,不學無術,卻也能混個滿身銅臭;有的人,平平庸庸,卻財利豐收。為什麼這些人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人有機遇的眷顧,而有的人缺乏改變命運的機遇。
1995年,27歲的劉春儷成了下崗女工。經過一段時間後,劉春儷經人介紹,到了一家招待所做了一名客房部的服務員,開始了每天疊被子、打掃房間的工作。
1996年的一天,劉春儷像往常一樣,清掃招待所的走廊地毯,一位客人叫住她,讓她幫陋到街上買一塊香皂。劉春儷剛開始以為是自己粗心大意,忘了給客人房間配放一次性香皂,她急忙向客人道歉。但客人告訴她:“房間裡已經有一次性香皂了,可是我討厭用那種小香皂,體積太小了不好拿,容易掉,質量也太差。”劉春儷幫助客人買回了香皂。
第二天,這位客人走了。劉春儷在收拾房間時,看到昨天客人買的香皂只用了一點點,招待所配送的一次性香皂因為客人已經打開了包裝,也不能再用了。在將一大一小兩塊香皂丟進垃圾桶的時候,劉春儷突然心裡一動:客人出差在外,都喜歡方便,不願意攜帶大塊的香皂,而賓館酒店提供的香皂又因為體積小、質量差等原因不能讓客人滿意。這不僅有損於賓館酒店的聲譽,還造成了不小的浪費。
劉春儷心裡想:“能不能做出一種折中的香皂,既能滿足客人的需要,可以增大體積,讓客人好拿好握,同時又不影響質量,不造成浪費,不提升成本呢?”
連續幾天,劉春儷都被這個問題困擾著。
一天,劉春儷無意中被孩子們玩的塑膠球吸引住了。她想:如果在塑膠球的外面包上一層香皂,即設計一種空心的香皂,這樣,既能增加香皂的體積,讓客人好拿好握,好擦洗,又沒有增加香皂的用量和成本,一舉兩得,這種香皂一定會得到顧客和酒店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