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可靠性基本理論與方法》

《機械可靠性基本理論與方法》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可靠性研究的科研人員的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機械可靠性基本理論與方法》較為系統地介紹了機械可靠性基本理論與方法。首先,剖析了可靠性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的、甚至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概念與觀點,著重闡述機械可靠性問題的特殊性與複雜性、傳統可靠性模型的適用性與局限性、解決機械零件與機械系統可靠性問題的思想方法。其次,在零部件可靠性方面,拓展了傳統“干涉分析”的概念;在系統可靠性方面,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系統工程”思想方法的套用和最新研究成果,並提出了新方法與新模型,反映了可靠性研究的最新進展。

內容簡介

《機械可靠性基本理論與方法》以機械系統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為背景,匯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可靠性與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關係、失效率一時間關係、載荷一強度干涉關係、系統可靠性與零件可靠性之間的關係等可靠性基本理論、模型、方法的新認識與新發展。在零件可靠性方面,從數學的一般意義上解釋載荷強度干涉概念與模型,大大拓展了傳統模型的套用範圍;在系統可靠性方面,採用系統工程思想方法,介紹了直接在系統層進行可靠性分析、建模的方法,突破了“從零件到系統”的傳統可靠性分析框架;在系統故障分析方面,介紹了Petri網模型及相應的故障分析新方法;此外,還採用通用發生函式方法詳細表述了多狀態零件與系統的可靠性問題。

目錄

前言
第1章機械可靠性概述
1.1可靠性發展歷史與現狀
1.1.1機械可靠性工程概述
1.1.2複雜載荷環境下的可靠性問題
1.1.3傳統可靠性理論與方法及其基本假設
1.2機械可靠性理論、方法與模型中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問題
1.2.1可靠性、機率與失效
1.2.2失效率及失效率-時間關係
1.2.3成本-可靠性關係
1.2.4可靠性干涉分析方法、模型及其套用
1.2.5零件靜強度失效機率計算與載荷效應
1.2.6損傷等效與失效機率等效一致性問題
1.2.7系統可靠性與零件可靠性之間的關係
1.2.8零件或系統狀態的多態性
1.3可靠性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