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的小孫女》

《林先生的小孫女》

《林先生的小孫女》是法國著名作家菲力普•克洛岱爾新作,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書中主要講述:看到在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艱難困頓中,孤苦無依的爺爺和孫女之間那相依為命的親情,看到那兩個無法用語言交流的孤獨老人之間無聲的溝通、深深的友情和由此產生的希望。這個故事讓讀者不禁思考是“生存”更重要,還是“生活”更重要?這部作品獲得了法國書店獎。

基本信息

《林先生的小孫女》林先生的小孫女封面

法國著名作家菲力普•克洛岱爾新作《林先生的小孫女》講述了一個愛的故事,讓讀者不禁思考是“生存”更重要,還是“生活”更重要?這部作品獲得了法國書店獎。《林先生的小孫女》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由復旦大學法語系畢業的青年歌手尚雯婕翻譯,於2009年正式上市。書中講述了年邁的林先生因戰亂要離開破敗家園。他帶著一隻小箱子,懷中抱著一個新生嬰孩,搭船來到一個西方國度,被當局安排暫棲於難民收容所。面對陌生人和不解的語言,他感到生活的艱辛才剛剛開始。他唯一的寄託是懷中的小孫女,從不讓她離身。孩子能吃飽睡好是他最大的滿足。他常常帶小孫女到公園散步,並偶然結識孤身的巴克先生。兩個人沒有共通的語言,卻比手畫腳,聊得分外開心,人群的冷漠和城市的灰暗一掃而空,換之以陽光般的溫暖滋潤彼此心靈……當局無突然安排林先生轉往別處收容所,他來不及通知巴克先生。身處銅牆鐵壁似的收容所,他必須要逃出去,找到那座公園,告訴巴克先生……

基本信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44707510
條形碼:9787544707510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中文:中文
法文書名:La petite fille de Monsieur Linh
市場價:¥15.40

內容簡介

爺爺,我們準備靠岸了嗎?
我在您眼中看見極度悲傷的風景。
爺爺,能不能告訴我,什麼是流浪?
請不要丟下我,我將不哭不鬧,陪您航行到天涯。
爺爺,您有沒有看見我的洋娃娃?我好想她。
炸彈掉下來時,洋娃娃的頭開成一朵燦爛的花。
爺爺,您哭了……
一串串心碎的雨,在時髦的城市中顯得局促不安。
巴克先生說:“人生有那么多該戒掉的事物。”
他知不知道孤單的感覺永遠戒不掉呢?!

年邁的林先生因戰亂要離開破敗家園。他帶著一隻小箱子,懷中抱著一個新生嬰孩,搭船來到一個西方國度,被當局安排暫棲於難民收容所。面對陌生人和不解的語言,他感到生活的艱辛才剛剛開始。

他唯一的寄託是懷中的小孫女,從不讓她離身。孩子能吃飽睡好是他最大的滿足。他常常帶小孫女到公園散步,並偶然結識孤身的巴克先生。兩個人沒有共通的語言,卻比手畫腳,聊得分外開心,人群的冷漠和城市的灰暗一掃而空,換之以陽光般的溫暖滋潤彼此心靈……當局無突然安排林先生轉往別處收容所,他來不及通知巴克先生。身處銅牆鐵壁似的收容所,他必須要逃出去,找到那座公園,告訴巴克先生……

作者簡介

菲力普•克洛岱爾(著名文學獎龔古爾獎得主),1962 年生,南錫第二大學文化人類學和文學教授,是法國備受矚目的中生代作家劇作家,擅長以平實卻富詩意與韻律感的文字描畫生命複雜的情境。短篇小說集《小機械》獲龔古爾短篇小說獎。《灰色的靈魂》獲2004年雷諾多文學獎。《林先生的小孫女》獲2005年法國書店獎,出版半年踞法國各大排行榜前10名。繁體版也登上台灣誠品文學排行榜。

專家評書

人類社會,不管如何發展,最牽動人的,永遠是溫暖的親情,最離不開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讀《林先生的小孫女》,看到在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艱難困頓中,孤苦無依的爺爺和孫女之間那相依為命的親情,看到那兩個無法用語言交流的孤獨老人之間無聲的溝通、深深的友情和由此產生的希望,實在讓我感動。——法國文學專家、翻譯家 許鈞

或許是出於對簡練明快氣質的偏愛,在翻譯過程中,雯婕充分理解了作者的這一風格,從而由原文法語所流露的清新形式在譯者的筆下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呈現。——復旦大學法語系副教授 蔡槐鑫

譯者序言

序言(尚雯婕)
寫這篇序的時候,離我翻譯這部小說已相隔幾個月。當中忙了太多的事,操心了太多的事。當最終非得把自己釘在電腦前的時候,卻發現現實好像又沒有想像中那么複雜。現實,不過是為了生存而不斷周而復始的一系列人類活動罷了。區別只是,有些人是為了生存,而有些人是為了生存的快樂。從睜開眼起床,一直到閉上眼睡下,當中再減去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剩下的不外乎說話、聆聽、觀察、思考和發獃。這樣給自己一分析,所謂人生的樂趣,或者說法國人著名的邏輯“享受生活(Profiter de la vie)”的基本內容,好像也不過如此。至少沒讓我覺得有多嚮往。幾千年來,人類的“生存成本”沒怎么大變。你也可以說我不算數,因為我是個“工作狂”。

我不善於寫作。尤其對於可以天馬行空隨意想像的那種,所以我沒指望能寫多么長。不過,作為少數從頭到尾細細品讀過這本書的人來講,還是覺得有義務向你們介紹其內容,順帶些自己的感受。

究竟我們是在“生存”還是在“生活”?這兩者若真有區別,那不同在哪裡?這是看完這本書後自己反覆在想的一個問題。有人說,富人才有能力“生活”,因為窮人永遠只能掙扎在“生存線”的邊緣。也有人不同意,說富人基本上永不知足,他們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辛勤工作上以獲取更多的財富,所以更容易失去“生活”的樂趣,反倒不如窮人家懂得知足常樂。說實話,這當中的深意,以我目前的年齡和閱歷,很難捉摸透。只是回想一下,自己活到現在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反倒是在“物質條件相對缺乏”的童年時代。後來長大了,物質充裕了,可人的欲望卻增長得更快。

是“生存”更重要,還是“生活”更重要?

這本書對“生存”問題的探討比我想像的要埋藏得更深。尤其在翻譯這本書的那幾個月,我幾乎每天都在被身邊的一些新聞所圍繞,從而時常會從書出發,聯想到現實生活里的種種真實遭遇,尤其是四川地震中的人們,覺得人在無論何種天災人禍中永遠是最脆弱的那一環。

“當他最終到達那裡的時候,才發現其他村莊的村民們,他們中的大部分倖存者,像他一樣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們,也幾乎同時到達了,每個人都目光呆滯、手中空空如也,身上攜帶的唯一財產,或幾乎是唯一的的財產,就是穿著的衣服。”在無數的毀滅和失去之後,在漫天的灰燼飄散,留下的只是對過去的美好泡影,在這一切的一切都發生和過去之後,留下的最最觸目驚心、赤裸得一覽無遺、又無可求藥的,卻是一顆飽受創傷的心靈,在現實的風曬雨淋和人心冷酷的炙烤下,顯得如此無助和可憐!

在這本書中,究竟誰最終拯救了林先生和他的小孫女?這一雙被戰爭奪走一切的遺老遺孤?是那艘將他們載離家園的異國救援船隻?(又或許最初也是同一艘船隻運送來摧毀一切的軍隊和槍枝?)海港太太和她的年輕女翻譯?還是巴客先生?誰給予了他們“生存”的權力,誰又賦予了他們“生活”的希望?

相對其他與戰爭題材有關的小說,這部作品裡的人物關係可謂簡單到了極致,語言平實,都讓我有些出乎意料。用最最簡單的情節和語言去研究一個相對深奧的問題。總而言之,這真不是一本簡單的書。

“生存”下來的不一定“活著”。作者最後的章節告訴我這條訊息。“生活”往往比“生存”要求更多的東西。愛,親情,友情。

“生存”和“生活”,你屬於哪一種?

尚雯婕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六日於清晨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