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東歸英雄》
上映時間:2008年
題材: 民族歷史傳奇劇
集數:30集
導演:塞夫 麥麗絲
編劇:趙玉衡
演員表:馬景濤 斯琴高娃 寧靜 斯琴格日勒
劇情簡介
十七世紀初,為了躲避準噶爾部的威脅,蒙古厄魯特部四衛拉特之一的土爾扈特人移牧荒無人跡的伏爾加河流域,歷時百餘年。伏爾加草原土肥水美、遠離戰爭,飽經戰火洗禮的牧人們終於找到了安靜和平之地。
進入十八世紀,強大起來的沙俄政權逐步加強對邊疆民族的統治,他們變本加厲地奴役和控制土爾扈特人,縮小他們的牧場,此時正值俄國歷史上的橫徵暴斂的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當權的年代,她推翻丈夫彼得三世沙皇上台,對外大肆侵略擴張,徵調大批的土爾扈特人與土耳其進行戰爭,數以萬計的土爾扈特人喪生戰場。
然而這時一個注定未來引領土爾扈特牧民們逃出沙皇魔掌的英雄人物--渥巴錫誕生了。176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敦羅卜喇什去世,他的這位19歲的兒子渥巴錫繼承汗位。10年間,沙俄更變本加厲地奴役和控制土爾扈特人,縮小他們的牧場,徵調大批土爾扈特兵與土耳其人進行戰爭,使數萬土爾扈特人喪生戰場。俄國沙皇不僅迫使他們稱臣,還直接干預其內部事務,在部落內推行東正教,禁信佛教。
在這民族生死存亡的關健時刻,公元一七七一年一月五日,年輕勇敢的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決心率領全民族人民起義抗俄,回歸祖國。他率領二十四萬族人,踏上了艱難險阻的東歸旅途,俄羅斯女皇聞訊後立即派兵數萬進行追擊和阻截……渥巴錫和他的族人們歷盡艱險,跋涉萬里,喋血苦戰,歷九死而不悔,出發時的二十四萬族人,到達伊犁者竟不足七萬。經過為期七個月一萬多里的長途跋涉與征戰之後,土爾扈特人終於回到了故鄉。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悲壯的民族大遷徙。
俄羅斯原野的廣袤和雄渾,聖彼得堡宮廷的豪華與險惡,盪氣迴腸的異國生死戀,水火難容的悲涼父子情,驚險的騎士鬥智鬥勇,慘烈的絕谷血戰拼殺……
如此這般,鋪陳出一部史詩,宣示了一個真理——中華民族嚮往自由和故土的意志是永遠不可征服的。
拍攝背景
這部劇堪稱一部遊牧民族馬背上的史詩,是蒙古族導演塞夫和麥麗絲夫婦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凝聚著他們十幾年的心血。
作為著名的蒙古族夫妻檔導演,他們攜手創作了不少頗具民族色彩的佳作。其中有電影《悲情布魯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以及《天上草原》。
在十五年前,他們導演的電影《東歸英雄傳》橫空出世,獲獎無數。擅長拍攝草原戰爭場面的塞夫有一個心愿,就是有生之年把《東歸英雄傳》搬上電視螢屏。遺憾的是,身帶重病的塞夫未能完成該劇的拍攝工作,2005年9月2日,塞夫因肺癌去世,麥麗絲一人獨自扛起重任,完成了拍攝,了卻了塞夫的遺願。
主要演員
渥巴錫—— 馬景濤飾賈 恩—— 斯琴高娃飾
央 金—— 寧靜飾
宗 金—— 斯琴格日勒飾
達什敦——孫鐵飾
波將金——伊萬飾
女沙皇——伊拉飾
公 主——娜塔莎飾
人物介紹
渥巴錫(公元1744——1775),蒙古族,是我國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第七代首領,他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民族大遷徙奇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東歸民族英雄”。
土爾扈特部蒙古族是我國厄魯特蒙古族的四部之一,以遊牧為生,活動在新疆塔城西北的額什爾努拉一帶。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為了躲避勢力日益強大的準噶爾部的威脅,漠西衛拉特(瓦喇)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領土爾扈特大部及部分和碩特、杜爾伯特約五萬帳西遷至額濟勒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遊牧。他們剛剛在這個有極好的天然牧場的理想樂園中定居下來,沙俄的侵略魔爪就伸到了這裡。
沙皇先是對他們發動武裝進攻,遭到堅決抵抗後,就改變了計謀,用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去苛剝掠奪,強行徵兵,為其擴張政策服務。與此同時,沙俄又從精神上奴役他們,妄圖迫使他們由篤信黃教(即喇嘛教)改信天主教(即東正教)。但是一直遭到土爾扈特蒙古人民的堅決反抗。尤其是在阿玉奇汗執政期間,他堅決的態度使得這種立場更為鮮明。可是在1724年(清雍正二年),阿玉奇汗去世了,沙俄當局便利用這一時機,取得了任命新汗的特權,開始加緊對土爾扈特部的控制。
176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敦羅卜喇什去世,其17歲的兒子渥巴錫繼承汗位,成為土爾扈特部的第七代首領。沙俄更變本加厲地奴役和控制土爾扈特人,這一時期正值沙俄卡德琳二世統治,局面尤為混亂和緊張。特別是後來大量沙俄居民的湧入,占據了土爾扈特部的大片的牧場,更加劇了兩國的矛盾和衝突。1763年,渥巴錫針對這一醜惡行徑向沙俄當局提出了強烈抗議。緊接著,沙俄當局利用他們手中的特權又開始向土爾扈特部大批徵兵,並且在戰鬥中讓土爾扈特士兵打頭陣、當先鋒,野心勃勃的女皇規定:土爾扈特人16歲以上者盡行出兵,妄圖藉此對土爾扈特“暗行殲滅”。從戰場上歸來的土爾扈特士兵只占原來數量的十之一二,使土爾扈特部損失了大量的青壯年人力資源。
在沙俄種種的剝削壓榨下,渥巴錫所領導的土爾扈特部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甘心受擺布,直到被沙俄最終滅族;另一條路就是拿起武器反抗,回歸祖國的懷抱。其實長期以來,土爾扈特部一直沒有中斷同祖國的密切聯繫,經常遣使入國交流,而清政府也曾在1714年派遣使者圖理琛一行遠赴土爾扈特部表達慰問。所以,他們雖然遠離故土,卻時刻思念著故土和親人。在外敵的長期侵襲下,擺脫沙俄的壓迫,重返祖國故土就成了土爾扈特人民心裡的夙願。
公元1768——1769年,渥巴錫忍辱負重,親自率兩萬蒙古兵參與了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目的是轉移沙俄的視線,為回歸祖國暗中做準備。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秋渥巴錫從土耳其回來後,即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確定了行動的具體時間。同年十一月,渥巴錫集結軍隊,完成了武裝起義之前的最後準備。
1771年春,渥巴錫正式發動武裝起義,在“我們的子孫永遠不當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的悲壯誓言聲中,分三路浩浩蕩蕩踏上了東返歸國的征途。
在渥巴錫的率領下,土爾扈特人首先焚燒了木製宮殿,緊接著無數村落也燒起了熊熊烈火。他們憤怒地殺死沙俄外交官,丟棄一切不能帶走的東西,勇敢地向祖國行進著。一路上,他們忍受著巨大的戰鬥傷亡、疾病和飢餓,懷著一顆對祖國熾熱的赤誠之心,襲擊了俄國的駐軍、殲滅了俄國的增援部隊、摧毀了俄國要塞、穿過冰封的烏拉爾河,進入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將追擊的俄軍和歌薩克騎兵遠遠拋在了後面,掙脫了沙俄的魔掌。
公元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是一個會永遠載入史冊的日子,因為渥巴錫所率領的土爾扈特部起
義軍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的八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之後,終於在這一天與前來迎接他們回家的清軍相遇。不久,渥巴錫還受到了清軍總管伊昌阿•索通的會見。清政府將渥巴錫及其部眾安置於伊犁附近,劃定牧場,使其得以休養生息。他們到達伊犁時,戶籍人口,由出發時的3萬3千戶約16萬9千多人,只剩有原來的一半。為褒獎回歸,同年9月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渥巴錫等人,親自撰寫碑文《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以為永久紀念。並封渥巴錫為卓里克圖汗。1775年1月9日,渥巴錫病逝,終年33歲。長子策凌那木扎勒襲位。
民族英雄渥巴錫完成了領導土爾扈特部武裝起義、東返故土的歷史任務,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民族大遷徙的奇蹟。渥巴錫的英雄壯舉,震動了當時的中國與西方世界,正如愛爾蘭作家德尼賽在《韃靼人的反叛》一書中所說的:“從有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韃靼民族跨越亞洲草原向東遷逃那樣轟動於世,那樣令人激動的了。”他的名字和他所創造的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壓迫剝削與酷愛和平自由的光榮傳統,將永遠光耀史冊。
東歸英雄頌
敘事長詩《東歸英雄頌》再現了18世紀渥巴錫汗率領19萬土爾扈特蒙古族,為了擺脫沙皇俄國政府日益加重的民族壓迫,不得不離開賴以生存的伏爾加河流域,開始實現回歸祖國的夙願。他們歷經寒暑,越高上,涉險灘,忍飢餓,戰追擊,殺堵截,浴血奮戰,前仆後繼,經過萬里長途跋涉,衝破重重險阻,付出了巨大犧牲,完成了歷史上罕見的民族大遷徙的壯舉,表現了英雄土爾扈特蒙古族人民那種強烈愛國赤字之心的“東歸精神”……
公元一七七年一月五日
一顆流星
點燃了伏爾加河畔自由的火焰
一百四十年的漫漫長夜將盡
渥巴錫騎著駿驥
屹立在黑暗與黎明之間
彎刀指抽東方
他向伏爾加河下游
十七萬成吉思汗的子孫
發出震動的山河的誓言
多少年來
沙俄把我們當作會說話的牲口
現在是我們直起腰桿
做人的時候了
我們的子孫永遠不不奴隸
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
殺呀!
草原上掀起了憤怒的海嘯
殺死沙皇的間諜特務
用他們的血祭戰旗
殺呀!
戰馬路踏平沙俄杜丁大營
洪水般的衝鋒,
淹沒壓迫者的碉堡
響徹大地的拼殺聲
招來了敵人的援兵
他們死在蒙古勇士的馬蹄和鋼刀之下
火山爆發了
葉卡特林娜二世
從睡夢中驚醒
紅彤彤的天地
染紅了人群
車架、牛馬,
到處是金屬碰撞的聲響
戰旗、火槍、彎刀、長矛
各路英雄從四面八方走來
形成三條東歸的長河
向渥巴錫靠攏
王宮燃燒
烈火敘說
告別伏爾加河的千言萬語
土爾扈特碩特
輝特
杜爾伯特部
拉開了萬里長征的序幕
馬蹄敲響了大地之鼓,
戰旗掀起了伏爾加河的怒濤,
向前進 向前進
受壓迫的蒙古人
要翻身 要解放
東歸的決心誰也不可動搖
參考資料
1、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daoguiyingxiong
2、http://ent.sina.com.cn/v/2008-06-04/174120485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