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李贄生活的時代
第一節“今人立法,厚末抑本”
——明代中葉中國近代商品經濟萌芽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至正德、嘉靖間而古風漸渺”
——明代中葉社會風氣的變化
第三節“非名教所能羈絡”
——傳統學術的蛻變與早期啟蒙思潮的興起
第四節時代的矛盾與問題意識
——16世紀明王朝的內憂外患
第二章李贄的生平事跡
第一節從海上絲路走進鄉土中國
——李贄的家世與青少年時期
第二節“假升斗之祿以為養”
——二十五年的仕宦生涯
第三節“天台重名教,卓吾識真機”
——棄官、棄家、與耿定向的爭論
第四節“寂寞從人謾,疏狂一老身”
——郢中避難與重返龍潭
第五節“無令山神野鬼,得知蹤跡”
——第二次外出避難的歲月
第六節萬曆三十年
——李贄之死的奇特歷史悲劇
第七節李贄一生的著述
第三章李贄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以“童心說”為核心、歸宗於《易》的人學本體論
一、“童心說”
——人的自由本質的本體論論證
二、“厥初生人,惟是陰陽二氣,男女二命”
——以《易》為宗的人學本體論論證
三、“人人各具首出庶物之資”
——以人為本的自然法則與宋明道學的本質區別
第二節“道不虛談,學務實效”的認識論思想
一、“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對關於孔子的偶像崇拜的批判
二、“道無絕續,人具隻眼”
——一對“道統論”的批判
三、“是非無定論,無定質”
——對人的理性覺醒和多元文化心態的呼喚
四、“道不虛談,學務實效”
——論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第三節“為道屢遷,變易匪常”的辯證法思想
一、“與世推移,其道必爾”
——通古今之變的歷史辯證法思想
二、“治貴適時,學必經世”
——對社會發展進化的辯證規律的認識
三、“質文遞嬗”的歷史規律論
——論歷史的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第四章李贄的史學思想
第一節“六經皆史”說與李贄的歷史學研究
一、“經與史相為表里”
——史論結合的歷史學方法論
二、“昭彰事實,垂鑒後世”
——一對傳統史學義例的重大突破
三、“論贊須具曠古隻眼”
——論歷史的事實判斷與歷史感情的關係
第二節“堂堂之陣,正正之旗”
——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的論史卓識
一、“顛倒千萬世之是非”
——從萬曆皇帝說“李贄敢倡亂道”談起
二、“原情論勢,斷自本心”
——論設身處地、神交古人
三、“虛心平氣,求短於長,見瑕於瑜”
——對於歷史人物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
第五章李贄的道德倫理思想
第一節“人必有私論”
一、“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
——論道德的人性論基礎
二、“天下盡市道之交”
——論合理的私人利益
三、“自然真道學”
——論道德不能拂逆人性
第二節“大道不分男女”
——李贄的新婦女觀、情愛觀、貞操觀
一、“謂見有男女豈可乎?”
——論男女平等
二、“失身”與“獲身”之辨
——論婚姻戀愛自由
三、“不以必死勸人”
——論貞操與節烈
第三節“各從所好,各騁所長”
——論個性的自由發展
一、“庶人可言貴,侯王可言賤”
——論人格平等
二、“條教禁約,皆不必用”
——論人的自由發展
第四節“賤莫賤於無骨力”
——論豪傑精神
一、“純陽之健,純陰之頃”
——論豪傑之士的氣質
二、“天下第一等好死”
——論豪傑之士的生死觀
三、“二十分識、二十分才、二十分膽”
——論豪傑之士的人格
第五節“朋友的契合只是一個靈魂在兩個身軀上”
——李贄的友朋觀
第六章李贄的政治經濟思想
第一節“不過誘你作他奴才耳”
——對專制政治體制的批判
一、“貪暴者擾之而'仁者'害之”
——論專制制度對人的自由的扼殺
二、“今之從政者,只是一個無恥!”
——對專制政治制度性腐敗的揭露
三、“驅天下大力大賢而盡納之水滸矣”
——對專制統治者敗壞人才的批判
四、“儒者不可以治天下國家”
——對儒學意識形態的保守性和狹隘性的批判
五、“君子之尤能誤國也!”
——別出心裁的“清官之害甚於貪官”論
第二節李贄的當代政治評論
一、“欲得扶世,須如海剛峰之憫世”
——論海瑞
二、“今日真令人益思張江陵也”
——論張居正改革
三、“學問豈因大官長乎?”
——論政治與學術的微妙關係
第三節政治改革方案的設計
——李贄的政治理念與救時之策
一、“普天之下,更無一人不是本”
——論人民的福祉高於一切
二、“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論至人之治
三、“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
——論言論自由
四、“英君非能臣不使”
——擇才圖治的人才興國論
五、“當難危之際,以親王重藩,夾輔王室”
——論朝廷與地方的分權
第四節李贄的經濟思想
一、“不言理財者,決不能平治天下”
——論解決人民吃飯問題的理財之道
二、“俗儒之為天下虐,其毒豈不甚哉!”
——駁朱熹的“救荒無奇策”論
三、“國之用與士庶之用孰大?”
——論民族危機時期的經濟政策
四、“各遂千萬人之欲”
——論自由競爭的新經濟秩序
五、“勤儉致富,不敢安命”
——論經濟倫理
第七章李贄的文藝美學思想
第一節“自然之謂美”
——論藝術的“情感一審美”本質
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
——關於審美之本質的探本窮源之論
二、“畫工雖巧,已落二義”
——論“畫工”與“化工”
三、“神聖在我,技不得輕”
——論藝術的技巧和境界
第二節“文與道豈二事乎?”
——論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
一、“凡藝之極精者,皆神人也”
——論文與道的統一
二、“古之賢聖,不憤則不作矣”
——“怒罵成詩”說和“發憤著書”說
三、“孰謂傳奇不可以興、觀、群、怨”
——對《紅拂記》、《拜月亭》的評論
第三節“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垂不朽者”
——論人品與文品、詩品的統一性
第八章李贄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儒、道、釋之學,一也”
——論儒、釋、道三教異同
第二節“唯聖人能事神,故其敬之也專”
——論以宗教的虔誠去盡心為民
第三節“感應因果,名殊理一”
——論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第九章李贄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命運
第一節李贄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李贄思想的歷史命運
第三節李贄思想的國際影響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後記
前言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衝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產生這一奇蹟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造、積累、發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精彩書摘
在民間的戲劇舞台上,那些被官方捧上天去的歷史上的“三代聖王”、“至聖先師”,統統成了市民文學嘲諷和調侃的對象,與正統思想相對立的各種奇談怪論多得不勝枚舉。例如在梁辰魚的《浣紗記》(1543)中,就有很多這樣的言論。《浣紗記》第二十七出《別施》調侃周文王君臣:“昔周文王被殷紂囚於菱里,其臣閎夭求有薪氏美女,獻之於紂,釋放文王。後美女心圖報周,迷惑殷紂,致其身亡國滅,復歸周家。”第四十四出《治定》又調侃周武王和周公:“昔武王滅紂,以妲己賜周公。天下後世,盡所共知。妲己為天子之正妃,周公乃古今之大聖。武王賜之,周公受之。”這原本是孔融調侃曹操和他的兒子的話,如今則直接被作為嘲諷儒家聖王的語言。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也在被嘲諷之列:“那子貢我認得他,喚作端木賜,是一個徹底小人。他平日極會營運,家累千金。但知自家受用,一些也不肯濟人。假如原憲是個善士,桑戶蓬樞,顏淵是一個好人,簞食瓢飲,那子貢與他同在孔門,日逐相處,再不見有一些看顧,要那朋友何用。我好笑那孔夫子,常日: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在這些言論中,以往被神化了的聖人治國平天下的歷史,被還原為為了女人和財富而玩弄心計、相互爭鬥的歷史,孔聖人及其門下的“十哲”也失去了往日神聖的光環。梁辰魚的《浣紗記》問世時(1543),李贄才17歲。李贄長大成人後,對這部劇本很重視,曾加以評點,有《李卓吾先生批評浣紗記》一書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