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李白的傳說》](/img/6/1d2/nBnauM3X2ATN4kDNzUjMyADNxMTM0cDNzMjNwADMwAzMxAzL1I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盛唐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而集其大成,如百川入大海,綻放詩歌絢爛光芒的,便是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的詩不拘前人章法,自成一格,如長江黃河般直瀉千里,波瀾壯闊,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奇葩。
李白一生經歷坎坷,思想複雜,他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留給後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動人的故事刻畫出李白傳奇的一生。
內容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生於西域的碎葉城,在四川長大,約25歲起離家,游遍了大半箇中國。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到長安為官,因不願奉承權貴遭讒毀出京,繼續漫遊各地。他的詩歌多表現為對封建權貴的不滿,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他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被後人譽為“詩仙”。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被公認為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少年時光
身世的傳說
離開家鄉
李白與明月
鐵杵(chu)磨成針
文武兼修
從師趙蕤(rui)
辭師遠遊
第二章辭親遠遊
初露頭角
俠肝義膽
洞庭葬友
江陵幸遇司馬承禎
散金三十萬
兩情相悅在安陸
與孟浩然共游黃鶴樓
第三章一入長安
辭妻北上
京城行俠
尋找玉真公主
張垍(ji)進讒
《蜀道難》的問世
金龜換酒
大義營救郭子儀
痛失愛妻
第四章再入長安
奉詔入殿
醉寫《和番書》
沉香亭畔醉填《清平調》
月下獨酌
賜金放還
第五章再次遠遊
字謎詩的故事
再遇佳偶
詩仙與詩聖的相會
思念好友
《將進酒》的問世
深山尋仙
太白酒家的傳說
漫遊秋浦
別汪倫
第六章壯志未酬
重燃救國壯志
一心報國上征途
身陷囹圄(lingyu)
流放夜郎
壯心不已
大鵬殞身
部分章節
李客本意是讓李白長大以後考科舉,然後做官,為國家效力的,所以重點給兒子講解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用的書籍——“四書五經”。但是到了四川以後才知道,商人的後代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
兒子注定是要做國家的棟樑的,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那只能先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樣才會被朝廷發現,才會有機會到朝廷里做官,為國家做貢獻。所以李客讓兒子讀百家奇書,讓兒子學武術,而不是專讀“四書五經”了。
李白堅持廣泛閱讀,武功也學得很好,加上天分極高,無論是儒家經典、百家奇書,還是拳術拳法,他都過目成誦。
一晃五年過去了。又是一個春天的早上,李白在院子裡大聲背誦《子虛賦》。《子虛賦》是漢代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的代表作,文字鋪張誇飾,波瀾壯闊,氣象崢嶸,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功底,是根本讀不懂的,而李白不但已經深刻地理解了,還把它背了下來。李白非常喜歡司馬相如的文章,甚至還摹仿司馬相如寫了幾篇《恨賦》、《別賦》。
爸爸李客在一旁看李白用功讀書時,似乎想起了什麼,忽然走進屋子裡去了。不一會兒,李客從房間裡捧出一個長長的木匣,鄭重地放在桌上。李白好奇地走了過去,問道:“爸爸,今天我要學習什麼呢?”李客沒有回答,而是把木匣輕輕打開。李白朝里望了一眼,感覺到銀光刺眼,原來木匣中橫放著一把明晃晃的三尺長劍。
李白研究資料盤點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下面我們盤點一下有關李白的研究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