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img/2/da6/nBnauM3XzATN3ATM3gTNyUjN5ETM5QTMzQDMwADMwAzMxAzL4U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古兵法原文】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原文今譯】
當局勢發展到必然有所損失時,應捨得小的損失而保全大局。
【出處原文】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西漢·無名氏《雞鳴》)。
【出處今譯】
桃樹生長在露天的天井邊,李樹生長在桃樹旁邊,蟲子來咬桃樹,李樹代替桃樹受罪以至僵死。樹木尚且能夠以身相代,兄弟之間卻忘掉手足之情。
【李代桃僵解釋】
李代桃僵,語出《樂府詩集·雞鳴篇》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
兄弟還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難一樣相互幫助,相互友愛。此計用在軍事上,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賽中的“捨車保帥”的戰術。
【李代桃僵典故】
戰國後期,越國北部經常受到匈奴蟾襤國及東胡、林胡等部騷擾,邊境不寧。趙王派大將李牧鎮守北部門戶雁門。李牧上任後,日日殺牛宰羊,犒賞將士,只許堅壁自守,不許與敵交鋒。匈奴摸不消底細,也不敢貿然進犯。李牧加緊訓練部隊,養精蓄銳, 幾年後,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準備出擊匈奴。他派少數士兵保護邊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見狀,派出小股騎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與敵騎交手,假裝敗退,丟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勝而歸。匈奴單于心想,李牧從來不敢出城征戰,果然是一個不堪一擊的膽小之徒。於是親率大軍直逼雁門。李牧已料到驕兵之計已經奏效,於是嚴陣以待,兵分三路,給匈奴單于準備了一個大口袋。匈奴軍輕敵冒進,被李牧分割幾處,逐個圍殲。單于兵敗,落荒而逃,蟾襤國滅亡。李牧用小小的損失,換得了全局的勝利。
【參考資料】
http://www.8nn8.com/zt/36j/013.htm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zzbj/shanshiniu/36ji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