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感動推薦,全球15個國家競相傳誦的親情讚歌!
我是一個很老,很老的人的兒子。儘管在他的記憶中,自己仍然是年輕的——全然不顧自己根本無法自行從椅子上站起來,非得靠著旁人的攙扶和助行器才能艱難地從客廳挪到臥室。
我雖然是經驗豐富的老年醫學醫師,但父親衰老的現實讓我與其他任何人一樣感到無力。我能預測父親的病情轉折,描述他的病況進展,但我卻無力阻止這一切的到來。
疾病,確切的說是阿爾茨海默病,正使父親變成一個陌生的、讓人難以接受的人。
曾經有一位病人的女兒請求我撤掉她父親的維生裝置,被我拒絕後,她說:“我只希望,你自己的父親也會死得緩慢而冗長,就像你強迫我父親所忍受的。”
現在,我用談話來填補父親那空洞的時間,為他準備每天服用的藥丸,在他喘不過氣時,為他加服一點利尿劑。
作者簡介
傑拉爾德·溫諾克,美國得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臨床醫學教授,“醫學人文道德中心”副研究員。行醫已逾30載,專業是老年醫學。同時,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子,他也有一個“很老,很老的老爸”,隨著“老爸”的老年失智症(也稱老年痴呆症)日益嚴重,在6年中,他和父親朝夕相處,目睹著父親逐漸失去生活能力,忘卻那些親人間最美好的回憶,直至最終失去生命的氣息。醫者的無奈,人子的無力,讓他擁有了這堂與眾不同的“人生功課”。
2005年,作者在醫學期刊發表《我們該拿老爸怎么辦》一文,以兒子和老年醫學專家的雙重立場,講述自己父親的患病過程。這篇短文後被《華盛頓郵報》轉載,引發了意料外的熱烈迴響,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作者收到難以計數的讀者來信,更受邀至全美收聽率最高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以及多家地方電台、電視台接受訪問。他的故事,感動了千千萬萬美國人。經讀者要求,作者以自己的經歷寫成此書,希望人們能在其中找到直面生命的力量。
編輯推薦
如果和父母分隔兩地,我們每年能回家幾次?每次幾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從現在起,也許我們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30天!
在那一刻到來之前,
你還能陪父母多久?
你還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有人說,父母是堡壘,為我們抵擋迫近的死亡。只要他們還在,我們就可以幻想自己能永遠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步履不再堅實,母親的臉龐也早已爬滿皺紋。
即便本書作者從醫30餘年,也並沒能更輕易地面對自己父親日漸衰老的現實——衰老和隨之而來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是醫學所無法戰勝的。在父親和家庭的巨變面前,他唯有去做所能做到的一切。
“我們該拿父母怎么辦?”這個拷問著每個家庭的問題在這裡得到了解答,以所有的勇氣、誠摯、希望和愛。
如果你為人子女,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你會在其中發現自己家的影子,重新學會如何去愛。
如果你為人父母,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不管是為了你自己,你的愛人,或者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