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百天》

《最後一百天》

本書是美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約翰•托蘭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紀實作品。作者以紀實的手法詳細記錄了希特勒最後一百天的活動,以及二戰三巨頭縱橫捭闔的精彩故事。書中充滿了或激動人心或令人震撼的細節,是一部關於二戰歷史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最後一百天最後一百天

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恐怕難得有一百天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百天那樣,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三個月之內,希特勒、墨索里尼先後死去,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也已日薄西山。托蘭以宏大的構架和深具表現力的電影場景式筆法,向人們展示了二戰後期歐洲戰場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雷馬根的突破、對德勒斯登地獄般的轟炸、德國東部一百萬平民的死亡、蘇聯俘虜對布拉格的保衛、希特勒在暗堡中的最後日子等等。

作者曾經對二十一個國家的見證人進行了數百次的訪談,此外,還運用了數千份第一手資料:事後報告、參謀部的日誌、大量絕密信件和私人文獻,敘述客觀,文筆動人,感染力強。

作者簡介

約翰·托蘭約翰·托蘭

約翰·托蘭,美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1912年生於威斯康辛,參加過二戰。1954年,有人約托蘭寫一部有關大飛艇的書,他利用在空軍服役時的關係,走訪了眾多飛艇時代的親歷者,掌握了大量獨家的第一手材料。這本《天空中的船隻》使他一舉成名。也正是從這一年起,他開始了“在歷史中的生活”。 約翰·托蘭的代表作有:《最後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國覆亡記》、《從乞丐到元首》、《日本帝國的衰亡》、《占領日本》和《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韓戰》等。其中《日本帝國的衰亡》獲1971年度的普利茲新聞獎

目錄節選

(圖)《最後一百天》《最後一百天》
第一部大進攻
1.東線潮湧
2.“黎明即將到來”
3.“這很可能是一次決定性的會議”
4.“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5.“羅斯福法官同意了”
6.火藥桶巴爾幹
7.“霹靂”行動
8.戰爭與和平
第二部西線猛攻
9.“鐵幕即將落下”
10.潮起潮落
11.“如果它在我面前炸毀,該怎么辦呢”
12.“我為上帝的事業而戰”
第三部東西會師

文章節選

1945年1月27日清晨,柏林東南僅一百空英里遠的薩崗空軍第三戰俘營里,上萬名盟軍戰俘中瀰漫著一股克制的興奮。儘管寒氣徹骨,鵝毛大雪連綿不停,戰俘們仍擠在營房外,議論著剛剛得知的最新訊息:俄國人已攻至東距薩崗不足二十英里之處,並且仍在繼續進軍。戰俘們的士氣迅速低落,令人甚為擔憂,於是,薩崗戰俘營中的盟軍高級軍官,美軍準將阿瑟·瓦納曼,不得不對戰俘營的五個營區發布命令,要求立即停止一切謠傳,加速做好可能向西部急行軍的準備。一名戰俘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的營房看上去就像婦女慈善縫紉小組在舉辦集會。”男人們盤腿坐在鹿皮鞋子上,有的從大衣下擺裁著手套的形狀,有的在設計風雪帽和護面罩,還有的在用褲子改制行軍背包。幾個雄心勃勃的人甚至在用零散的廢木料和床板打造雪橇。”(東線潮湧)

相關評價

這是一部充滿智慧、視野開闊的作品。每一個場景都描繪得細緻入微,就像在與歷史對話,堪稱一部“活的歷史”。——《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約翰•托蘭有近十本書在中國翻譯出版,幾乎本本暢銷。究其原因,是因為他較少受傳統史學的束縛,且調查研究深入、充分,將書置於可靠、可信的事實基礎之上。此外,在托蘭的著作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不同於前人、不同於同代人的獨立見解。最重要的是,托蘭的作品結構巧妙,語言明快,用字遣句考究。看他寫的書,就像看小說一樣,置身於當時當地的氛圍之中,一個個人物躍然紙上。——著名國際關係史專家 華慶昭
在他的每一本書中,托蘭都要採訪那個歷史事實的實際參與者,有時是採訪好幾百個,以便從這些最了解這件事的人中得到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他儘可能地對這些被採訪者持一種客觀態度。“我相信這是我的責任,”他說,“把一切都告訴你,讓你自己得出結論。我把自己的意見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當代作家傳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