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30年為政修身的黃金法則》

《曾國藩30年為政修身的黃金法則》

曾國藩本身就是一部多方位,全市叫的成功學全書,他身上浸潤著中國五千年的人生大智慧,這是曾國藩閱覽了宦海無情的官場,風雨莫測的展呈後的黃金定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並沒有卓越的資質,卻令人頂禮膜拜。雖然時間過去了100多年,傳記、家書、日記影響一代又一代人。曾國藩因何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天賦?是機會?是努力?

目錄

第一章:培植根本志在千里
1.君子有志,事業有成
2.立破釜沉舟之志,行萬里以外之路
3.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4.狂熱進取,敬德修業
5.金丹換骨,鍛造氣質
6.堅忍不墜青雲之志
7.內外兼修,誓做內聖外王完人
8.志不立,無大事可成
第二章:修身養學勤於雕琢
1.花心思讀書,用心思做事
2.學而求變,以變創新
3.以勤為銘,將勤補拙
4.學無定法,能者為師
5.雕琢性情,靜以修身
6.不斷自勵,完善自身
7.克服三恥:薄學、無恆、不專
8.“大本大源”,控究其道
第三章:大事之首有和則成
1.和,書香門第的傳家寶
2.利已利人,達已達人
3.自己發達,也要別人發達
4.成大事在於是否後繼有人
5.誠恕待人,群倫影從
6.以誠易和
7.寬和得眾能成大事
8.“讓他三尺又何妨”
第四章:誠交天下英雄影從
第五章:以弱克剛亦方亦圓
第六章:艱難困苦育汝於成
第七章:法無定法以變應變
第八章:欲成大事不可無慎

精彩書摘

第一章:培植根本志在千里
1.君子有志,事業有成
任何時代,要想發達,進身上流社會,都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傳統社會,讀書進仕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在商品社會,沒有資本就談不到有上流品味。同樣,在資訊時代,沒有知識和技術就難以有所作為。
在科舉時代,寒門庶子大多靠讀書進仕這條通道來獲取進身官場的資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確,社會底層的人要想改變自己及家族的命運,只有讀書做官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十載寒窗,一舉成名”,上可追封祖、父,下可蔭庇妻、子。
曾國藩曾說:“吾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來,無以學業發明者。”在曾國藩的青少年時代,曾家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耕讀之家,生活雖日漸寬裕,卻根本算不上什麼名門望族。因此在曾國藩幼小的心靈里,便立下了發憤苦讀,求取功名的遠大志向。為此,他在青少年時代便刻苦讀書,並為了考取功名,百折不撓。
在遠大志向的激勵下,曾國藩九歲便讀完了《五經》,開始學作八股文。轉年,他的弟弟曾國潢出生,祖父即景命題《兄弟怡怡》,叫他做一篇八股文。十歲的曾國藩居然寫了出來。祖父高興地讚賞說:“文中有性格,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這個時期,曾國藩除溫讀四書、五經外,還讀《史記》、《文選》等其他書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