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陸放翁詩卷後》

《書陸放翁詩卷後》

這首詩將敘事與抒情緊緊地融合在一起,雄渾而勁健。全詩言近旨遠、意深辭婉,句句發自肺腑,纏綿中見悲壯,在林景熙詩中很有代表性。有宋一朝,外患頻仍,南渡之後,更是國事日非,風雨飄搖。公元1279年(祥興二年),在元兵追擊下,崖山一戰,南宋全軍覆沒,陸秀夫抱八歲幼帝趙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詩壇經受著時代淒風苦雨的洗禮。愛國詩人面對亡國的奇恥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譜寫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鬱哀切的詩篇。

作者

林景熙

作品信息

【名稱】《書陸放翁詩卷後

林景熙像林景熙像

【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林景熙
【體裁】七言古詩

詩詞正文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髮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作品鑑賞

有宋一朝,外患頻仍,南渡之後,更是國事日非,風雨飄搖。公元1279年(祥興二年),在元兵追擊下,崖山一戰,南宋全軍覆沒,陸秀夫抱八歲幼帝趙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詩壇經受著時代淒風苦雨的洗禮。愛國詩人面對亡國的奇恥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譜寫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鬱哀切的詩篇。愛國主義成了南宋詩歌最深刻、最動人、最光輝的主題。它不僅在陸游、文天祥等詩壇巨的創作中有著強烈的表現,而且在宋亡以後詩多遺民詩人的篇什中也有著鮮明的反映。林景熙這首《書陸放翁詩卷後》就是其中一首臉炙人口的絕唱。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是對陸游繼承杜甫的傳統給予高度評價。“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這兩句本於陸游的《示兒》,是對陸游的沉痛追悼。
這首詩將敘事與抒情緊緊地融合在一起,雄渾而勁健。全詩言近旨遠、意深辭婉,句句發自肺腑,纏綿中見悲壯,在林景熙詩中很有代表性。

作者簡介

林景熙(1242~1310) 宋末愛國詩人。字德陽,一作德暘,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公元1271年(南宋鹹淳七年),由上捨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不仕,隱居於平陽白石巷。據新編《平陽縣誌·林景熙傳》載:元世祖忽必烈所任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珈,發掘紹興宋陵及大臣墓101所,拋棄其遺骨。時林景熙在紹興王英孫家作客,激於愛國義憤,約鄉人鄭朴翁等喬裝採藥人前往,拾得高宗、孝宗骸骨,共裝六函,葬於蘭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樹作為標誌,又作《冬青花》和《夢中作》四首,以記其事。林景熙這種熱愛祖國,反抗民族壓迫的行動,深受稱讚。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江浙,因而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後人編為《霽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