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齊己
詩詞正文
綠樹深深處,長明焰焰燈。春時游寺客,花落閉門僧。
萬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勞生莫相問,喧默不相應。
注釋
①長明燈:又名續明燈、無盡燈,佛像前晝夜常明之燈。據劉悚《隋唐嘉話》:“江寧縣寺有晉長明燈,歲久,火色變青而不熱。隋文帝平陳,已訝其古,至今猶存。”自晉至唐,五百餘年,可謂長久矣。
②勞:疲憊、憂傷。生:生民。
作品譯文
在那綠樹濃陰處,有盞光焰長明燈。
春來山寺多遊客,花落禪僧緊閉門。
萬物禪寂心中滅,一道清泉石上澄。
勞勞眾生莫相問,喧囂靜默總不應。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寫古寺的詩,頗有獨到之處。首先,作者以綠樹陪襯古寺,寺雖古而樹長青,自有一種常新的生氣在古寺里綿延。接著作者以一盞長明燈作為古寺的象徵物。長明燈象徵著佛教的智慧,從古至今,光焰長明的這盞燈,仿佛向人們顯示著古寺僧人的光明智慧。同時,這盞燈的長明,一定使古寺僧人耗去了不少精力與心機。世事紛紜,他們全然不在意,只有佛前的這盞長明燈牽動他們的視線與心緒。所以,作者將游寺客與寺中僧作一比較,春來時熙熙攘攘的是遊客,而花落時閉門深坐的是禪僧。不為外物所動,以空寂的眼光看取萬法,這樣古寺才能稱之為古寺,古寺之僧才配做古寺之僧。遊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而寺仍是那座寺,燈仍是那盞燈,僧也仍然是那樣的僧。紅塵中人不禁要問:“為何寺能古,為何燈長明?”對一切一切的問題,僧人都不會作答。一切的回答都不是答案,答案在綠樹叢中,在長明的光焰中,在清澄的孤泉里,也在僧人的靜默里。
作者簡介
齊己(約863年一約937年),唐末詩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今湖南益陽)人。出家大溈山同慶寺,復棲衡岳東林寺。後欲入蜀,經江陵,高從誨留為僧正,居龍興寺,自號“衡岳沙門”。湖湘間其詩名頗著,與鄭谷為詩友。有《白蓮集》10卷,《全唐詩》存其詩10卷。